潘紅
“先聲奪人”是廣播的特點。新聞廣播不同于報紙,它主要是運用語言傳播節目,是供人們聽的,而報紙是運用文字印刷傳播消息,是供人們看的。特別是在當今社會,眾多媒體如雨后春筍般的涌現,廣播又處于劣勢的地位。如何使我們廣播既能吸引廣大聽眾,又能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充分發揮廣播新聞宣傳的媒介作用?我認為,目前重要的是,發揮廣播的優勢,提高廣播記者采訪的技巧和藝術,揚我所長,避我甩短,是我們廣播記者面臨的課題。
錄音通訊、錄音新聞、現場報道中常常出現記者的聲音。常言道:聽其聲,知其人。因此廣播記者的提問很重要。那么,廣播記者應該怎樣提問呢?我認為,首先要擺正位置。采訪活動是一種社會活動,記者與被采訪者之間的問話、答話是人際的思想感情交流。
記者必須事先做好準備。被采訪對象不同,提問的方法應該各異。有的被采訪者性格內向,不善言辭。記者就要耐心地啟發;有的初次接觸,開口就臉紅心跳。這就需要改變一下談話的氣氛。記者不妨和采訪對象聊日常的生活、工作,拉拉家常。
例如,2009年5月,潞城市小博士殘疾幼兒園園長郝日芳榮登“全國百名中國好人”榜。她利用自家住房辦起了專收殘疾孩子的幼兒園,視每一個智障兒童為自己的親生孩子,她成了人們心中的好人,殘疾孩子的好媽媽,她的愛溫暖了每一個人的心。郝日芳是個靦腆不愛說話的人,采訪她時,她一直沉默不說話。這時,園中的一個智障小孩哭著來到她面前,她抱著小孩親親,拍拍,在耳邊輕輕說了幾句,小孩停止了哭聲。我趕緊從這個小孩入手,郝日芳的話匣子打開了,說著園中每個孩子的故事,以及這些年的醋甜苦辣,談話自然流暢。就這樣,我們的錄音采訪在不知不絕中完成。之后,我寫了錄音通訊《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播出后,感動了熱心很多聽眾,紛紛打來電話詢問聯系方式,愿意為幼兒園的孩子獻愛心。這篇錄音通訊榮獲2009年度山西好新聞二等獎。因此,記者在寫采訪報道時,提問技巧的靈活應用決定了報道的成功率。
其次,要巧妙運用啟發式談話技巧,挖掘新聞素材。記者在采訪時,有時采用慣用的一問一答這種采訪形式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而且影響采訪對象的邏輯思維,使他的思維受阻,很難說出內心感受,記者也很難從他的談話中獲得更多的新聞素材。這時,記者可以運用啟發式談話技巧,挖掘新素材。
有些采訪對象在記者采訪他時,由于一些原因,對記者的提問要么是不愿回答,要么回答的含含糊糊。這時候,記者就可以慢慢地和他拉家常,消磨他的顧慮,通過看似不經意的對話,挖掘出記者想要的新聞素材。比如:記者曾到一個貧困輟學女童家中進行采訪,見到這個女孩時,看到她斜依在門框邊,目光中透出茫然,令人心痛。當記者問她的父親為什么不讓孩子上學時,女孩的父親支支吾吾不愿意說。于是記者就去采訪女孩,問她愿不愿意繼續上學,女孩拉起記者的胳膊說,非常渴望上學。看到女兒的目光,父親對記者透露了情況。原來孩子的母親很早就去世了,而他自己身體有殘疾,喪失了勞動能力,家中失去了經濟來源,溫飽都得不到保障,哪還有錢供孩子上學。記者根據采訪情況寫了一篇關注失學兒童的稿子,受到有關部門的關注。
在采訪中,記者還經常遇到非常能說的采訪對象,他們一對著話筒,就無休無止,不是離題太遠,就是亂說一氣。遇到這種情況,記者要根據采訪需要,恰如其分地轉移話題。但切記不要隨意打斷采訪對象的談話。記者要尋找采訪對象的話題,巧妙地轉移話題。記者要設法委婉地引導,使采訪對象的談話回到正題上,突出采訪的主題內容。
第三,要把采訪對象當作知心朋友對待,善于挖掘新聞素材。人與人之間的社會交往,一般包含著兩個因素:信息的交流和情感的交流。情感交流的質量,直接影響著信息交流的質量。記者與采訪對象之間要想做到推心置腹,就必須把對方當作知心朋友一樣對待,在雙方的感情交流中,達到雙方心靈的溝通,這是最佳的心理狀態,也是人物采訪的最高境界。
在大多數采訪的場合中,記者與采訪對象要建立起心理感應關系。從采訪技巧的角度來講,交朋友就是要求記者在采訪中,無論遇到什么樣的采訪對象,都要很快消除對方的陌生感和心理離,盡可能地使雙方熟透起來,親近起來,迅速達到“一見如故”。這是記者要了解真實情況,聽到心里話,達到采訪目的的關鍵。只有放下了“身段”真正將自己融入采訪對象的生活和情感中,設身處地去想他們所想,問到他們的心坎里,才能達到預想的采訪效果。
在采訪中還要運用好眼神、表情、手勢、動作等體態語言,它有時能傳達出比有聲語言更為豐富的信息,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記者在與采訪對象的交流中運用非語言符號,可以比較含蓄地表達情感,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使采訪進行得更加順利。如認真傾聽的姿勢、關注的眼神、善意的微笑等,傳達給對方的是肯定的信息,對方得到這種反饋,就會更有興致地往下說。而沒有表情的面龐、懷疑的目光、意義雙關的微笑等,則會讓對方感到不安,也無意說出關鍵性的東西。
綜上所述,記者只要掌握好采訪的技巧和藝術,做到和采訪對象心與心的交流,那么,一定會寫出高質量而且具有新聞價值的稿件,成為一名優秀的記者。
(作者單位:山西長治市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