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帆坦軒 子豪 圖/帆坦軒
證據鏈推翻零口供
文/帆坦軒 子豪 圖/帆坦軒
2010年3月17日,溆浦縣檢察院接到群眾匿名舉報,反映該縣水利局水政執法大隊部分工作人員有經濟問題,經檢察長批準,反貪局即派員進行初查。在對水政執法大隊會計劉某的賬目進行清理時,一張從工作記錄本中撕下的寫有“18000+20000、公安局”的紙條引起了辦案人員的注意,隨即對劉某進行問話調查。
據劉某證實,這兩個數字加起來實際上是3.8萬元現金,由縣公安局分管治安大隊工作的副局長張貽平直接從其手中提走。劉某進一步解釋說:這是由溆浦縣公安局為縣水利局水政執法大隊代征的水土流失防治費中返還給縣公安局的工作經費,而且張貽平從其手中提取的遠不止這3.8萬元現金。因張貽平既沒有提供相關收據也沒有打領條,所以這3.8萬元暫時還沒有找到發票沖賬而記在了這張紙條上。
辦案人員敏銳地認識到,事情的背后可能隱藏著重大的經濟問題。情況緊急,辦案人員立即向檢察長米雙文、主管副檢察長楊教生匯報,兩位領導聽取匯報后十分重視,米雙文檢察長當即決定,立即增派力量并兵分三路展開調查。
隨著調查工作的迅速展開,縣水利局的相關知情人全部到案接受調查。他們均證實:從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由治安大隊為水利局水政執法大隊代征的水土流失防治費共計72萬余元,經縣公安局副局長張貽平與縣水利局協商,提取其中的20%作為工作經費,并且約定:張貽平不開具任何手續,而由水政執法大隊負責尋找支出票據沖賬,且每次結算都是張貽平獨自一人到水政執法大隊進行。結算共分8次進行,前兩次是在結算現場,張貽平直接將20%的工作經費提現,后面6次張貽平改變了結算方式,先扣下20%的經費,只帶其中80%的現金與水政執法大隊結算,但水政執法大隊則必須按實際開具票據數額即100%的金額給張貽平打收條,這樣,便掩蓋了張貽平從中提取工作經費的痕跡。
與此同時,縣公安局治安大隊的內勤高某也證實,代征水土流失防治費的工作是張貽平親自安排她做的,她所代收的水土流失防治費已如數交給了張貽平,張貽平每領取一筆現金時都給高某打有收據。辦案干警從高某處提取的由張貽平親手書寫的收據上的數額與水利局有關人員的證實完全一致。而通過對縣公安局有關領導和治安大隊負責人的調查,他們對收取工作經費一事毫不知情。
經請示縣委主要領導同意,張貽平于當晚零時許被傳喚到案接受調查。面對辦案人員的提問,張貽平要么大談他為全縣的社會治安狀況的好轉付出了多少心血,而且三番五次的發毒誓賭咒,說自己從沒有在水土流失防治費中收取過一分錢的工作經費。要么保持沉默,一言不發,案件進入僵持階段。
時間在一分一秒地流逝,辦案人員的心情愈發沉重,而張貽平卻隨著法定12小時的臨近而放松起來。面對張貽平的狡辯和抵賴,檢察長米雙文召集辦案人員反復研究案情。怎么辦?退,就這么放走了他,讓他逍遙法外,人民群眾會怎樣看我們?進,能突破案子嗎,突不破怎么辦?開弓沒有回頭箭。
面對巨大的壓力和挑戰,2010年3月18日凌晨5時,檢察機關果斷決定:對張貽平以涉嫌貪污罪立案偵查并同時對其采取刑事拘留強制措施。

坐在被告人席上,張貽平神情沮喪。
昔日呼風喚雨的公安局副局長張貽平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精心構筑的堡壘,最終被檢察機關一一攻破而淪為階下囚。
張貽平,從警20余年,擔任溆浦縣公安局副局長已經有十余年時間,具有極強的反偵查能力且社會關系復雜。
在犯罪嫌疑人零口供的情況下立案并采取刑事拘留強制措施,這在溆浦縣檢察院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各種壓力隨之而來,有關心檢察工作的領導打來電話,要求檢察機關把張貽平的案件辦成鐵案;有人說檢察院辦了錯案,張貽平馬上就要放出來了;甚至有人揚言,看檢察院如何收場。一時將檢察機關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為確保案件的順利突破,3月20日,溆浦縣檢察院將其異地羈押至懷化市洪江區看守所。此時的張貽平仍然拒不交代自己的任何問題,一副“只要不開口奈我何”的架勢。面對此種情況,檢察機關一面組織精干力量加大審訊力度,突破其心理防線。另一方面決定另辟蹊徑,從清查張貽平的銀行存款和家庭財產入手。張貽平曾主管治安大隊的工作多年,社會上曾傳言,某某賭博場所因為交了保護費就一直平安無事,等等。
辦案人員在溆浦縣工商銀行查詢時,發現張貽平工資卡賬戶資金流動異常,該賬戶經常有大額現金存取業務,特別是2007年至2009年期間,該賬戶資金流動達300余萬元。而在今年的3月8日上午9時許,張貽平從該行一次性取走人民幣現金92萬元。
張貽平出生于一儉樸的農民家庭,家中尚有年邁的母親,辦案人員在調查中也沒有發現張貽平的家人在從事什么生意。而為了標榜清白,張貽平一直信誓旦旦地說他的家庭主要財產就是目前居住的集資房,家庭經濟來源靠兩口子的工資收入,他的妻子長期下崗,目前在一單位做臨時工,兒子在懷化讀高中,家庭收支兩抵,略有盈余。那么這92萬元現金是哪里來的,又到哪里去了呢?
辦案人員分析,根據張貽平為人孤傲,生性多疑,把金錢看得很重的性格,他不可能將92萬元現金存放在家里或親戚朋友處,極有可能會以他人的名義存入其他銀行。
有時候,最原始的方法也許是最有效的方法。辦案人員決定對縣城所有金融網點的監控錄像資料逐一進行排查。
經過通宵達旦地看錄像資料,功夫不負有心人,狐貍還是露出了尾巴。銀行的監控資料顯示,張貽平于3月8日上午將92萬元現金從工商銀行取出以后,馬上開著桑塔納汽車來到城南信用聯社營業部,但因大廳內的人太多,張貽平輾轉兩次還是離開了。他又開車來到了建設銀行營業部,陰差陽錯的是剛走進大門卻碰上縣公安局的兩名干警正在辦理查詢業務,張貽平與他們簡單寒暄幾句后轉身匆忙離開。當天的錄像資料里再也不見張貽平的身影,線索再一次中斷了。
又是兩天通宵達旦加班看錄像,終于發現在張貽平取錢后的第三天即3月10日下午4時許,張貽平又帶著錢袋,獨自來到建設銀行營業部,用一個名為舒某的女青年身份證將92萬元現金辦理了存款手續。經舒某某事后證實,她的身份證在2009年底于縣城打工時就已丟失,現正在申請補辦身份證。調查還發現,2009年底,張貽平以高息借給某房地產開發商現金48萬元。
140萬元現金。辦案干警覺得是時候會會張貽平這個“老朋友”了。
再次提審張貽平時,張貽平仍然賭咒發誓說自己沒有貪污一分錢,溆浦縣水利局的人純屬誣告陷害,自己的工資收入僅夠一家人的基本生活開銷,家里也沒有什么存款。當辦案人員當場播放了他在銀行取錢、存錢的一些錄像片段后,張貽平先是露出了驚詫的表情,幾秒鐘過后,他突然痛哭流涕地說自己欺騙了辦案人員,對不起檢察機關。爾后,一邊抹著眼淚,一邊交代了自己先后8次與縣水利局有關工作人員結算水土流失防治費時,將其中8萬余元的工作經費截留據為己有的犯罪事實。但對140萬現金的合法來源,張貽平以其身體不適、不能繼續接受審訊為由拒絕作任何回答。
辦案人員判斷,張貽平從事公安工作幾十年,且擔任過多種職務,有相當的反偵查經驗和法律專業水平。他之所以交代了自己涉嫌貪污的犯罪事實,目的是為了避重就輕,逃避處罰。從以往類似案件的經驗分析,張貽平必然會費盡心機與外界取得聯系進行串供。辦案組進行了秘密布控,一張無形的大網再一次張開。
果然不出所料,3月31日,就在提審張貽平的當天下午,辦案人員截獲了一封張貽平親手書寫、標題為“十萬火急”的信件。信是寫給其在深圳工作的妻舅王某的,張貽平在信中除了將140萬元的巨款來源“合理”分解之外,還特意叮囑其妻舅王某:“千萬不能講是坐火車從深圳帶錢回溆浦的,因春節期間購火車票實行實名制,為防止檢察院調查,就說是自己開車回來的”。
然而,當辦案人員找到張貽平的妻子和妻舅王某調查時,他們的口供竟與張貽平書寫的串供材料內容驚人一致:即借給房產商的48萬元是張貽平的妻子在上世紀90年代初做生意賺的;92萬元是其妻舅在深圳開公司賺的,其中有20萬元是其妻子的姐姐送給父母買房子的,有48萬元是其妻舅準備在溆浦投資做生意的等等。看來串供信還不止一封,辦案干警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了一個地方——洪江區看守所。這個看守所里有“內鬼”,那么,這個“內鬼”又是誰呢?
在強大的政策攻心和法律威嚴面前,張貽平的妻子和妻舅王某很快敗下陣來,如實向檢察機關供述了事實的真相。兄妹倆均承認,他們多次接到洪江區看守所的管教民警王公元打來的電話。并先后兩次與王公元見面,看過由王公元帶出來的由張貽平親自寫的信件。根據張的安排,為便于王公元與他們的聯系,兄妹倆為其另外購買了手機和電話卡。而王公元又以改善張貽平生活條件為由,向他們索要了高檔香煙、現金等物。
該是收網的時候了。4月4日,在辦案人員的巧妙安排下,張貽平的妻舅王某以有信件需要帶給張貽平為由,約王公元在洪江區政府附近見面,當王公元興沖沖趕到后,被辦案人員當場堵在兩人談話的車上……
案件線索很快轉到洪江區檢察院,洪江區檢察院隨即以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處罰罪對王公元立案偵查。
當辦案人員再一次出現在張貽平面前,將其書寫的串供信出示,并把王公元被洪江區檢察院立案偵查且已被刑事拘留的消息告訴他時,張貽平頓時癱倒在地,連喊“完了,完了,我變成光腳板了。”
2010年12月10日,溆浦縣人民法院一審以被告人張貽平犯貪污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數罪并罰判處其有期徒刑7年。■
編輯:靳偉華 jinweihua1014@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