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社會排斥概念研究綜述

2011-09-28 05:37:08陳方璽
天水行政學院學報 2011年2期
關鍵詞:概念

陳方璽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上海 200240)

社會排斥概念研究綜述

陳方璽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上海 200240)

社會排斥不僅是對以往結構與文化視角的超越,作為一種中觀理論,它代替“貧困”概念,成為社會不平等研究的新概念,為我們更好地理解貧困、弱勢群體等問題提供了無限逼近事實的角度。從國內外已有的研究文獻來看,研究者們對社會排斥概念的界定,角度呈多元化趨勢。因此,筆者在對現有文獻進行梳理的基礎上,回顧社會排斥概念的發展歷程,并對社會排斥的概念進行比較、歸納,進而力求準確、清晰地闡述社會排斥與貧困、被剝奪、邊緣化的不同。

社會排斥;貧困;剝奪;不平等;歧視

社會排斥概念的提出及演變

“社會排斥”并不是一個新問題,其思想甚至可以追溯到《圣經》所記載的亞當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園的故事。而從“社會排斥”的字面意思來看,自從人類開始在共同體內生活并希望對共同體有所影響以來,也就存在了社會排斥現象和被排斥的群體,比如希臘的陶片放逐制度,羅馬的剝奪公權制度,印度的種姓制度等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不過,直到20世紀60、70年代,伴隨歐洲社會模式的提出和發展,現代意義上的“社會排斥”概念才出現在法國。法國學者從1960年開始用lesexclus一詞描述后工業化國家面臨的社會問題,比如大規模失業、家庭和宗教等的削弱,與全球經濟文化重構之間的關系。

20世紀90年代,這個概念的含義被再次拓寬,指某些群體部分地或全部出局,享受不到人類權利。至此,學者對社會排斥概念的理解大致可以歸為以下五種:

1.社會排斥:中心與邊緣

1991年,托瑞納指出,社會排斥概念用于貧窮問題研究時,和以前提到的概念和理論不一樣的地方是:過去激烈的理論家和政治家們認為富人(資產階級)削弱了大多數的人(工人階級);在后現代社會中,一些人被社會排斥成為相對于主流的、中心社會的邊緣。托瑞納還認為,我們現在生活在從一個垂直社會向水平社會轉型的時代中,過去我們知道的社會是一個有些人位于社會的頂層,有些人生活在底層的階級社會,現在我們需要知道的是你在社會的中心還是在社會的邊緣。今天人們不再說他們在上層還是下層,而是關心他們在主流社會里面還是在外面。這個論述極具代表意義,提出了社會排斥概念的一個重要的思想即中心與邊緣,他用水平社會的轉型來標識被排斥的客體和排斥的主體,識別社會排斥和下層階級概念內涵的區別。圖1和圖2表現了托瑞納垂直社會和水平社會的觀點。但是托瑞納的社會排斥概念內涵的分析是建立在歐洲以及其他具有較高社會福利水平的國家的背景中的,其重要意義在于他不是將社會問題的羅列等同于社會排斥,雖然社會排斥實際上是一個社會中存在的社會問題的集合。他的水平社會中心和邊緣的劃分為在世紀研究過程中分析社會排斥的問題提出了一個明晰的思路。在社會中可能存在若干中心,因此,有不同的邊緣。在社會邊緣生活的社會成員,他們被社會所排斥。

2.社會排斥:社會整合與社會分化

1999年,Gough和Olofsson認為社會排斥的部分理論淵源可以追溯到社會學關于社會分化和社會整合的研究,他們從社會排斥是社會分化過程研究的延伸這一角度來詮釋“社會排斥”。2000年,卡斯托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社會成員被社會孤立的假設,認為非社會聚合是社會結合中社會聯系失散的特殊形式。在社會整合和非社會整合的軸線上,工作是達到社會整合的手段,個人在經濟水平上標識著他們的生存狀態。他還認為,上述的研究要在工作組織(例如企業)問題中來討論社會整合到社會排斥的連續譜,在社會關系中討論社會整合到社會孤立的連續譜。在整合的情況下,意味著一個人有穩定的工作保障,可以從社會關系中得到有力的支持;在脆弱的情況下,個人工作沒有保障,社會關系也是脆弱的,因而個人不容易得到社會資源,陷入了社會孤立的狀態。卡斯托提出有援的觀點,即個人有保障的工作和能得到社會福利方面的援助。卡斯托的分析是基于法國的社會歷史完成的,并非社會福利中嚴格意義上的量性或者質性分析。卡斯托認為:整合、脆弱、有援和孤立四種狀態是可以轉換的,他們可以重新劃定自己的邊界。不同的群體在社會中間的位置,包括那些邊緣的群體或者稱為被排斥的群體,依照在社會中心的動力學原理可以重新分配。無論過去還是現在,與社會排斥有關的被救濟者、貧窮認識、邊緣人等等,都要求研究者回溯過去,分析社會成員在工作中的規則與非規則過程。社會排斥不僅是一種極端的狀態,它是工資社會運行中,剝奪(孤立)積累的邏輯結果。討論工作、社會關系網絡、社會援助與個人狀態的這四個概念成為分析社會排斥概念內涵的重要內容,也成為分析社會排斥程度的子概念。(詳見圖3)

3.社會排斥:參與與參與不足

1997年,羅姆認為,“社會排斥基本上聚焦于一些相關問題上。換句話說,是社會參與不足,缺乏社會整合和缺乏權力。社會排斥是一個脫離作為一個社會構成的組織和社區的過程,也是一個脫離被賦予的權力和義務的過程。”Saraceno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但他更強調對社會排斥中的不參與和參與不足是基于公民權利的分析。個人被社會排斥,是個人作為公民參與國家、社區、市民社會活動權利沒有實現或者沒有完全實現的問題。與反社會排斥有關的公民權利,是一個比單一的社會成員、單一種族和單一社區的公民權利更具廣泛意義的概念,它指向整個社會的整合。如果研究者在研究中僅僅把社會排斥作為非社會整合的一種表達,作為從社會秩序中分離出來的一種現象,沒有意識到公民權利在社會排斥分析中的意義,那么,討論社會排斥的意義也就被降低了。但Saraceno所指的公民權利是難以界定的,是模糊的,1999年,Burchardt,LeGrand和Piachaud為衡量公民權利有無實現及有無完全實現作出了貢獻,他們認為社會排斥是個人生活居住在一個社會中,沒有以這個社會的公民身份參與正常活動的狀態。社會成員在消費、生產、政治、社會互動方面的參與不足、不參與都有可能被認為是社會排斥的存在。這種解釋強調了社會排斥的參與性、相對性、地域性和被社會排斥者主體的重要性。例如,LeGrand認為,如果一個人是被社會排斥的,他必須在地域上居住在那個排斥他的社會里;他沒有參加作為這個社會的一個公民可以參加的正常活動;他愿意參加這些活動,但是被他不能控制的因素阻止了。

4.從社會排斥的類型理解社會排斥

1995年,思爾威在對西歐和美國有關社會排斥的文獻進行分析和總結之后,以社會排斥的三個核心內容——社會分化與社會整合、參與和參與不足、中心與邊緣為分析視角,概括出了關于社會排斥的著名的三個范式:團結范式、專業化范式和壟斷范式。每一種范式表示不同的原因引起的不同的社會排斥,他們產生于不同的政治哲學,呈現出不同的理論視角、政治意識形態和國家進程。團結范式強調社會排斥是一種個人和社會之間的社會紐帶的中斷,該范式受法國共和主義與已有的國家集體主義意識的影響,它將個體與更大的社會捆綁在一起。在這種范式下,社會排斥威脅著社會凝聚力,因此,需要通過“道德凝聚力”來消除社會排斥。法國的經驗屬于這種范式,而盧梭、杜爾凱姆等是這類范式下的重要思想家。專業化范式強調社會排斥是社會分化、勞動分工以及領域的分割等專門化的結果,受自由主義的影響。在這種范式下,個體或群體由于社會領域的分離不充分,沒有實現權利,被市場“取消資格”,從而成為被社會排斥者。因此,國家必須加以干預,以確保社會的整合,美國的經驗屬于這種范式,而洛克、麥迪遜和效用主義者是這類范式下的重要思想家。壟斷范式則強調社會排斥是社會上形成了壟斷群體的結果,受社會民主思想的影響。在這種范式下,由于壟斷產生共同利益者之間的紐帶,形成了對外部者的不公平,因此,被排斥者既是外部者,也是大多數人,需要通過履行公民權,需要向外部者擴大平等成員資格的供給,使外部者充分參與社區共同體。西歐的經驗屬于這種范式,而馬克思、韋伯、馬歇爾等均屬于這個范式下的重要思想家。三種范式中每一種都提供了多種社會劣勢形式的解釋,為進入社會弱勢世界提供了極具擴張力的解釋框架。在社會排斥的研究領域,思爾威的三個范式被公認為是對社會排斥理論化的重要貢獻。他不僅歸納出了社會排斥的基本類型,而且理論內容極為豐富。思爾威的社會排斥理論龐大而廣泛,他的研究從概念到理論,從意識形態到現實的政治經濟模式,因此,他的理論相對于其他人而言,內容更為豐富,使人們對于社會排斥的本質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對反社會排斥的政策與實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為,針對社會排斥的不同范式或類型,需要采取不同的反社會排斥的政策。

與思爾威同年,歐盟將社會排斥界定為基于對社會公民資格的否定,主要指公民權的否定或未充分實現。該定義認為社會排斥是一個比單一群體、單一種族和單一社區的社會權利更廣泛的概念含義,它指向社會整合。剝奪可能引起社會排斥,這一剝奪既指社會權利的剝奪,也特別強調物質剝奪。認為物質剝奪可能引起社會排斥,但社會排斥也會造成物質剝奪。

1998年,萊維塔斯提出了社會排斥研究的三種話語。話語是指思想和傳播的交互過程與最終結果。在研究了英國的政治和社會政策后,萊維塔斯對社會排斥和英國新工黨的實踐進行分析,認為社會排斥概念及其理論在傳播過程中形成了三種話語,分別是“再分配話語”、“道德底層階級話語”、“社會整合主義話語”。萊維塔斯把這三種話語當作一個分析工具或“模型”,用來表示“社會排斥”一類的詞匯是如何策略性地在政治過程中被使用的。不同的話語對英國政治和社會政策具有不同的深刻意義。(1) 再分配話語強調貧困和缺乏充分的公民權是被社會排斥的主要原因。這種話語嵌入在社會民主傳統之中。(2)道德底層階級話語主要關注被排斥者自身的道德和行為。這種話語根源于新保守主義。而且這種話語把社會排斥等同于底層階級的發展。(3) 社會整合主義話語強調有薪工作和就業對社會融合的重要性。這三種話語部分反映了思爾威的三種范式,其強調的重點可以概括為“三無”,即“無收入”、“無道德”、“無就業”。

2005年,馬克庫和特諾提出了社會排斥研究的三種視角。他們認為,按照希拉里·思爾威等人的研究,對社會排斥的運用存在三種不同的視角或研究方法,分別是古典自由主義視角、團結視角和馬克思主義視角。(1)古典自由主義視角的重點是強調個體行動。換句話說,在這種視角下,社會排斥被看作是被排斥者自愿的選擇,比如,某人不情愿接受低報酬工作,可能是因為能夠獲得福利收入并且收入水平更高,從而造成自愿性排斥。這時的被排斥者被看作“底層階級”。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政府項目最重要的目的是為被排斥者創造激勵機制,使他們擺脫對福利的依賴,選擇工作。(2)團結視角是對不同社會觀念,比如受到盧梭思想影響的共和主義,天主教社會思想以及杜爾凱姆的社會學觀念等的綜合。在這種視角下,社會排斥發生在個體和社會之間的紐帶斷裂,即人們共知的社會團結出現問題時,被排斥人口,比如長期失業者,被看作外部人以及“其他人”。雖然造成排斥的原因多種多樣,被排斥的形式也多種多樣,但是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政策強調最多的還是通過有報酬的工作,尤其通過培訓和教育,使被排斥者被整合進社會。結果,排斥往往被等同于失業,被排斥者,比如長期失業者被看作“外部人”或“其他人”。(3)馬克思主義視角主要強調后工業化時代的資本主義在產生當代社會排斥上所起的作用。在這種視角下,由于靈活勞動市場的需要而引起的收入差距擴大以及空間分割,還有政策往往取悅一些商業利益集團,從而造成一定群體和個體被社會排斥。從這個視角出發,被排斥者被看作外部人和附屬者。

5.從社會排斥的成因理解社會排斥

1998年,阿瑪蒂亞·森則從能力貧困來理解社會排斥,將社會排斥視為遭受參與社會生活的剝奪或個人長期無法實現某種功能的狀態(一個人在社會生活的各方面活動或所處的狀態)。阿瑪蒂亞·森的觀點與吉登斯不同,吉登斯的理論更關注社會的力量。

2001年,吉登斯在兩個意義上使用社會排斥,一個是廣義的,另一個是狹義的。廣義的社會排斥將社會視為一個大的系統,而狹義的社會排斥將社會視為和政治、經濟并行的子系統。他認為社會排斥是社會成員中斷或可能中斷參與社會的表現。社會排斥理論不單單注意由于社會成員自身原因而產生的排斥,它更關注社會力量的作用。社會排斥研究組織社會成員或者社會群體擁有開放性機會的種種因素。使用社會排斥概念的長處在于社會排斥研究注重對排斥過程的研究,它研究社會排斥的機制,即社會成員如何和怎樣在社會排斥過程中被排斥。同時,吉登斯認為:社會地位高的人和社會地位低的人可能位于社會排斥的不同向度上。不同社會地位的人都有可能被社會排斥。

最早在中國使用社會排斥理論的是2000年“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研究”課題組,該課題組將社會排斥的概念用于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評估上。

我國學者對于社會排斥概念的理解也可以歸納為三種視角:

第一種,從社會排斥形成的原因來理解,代表人物有石彤、楊團、唐鈞、周林剛。唐鈞認為,社會排斥是游戲規則造成的,而社會政策研究的目標是要修訂游戲規則,使之盡可能地匯集每一個社會成員,從而趨于更合理、更公平。楊團與石彤都認為社會排斥是由于公民的劣勢地位造成的,而這種劣勢地位的形成除了自身原因,還有政策使然,使得這部分人缺乏參與社會的機會,從而被排除出社會。楊團認為,社會排斥是由于劣勢地位導致的某些排斥,這些排斥又導致更多的劣勢和更大的社會排斥,并最終形成持久的多重劣勢的一個動態過程,它導致社會紐帶的斷裂。偏重于社會排斥的解決,認為社會排斥是由于制度、規則的制定造成的。石彤則認為,社會排斥指某些個人、家庭或者社會群體因為缺乏機會參與被社會普遍認同的社會活動,而被邊緣化或隔離的系統性過程。但二者也有區別,楊團的定義偏重于社會排斥產生的后果,而石彤更強調參與的重要性。周林剛與唐鈞的觀點正好相反,他認為,社會排斥是社會脆弱群體因為自身生理心理因素、社會政策及制度安排等原因而被推至社會結構的邊緣地位的機制和過程。社會排斥是造成脆弱人群社會支持喪失的根源。

第二種,從社會排斥的類型來理解社會排斥。代表人物為曾群。曾群將社會排斥定義為個人、團體和地方由于國家、企業(市場)和利益集團等施動者的作用而全部或部分排斥出經濟活動、政治活動、家庭和社會關系系統、文化權利以及國家福利制度的過程。

第三種,從社會排斥形成的過程來理解社會排斥,代表人物為李斌。他認為,社會排斥主要是指社會弱勢群體如何在勞動力市場以及社會保障體系中受到主流社會的排擠,日益成為孤立無援的群體。李斌的定義僅局限于勞動力市場及社會保障體系,這是該定義的不足之處。

社會排斥概念的界定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歐洲的研究者們、政策制定者就從貧困、剝奪、歧視和不平等,以及邊緣化等角度進行了大量理論研究和政策實踐。社會排斥概念與這些已有概念和研究主題不僅在內容上有交叉,而且在時間上也有先后延展關系。其中,尤其需要對貧困、剝奪、不平等、歧視等等與社會排斥概念最為緊密的概念進行區分。

首先,“貧困”不同于“社會排斥”。由于人們對社會排斥的定義不統一,所以有時候也用貧困來近似等同社會排斥。實際上,這兩個概念并不相同。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歐洲委員會就對貧困概念和社會排斥概念進行了區分,認為貧困通常指收入不足,如果個體或家庭的總收入不足以滿足其在食品、交通、住房、醫療和教育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則說這些個體或家庭是貧困的;而社會排斥的定義會更寬一些,除了收入以外,社會排斥還包括因為膚色、性別、職業類型、社會經濟條件、以及文化、制度和政治要素等而限制了(代際內和代際之間的)社會流動,以及來自住房、教育、醫療和服務獲取方面的行為。皮特·亞伯拉罕曾經從狀態、原因、前景、分層、政策和學科等角度對貧困和社會排斥的主要區別做過較好的闡述,相對于貧困而言,社會排斥是一個擴散性概念,它始終處于一個動態過程中(如表1)。他認為,從狀態來看,貧困是指資源不足,而社會排斥則是指缺乏運用權利的能力,超越了單向度闡釋貧困的視角;而從原因來看,貧困是由于需求得不到滿足而產生的后果,社會排斥則是由于個體或群體在參與社會整合機制時受到了歧視或者被拒絕;從分層來看,貧困往往是從高到低的垂直分層,而社會排斥則是從內到外的水平分層。如果我們用貧困等同于社會排斥,那就將掩蓋排斥的多重特性,尤其是對社會和文化關系的強調。正如威廉姆斯與匹林戈所指出的,貧困研究專注于物質資源獲得的路徑短缺,而社會排斥這一概念恰恰提供了一個更有張力的分析框架,即考察權力與控制的社會關系、邊緣化與排斥的過程及其多面向的復雜運作方式。

表1 貧困與社會排斥的區別

第二,“剝奪”不同于“社會排斥”。在理論上,剝奪與社會排斥有所不同。兩者都具有多重特性,特別關注個體能(不能)完全參與社群或社會。但是在實踐中,剝奪更狹義地指生活水平上的弱勢,并且金融或物質資源在其中起著關鍵的決定作用。相比之下,社會排斥的范圍更寬一些,它強調生活的關系特性的重要性——社會、文化或政治,以及分配或物質的特性[12]。此外,剝奪能夠對一定時間點上的狀況進行測量,能夠對不同時點上的不同個體、家庭和地區進行比較,而對社會排斥的測量則更寬泛一些,包括了對運行過程中的經濟、社會和關系性過程的測量。形象地說,剝奪提供了“是什么”的指標,測量狀況的水平和范圍,而社會排斥則能理解“為什么”,了解原因和效果。也就是說,剝奪是個靜態的概念,而社會排斥則是個動態的概念。不過,因為社會排斥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導致剝奪,所以,人們通常也把社會排斥簡單地理解為能力剝奪,把剝奪當作社會排斥的一個指標,認為社會排斥是剝奪長期存在的過程。

第三,“歧視”不同于“社會排斥”。歧視是指政府或私人組織基于人的某些先天性的與能力不相關因素做出的任何區別、排除、限制或優惠。這種區別、排除、限制或優惠對公民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或其他公共生活領域中的基本權利具有消除或減損的危害。社會排斥和歧視是相互作用的兩個不同過程。如果說,歧視使得對資源和機會的獲取更加困難,那么,社會排斥則阻礙了對資源和機會的獲取,剝奪了相關權利。另外,歧視還可能是導致社會排斥的原因。最窮的人或者那些遭受較大社會排斥的人在日常生活與獲取公共、私人服務時更可能被歧視。因為種族或者民族類別,宗教或者信仰,殘疾、年齡或者性取向而受到歧視的人,更可能受到社會排斥。

第四,“不平等”不同于“社會排斥”。不平等包括結果不平等和機會不平等。其中,結果不平等是指從狀況來看,個體或群體之間存在差距;而機會不平等指由于種族、年齡、性別、民族和宗教等原因而受到不同的待遇或獲得政治、經濟和社會資源的能力不同。不平等概念與社會排斥概念緊密相聯。在不平等社會里,一些受歧視的群體可能受到社會排斥。同樣,社會排斥也會加劇不平等。此外,我們可以把不平等分為垂直型和水平型兩種。垂直型不平等主要關注個體的不平等,而水平型不平等則關注群體間的不平等,后者與社會排斥的關注點一樣。雖然,水平型的不平等和社會排斥都是多維度的,包括社會、經濟和政治等形式,然而水平型的不平等并不一定就會導致社會排斥的產生。一定意義上,減少水平型不平等和社會排斥的政策措施比較類似,兩者都可以采取多種措施,通常的政策對象是群體而不是個體。

[1]曾群.社會排斥:文獻評述[M].香港: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2003.

[2]彭華民.社會福利與需要滿足[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3]彭華民.福利三角中的社會排斥——對中國城市新貧窮社群的一個實證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彭華民.西方社會福利理論前沿:論國家、社會、體制與政策[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9.

[5]Room Graham.Beyond the Threshold:The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Social Exclusion[M].The policy Press,University of Bristol,1995.

[6]曾群,魏雁濱.失業與社會排斥:一個分析框架[J].社會學研究,2004,(3).

[7]Burchardt,Le Grand,P iachaud.Social exclusion in Britain 1991-1995[J].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1999:33(3).

[8]Rodgers G.,Gore C.&Figueiredo J.B.“Social Exclusion:Rhetoric,Reality,Responses[Z].Geneva: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Labor Studies.1995.

[9]Walker A.&Walker C.Britain divided:the growth of social exclusion in 1980s and 1990s[Z].London:CPAG,1997.

[10]Atkinson,R.Combating social exclusion in Europe:The New Urban policy challenge[J].Urban Studies,2000,Vol.37.

[11]Burchardt T,J.Le Grand and D.piachaud.Social exclusion in Britain 1991-1995[J].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1999,33(3).

[12]Williams,C.C.&Windebank J.The “Excluded Consumer”:A Neglected Aspect of Social Exclusion [Z].Policy and Politics,2002.30.

Review The ConceptofSocial Exclusion

CHEN Fang-xi
(The Schoolof International and Public Affairs,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0,China)

Socialexclusion is notonly the surpass of the structure and the cultural perspective of the past,as a concept in theory,itsubstituted the"poverty"conceptas a new conceptofsocial inequality for u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poor,vulnera blegroups and other issueswith amethod of infinitely approaching the truth.Existing Literature from home and abroad have shown that the researchers’perspective of the definition of social exclusion have a diversifying trend.Therefore,Iwill review the process of the concept development of social exclusion based on existing literature and compare and summarize the conceptof social exclusion,and furthermore,try to accurately and clearly describe the differences of social exclusion,poverty,deprivation,andmarginalization.

sociale xclusion;poverty;deprivation;inequality;discrimination

C913.7

A

1009-6566(2011)02-0092-06

2011-02-09

陳方璽(1985—),女,浙江嘉興人,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政治學原理專業研究生。

猜你喜歡
概念
Birdie Cup Coffee豐盛里概念店
現代裝飾(2022年1期)2022-04-19 13:47:32
概念飛行汽車,它來了!
車迷(2022年1期)2022-03-29 00:50:18
存在與守恒:《紅樓夢》中的物極必反概念探討
紅樓夢學刊(2020年4期)2020-11-20 05:52:48
TGY多功能多品牌概念店
現代裝飾(2020年4期)2020-05-20 08:56:10
幾樣概念店
現代裝飾(2020年2期)2020-03-03 13:37:44
衰老是被灌輸的概念
奧秘(2018年12期)2018-12-19 09:07:32
學習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應用
論間接正犯概念之消解
深入概念,活學活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年鲁鲁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亚洲性色永久网址| 九色最新网址| 一级毛片a女人刺激视频免费| 日韩天堂视频| 伊人激情综合| 一级全免费视频播放| 特级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一区| 亚洲69视频|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欧美日本在线播放| 99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在线人成大黄瓜 | 亚洲香蕉在线| 日韩天堂网| 亚洲成网777777国产精品| 青草娱乐极品免费视频| 国产美女91呻吟求| 婷婷成人综合|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91久久性奴调教国产免费| 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网| 国产在线精品人成导航| 亚洲最新网址|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在线看不卡| 91色老久久精品偷偷蜜臀| 97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 天天综合网亚洲网站| 欧美a在线| 国产精品高清国产三级囯产AV| 国产拍在线| aaa国产一级毛片|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 免费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亚洲av无码专区久久蜜芽|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亚洲日韩高清无码| 日韩视频福利| 日韩黄色大片免费看|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熟女影院| 国内精品免费| 国产地址二永久伊甸园| 2021国产在线视频| 免费看的一级毛片| 成人国产小视频|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看| 国产成熟女人性满足视频| 午夜色综合| 99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蜜臀AV在线播放| 亚洲无码日韩一区| 在线欧美一区| 国产69精品久久| 亚洲天堂啪啪| 亚洲制服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精品少妇三级亚洲|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国产69囗曝护士吞精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日韩AⅤ在线观看| 园内精品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色综合天天娱乐综合网| 国产激情第一页| 国产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午夜视频日本| 91精品日韩人妻无码久久| 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 尤物视频一区| 一级黄色欧美| 亚洲色图欧美|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无码久久久| 国产福利不卡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在线观看| 91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