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義學:侯鈺蛇先生,我對于東聯控股集團的文化產業轉型之路略有了解,對于鄂爾多斯的富裕程度深有體會,對于做企業來說,在鄂爾多斯有許多賺錢的路子。請問10年前,您為什么為東聯選擇了文化產業這條發展之路?您當時是怎么思考的?
侯鈺蛇:我們的東聯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1997年,開發了鄂爾多斯城市化第一個最大的商品住宅社區——民聯A區,之后連續開發了民聯B區、C區、D區、E區等多項工程項目,年開發能力在億元以上。東聯房地產(現隸屬于內蒙古東聯控股集團)在鄂爾多斯經濟騰飛之初成為鄂爾多斯的房地產領頭者,引領了房地產經濟的繁榮。
我是從國企和黨政機關成長起來的干部,我認為一個人必須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我既然投身商海做企業,就有發展繁榮地方經濟的緊迫意識。中國文化的傳承是每一個中華兒女應該立志去做的,一個弘揚文化的企業,一個綠色的企業才能長長久久地走下去。所以,我毅然在鄂爾多斯房地產火熱的時刻轉做文化產業,也正是這一個決定才成就了現在的東聯文化品牌。另一個原因,做文化旅游產業,與我們這些鄂爾多斯本土企業人的家鄉情結以及對家鄉文化的熱愛也是分不開的。

2001年,處于勃興發展時期的東聯控股集團,開始涉足文化旅游業,懷著“弘揚偉人成吉思汗文化,打造成陵國際旅游品牌”的理想,投資開發了成吉思汗陵旅游景區,也就是開始了邁向跨行業多元化的產業發展之路。
張義學:公眾都認為,房地產業是利潤豐厚的產業,而文化旅游產業大多是一些投資大,周期長,見效慢的產業。您覺得這種觀點對嗎?引導公眾或者社會投資者應該怎樣認識文化產業?
侯鈺蛇:文化旅游產業投資大、周期長、見效慢這是大家公認的一個觀點。我認為這種說法也是對的,這是旅游產業的一個發展現狀,但是我們要去認清這個現狀,明白這其中幾點的關系。文化旅游產業是基礎產業、先導產業、清潔產業、帶動系數大的產業,也是一個投入大、回報期長的產業,因此要正確處理好眼前與長遠、投入與產出的關系。要從全局來分析投入與產業,要算大賬,要看我們開發出來的項目或者我們所做的工作是否有助于全市文化旅游產業整體突破,是否能夠帶動全市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尤其在我們鄂爾多斯市這樣的西部城市,當務之急是要出精品、強產業、聚人氣。
文化產業的發展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做好文化產業有助于城市整體形象的提升,能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能給相關產業帶來明顯的間接經濟效益。東聯控股集團為文化產業發展投入的巨額資金,這將是未來無限的財富。
張義學: 侯董,您對“文化”這個詞語怎么理解?對于“成吉思汗文化”怎么理解?
侯鈺蛇: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一個企業能夠長久不衰的核心。2001年東聯控股集團投資建設成吉思汗陵旅游景區,開啟了文化產業之路。2007年,東聯控股集團產業布局重新進行構架,文化產業向縱深發展。文化的概念在擴展。但是文化的作用在與日俱增,有文化才有生長力。
成吉思汗文化是人類文化的重要類型之一,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在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如何傳承并發展這一對歷史產生過重大影響的文化,保護文化的多樣性,弘揚其積極成分,是值得思考的課題。東聯控股集團有著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為繼承成吉思汗文化優秀精神遺產作出了重要貢獻。成吉思汗陵旅游景區全面的記載了成吉思汗文化,為蒙古民族文化的新輝煌作出了努力。景區充分挖掘成吉思汗文化,締造了很多高品位的旅游活動和文化產品。每年舉辦的成吉思汗旅游文化周、大型民族舞臺劇《一代天驕永遠的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文化叢書》等等都從不同的角度對成吉思汗文化作出了獨到的解讀。
張義學:東聯公司的文化產業很寬泛,也很深廣,旅游文化開發、動漫開發、教育等等,這些都是需要大投入的。在10年發展中,東聯資金方面有過困難嗎?都是怎么克服的?東聯文化發展中有遇到過發展的瓶頸嗎?您覺得最艱難的是什么階段?

侯鈺蛇:上面我們也談到過,文化旅游產業投資大、周期長,這是一個現實的問題。東聯控股集團至今開發了七大產業板塊,東聯旅游、東聯教育、東聯博物館、東聯藝術團、東聯影視動漫、東聯書畫、東聯文化出版。每一個產業板塊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資金周轉不靈時而發生。在前十年中,東聯控股集團以房地產建筑為基礎,以文化產業為主導,從業自身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原始資本,而且在調整產業結構以后,在產業的發展上有短期收益項目與長效項目結合,所以從資金上來說雖然有一定困難,但不是主要矛盾,不影響整體結構的正常運轉,不影響東聯文化產業穩定而迅速地發展。
今年開始的第二個十年發展期,我們梳理了東聯文化產業脈絡與結構,提出了“東聯旅游為發展核心、東聯文化產業七大板塊并駕齊驅”的戰略部署,恰逢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的勝利召開,文化復興與文化產業大發展被提上了國家戰略層面,文化產業進入了新的春天,這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振奮人心的事情。
一個企業的發展不可能一帆風順,東聯文化產業發展也遇到過發展瓶頸。其實最艱難的時候還是開始的時候,也就是從建筑房地產踏入文化產業那一步。我們是在鄂爾多斯建筑房地產產業形勢最好的時候,逐漸把投資方向調整到以成陵旅游景區的開發為起點的文化產業發展中。這個決策的出臺,那是犧牲了很多股東當時短期的利益而達成的共識,股東都有隱痛的。這在辦企業的思想觀念上相當于一次重大的蛻變。在解決了內部觀念統一問題的情況下,我們還需要解決開發時集中出現的另外一大堆重大難題。在開發成陵旅游景區時,我們遇到的困難不是經濟問題,而是怎樣改變當地人發展觀念,怎樣獲得當地人的信賴與支持,怎樣打造一個能讓絕大部分人滿意的新成陵,是這一類難題。從2001年開始,經過近三年的探索和建設,我們不斷修改和細化成陵開發規劃,才最終形成“兩道三區八景”的景觀格局,創造了十個世界之最,在弘揚成吉思汗文化,表現成吉思汗歷史功績與偉人形象上獲得了社會各界更多的贊譽,開創了文化產業首局棋的成功。
進入文化產業之后,堅持做下去又是一個難題。東聯控股集團不計短期回報堅守文化產業十年,這個過程也是比較煎熬的。尤其是2007和2008兩年,全國房產業進入火爆階段,而我們房地產建筑企業基本不再做太多項目的時候,一些股東開始動搖,開始分化,最終15個原始股東分道揚鑣,離我而去,只剩下集團現任總裁劉二同與集團總經理郭武榮與我共三位大股東一塊兒堅守陣地,才度過了這個可以說是最困難的時候。
十年發展與變革,東聯控股集團不斷探索,在領導和專家的支持下,形成了觀念的巨大突破,“建筑房地產第一轉變為文化產業第一、效益第一轉變為文化發展第一、財富第一轉變為創造幸福第一”的思想急劇升華。回顧這十年,從主流思想與主導戰略來說,我們立志于建設幸福東聯,創造綠色財富,有著堅定的信念與明確的方向,所以十年發展,我們踏踏實實地將文化產業以實業的態度和方法做起來,將文化產業本身多元化、體系化、板塊化、互動化,才逐步形成今天碩果累累、蓬勃發展的局面。
張義學:東聯給伊金霍洛旗的經濟發展、對于鄂爾多斯的經濟發展帶來的促進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成陵旅游的開發、秦直道旅游文化的開發等等,給伊金霍洛旗、給鄂爾多斯乃至內蒙古帶來的社會影響力都是特別大的。請您談一談文化影響力方面的感受。
侯鈺蛇: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中國在經濟起飛之后還需要文化的繁榮。文化的影響力在越來越多的方面表現逐漸明晰。中國文化歷經五千年的風霜,不僅對現在文明有著重要作用,同時,對現代經濟的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指引作用。由此看出,文化產業的發展是一個地區精神文明、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在11月28日的東聯書畫博物館開幕慶典上,鄂爾多斯市政協副主席安源的講話,可以說是對我們的一個極大的肯定和鼓勵,他說:“東聯文化產業是鄂爾多斯文化產業的驕傲,是鄂爾多斯本土文化企業的自豪,它以原住民的故鄉情結和質樸熱情,以對這片熱土產生出的古韻大愛般久美文化的憧憬與摯愛,立足天驕圣地,蒙澤天驕光被,終成內蒙古大型文化企業的典型。”
張義學:您對于黨中央提出的“文化興國”戰略是怎么認識的?請談一談這個戰略出臺后您的感受,以及東聯未來在文化領域的發展藍圖。
侯鈺蛇:“文化強國”不單指文化產業,還有文化服務和文明的內容等等。文化興國應該成為中國未來發展的戰略抉擇,這首先是由全球范圍內的發展趨勢和競爭格局決定的。中國已經具備了實施文化興國戰略的基礎條件。五千年中華民族文化波瀾壯闊、沉淀厚重,為中國文化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素材和物質積累;三十余年改革開放氣勢恢宏、成果豐碩,為中國文化復興提供了堅實的經濟保障和技術支撐。更重要的是,中國經濟的轉型和國民消費的升級,必將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巨大的市場空間。
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文化興國”的戰略,我歡欣鼓舞,渾身感覺到有使不完的力氣,發展文化產業的決心也更加堅定。依托雄厚的產業基礎,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東聯控股集團正在促進鄂爾多斯本土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未來的東聯將逐步擴大產業的發展經營范圍,將鄂爾多斯的旅游產業及特色文化產業推出草原,打響鄂爾多斯旅游和東聯文化產業品牌,使東聯控股集團以獨特的品質和魅力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張義學:作為在文化產業領域已經處于領頭羊地位的東聯,您覺得東聯能給西部、或者全國帶來什么啟示?
侯鈺蛇:東聯文化產業是一個標志,標志著鄂爾多斯文化產業在改革開放大潮中的率先奮進;東聯文化產業是一個象征,象征著鄂爾多斯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文化產業也始終高速并軌前行;東聯文化產業是一面鏡子,集中反映了內蒙古文化產業起步早、戰略高、決心大、后勁足的特色;東聯文化產業是一個代表,代表了西部文化產業發展從邊緣產業逐步轉型至主導產業的脈絡和歷程。
東聯文化產業能夠取得現在的成績,有三點經驗跟大家共勉,第一,搶先機。10年前東聯控股集團轉向文化產業時,還有房地產業的同行認為我們不識時務。現在雖然仍在投入期,談不上贏利,但我們搶得了先機,擺開了布局,同行們開始羨慕我們了。第二,肯堅持。東聯控股集團十年如一日堅持發展文化產業,不僅投入了大量資金,而且投入了不計其數的人力、物力等等,我們之所以能夠堅持住,是因為東聯有著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想要把文化發揚傳承下去。第三,做深文化、做大文化。做文化產業不能只做表面,要想持久發展就要深挖地、廣開路,做到既要精華又有多樣。
東聯控股集團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以敢為人先的氣魄、堅韌不拔的奮進精神、包容萬物的高原情懷,進一步做大做精做細文化產業“蛋糕”,推動文化資源和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繼續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影響、有市場的文化精品。未來的內蒙古文化產業,會逐漸展現出中國西部地區特有的蓬勃態勢,作為區域文化產業典型代表之一的東聯控股集團,將迎著中華文化繁榮復興的美好前景,伴隨著建設文化強國的浪潮,將東聯文化產業這艘美麗的航母駛向幸福而綠色的港灣,到達鄂爾多斯更加燦爛絢麗的文化彼岸,逐步走向全國,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