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昌茂
鑄就瀝青第一品牌
■文/李昌茂
在成功打造出中國瀝青第一品牌之后,遼河石化人又擔當起重油輕質化開路先鋒的重任。
2010年9月28日,長江以北地區(qū)跨度最大的雙塔雙索面斜拉橋遼河大橋正式通車,由于地處遼河海口,北方嚴寒,對于鋪設路面的瀝青等在防凍化、防海水、耐腐蝕等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二施工方選用的,正是全國最大瀝青生產基地—遼河石化公司,生產的“昆侖-歡喜嶺”牌瀝青。
40年來,這個公司生產的1400萬噸優(yōu)質瀝青,如同滾滾烏金流向祖國各地,廣泛應用于公路、航空、水利、機場等建設中,推動了共和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勤勞的遼河石化人拓路前行,描繪著“打造現代化特色精品企業(yè)”的宏偉藍圖。
1970年,公司僅有一套50萬噸的蒸餾裝置,生產低標號的汽、柴油產品。由于遼河稠油中輕質油含量低,在當時的技術水平下,汽、柴油等輕質油產品的產出率僅占30%,其余的70%全是低附加值產品。由于當時公司規(guī)模小,裝置配套性差,加工手段不齊全,產品結構不合理。公司一度虧損,面臨著被關停的局面。在逆境面前,遼河石化人轉變觀念,破除“劣勢—困難—悲觀”的思想,從劣勢中尋找機遇,成功地探索出一條稠油加工的特色發(fā)展之路。稠油雖然輕質油品產出率低,但蠟含量低,瀝青質含量高,是生產高等級道路瀝青和低凝環(huán)烷基特種工藝潤滑油的良好原料,也是其他煉化企業(yè)不具有的資源特色。

“昆侖—歡喜嶺”牌瀝青在國內公路高速公路應用情況
在歷時三年的艱苦摸索中,公司的科研人員對低凝環(huán)烷基稠油生產瀝青的工藝條件、操作條件進行了詳細的研究,改生產建筑瀝青為道路瀝青,實現了特色產品的轉型。從1995年起,實現了重交瀝青的批量工業(yè)化生產。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我國道路等基礎建設步伐的加快,殼牌、埃索、加德士等國際品牌搶灘中國市場,以至于當時交通部權威人士都下了這樣的論斷—“高速公路要用進口瀝青”。國產瀝青幾乎喪失了參與重大項目論證的資格,這強烈地刺痛了遼河石化人的民族自尊心。


于是,遼河石化公司投入上億元建成稠油專線管道,將遼河油田的原油進行嚴格的分采、分輸、分儲、分煉。經過反復試驗,開發(fā)了“蒸餾—半氧化”工藝,應用于重交瀝青生產。據1995年美國戰(zhàn)略計劃對“昆侖—歡喜嶺”瀝青鑒定,該瀝青在全世界200多種重交瀝青中名列前茅。
為了給品牌造勢,贏得市場,要敢于把產品拿到最艱難、檔次最高、最難取勝的“風口浪尖”上比試。
1998年,北京要建設首都東西交通的第二條主干線——號稱“第二條長安街”的平安大街,作為國慶50周年獻禮項目。當北京市領導對國產瀝青心懷疑慮,傾向選用“洋瀝青”時,遼河石化公司提出,無償為平安大街鋪設1公里長的重交瀝青路面,如出現任何不良后果,愿承擔一切損失。同時邀請北京市領導人和專家實地考察,驗證產品質量。結果,平安大街的上、中、下三層全部采用了“昆侖—歡喜嶺”牌
瀝青,國產瀝青以其卓越品質,為國產瀝青爭了光。遼河石化趁勢攻堅,1999年,“昆侖—歡喜嶺”瀝青應用于中南海5.96萬平方米的路面鋪設。自此,“昆侖—歡喜嶺”牌瀝青名揚天下,開始搶占東北、華北大部分市場。
在冬夏溫差超過70攝氏度的哈爾濱,在素有“火爐”之稱的南京,在地質條件惡劣的四川,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在“五縱七橫”的國道主干線,在高端的機場、水利工程等領域,遼河石化人在詮釋著同一個聲音:用民族品牌修筑民族公路,將赤子之情融入神州“血脈”。
2008年,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投資人民幣1.7億元進行劣質重油輕質化技術研究。重大科技專項共分六大課題,23個專題。遼河石化公司參加3個課題的研究工作,牽頭的課題有兩個,牽頭的專題有6個。研究的主要對象是委內瑞拉超稠油。
相關數據表明,中國2008年前10個月進口委內瑞拉原油586萬噸,年比增長58%。預計到2013年,合作區(qū)塊內委內瑞拉超稠油產量將達到3000萬噸/年。委內瑞拉超稠油是世界上最難處理和最難加工的劣質稠油,中國石油集團計劃在國內新建數個千萬噸級煉廠來加工委內瑞拉超稠油,技術問題是橫亙在中國稠油開發(fā)道路前的一個主要障礙,尤其是以委內瑞拉超稠油為代表的劣質稠油加工技術,已成為制約煉油業(yè)務發(fā)展的技術瓶頸之一。解決這一難題,對于形成中國石油自有集成技術、解決國內石油資源供需矛盾、保障中國能源供應和國家安全都具有重大意義。
中國石油選擇遼河石化公司為主要牽頭單位和工業(yè)實驗基地,與遼河石化公司在稠油加工方面具有的優(yōu)勢是分不開的。
上世紀90年代,公司年加工量再創(chuàng)新高,達到200萬噸,并開始研發(fā)生產低凝環(huán)烷基潤滑油和芳烴油。在當時國內公路建設急需重交瀝青的情況下,公司開發(fā)出了“用遼河歡喜嶺原油生產高等級道路瀝青”的技術,成功生產出了重交瀝青,填補了國內空白。
2001年,針對遼河超稠油特點,開發(fā)了生產重交瀝青工藝,先后研發(fā)了改性瀝青、乳化瀝青、水工瀝青、機場瀝青等產品。
2004年5月,公司首創(chuàng)“改質蒸餾法”組合工藝,改寫了加工超稠油不能直接生產瀝青的歷史,使稠油加工的選擇范圍由含硫環(huán)烷基和中間基稠油擴大到了所有含硫稠油。
近年來,公司加工北美冷湖、非洲稠油、委內瑞拉原油等十余種的進口原油,擁有配套的設備防腐技術和環(huán)保技術及設施,在劣質稠油減黏工業(yè)化試驗、萬噸級稠油梯級分離工業(yè)化試驗、焦化裝置完善及加工委內瑞拉劣質稠油試驗、符合歐盟標準的環(huán)保型橡膠填充油的開發(fā)等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業(yè)績。
按照中國石油集團公司的要求,遼河石化下一步的目標是“建設特色精品煉廠,要把重油加工技術逐步集成配套,形成自己的技術專利,形成工藝包”。公司確立了“以特色發(fā)展為主線,圍繞稠油加工做文章”的發(fā)展方向,積極開展稠油加工技術攻關,全面加強基礎管理工作,向精細管理要效益。2010年,公司基本形成了一套從稠油加工、設備防腐到環(huán)保處理的成熟技術,煉油噸油耗電、煉油噸油耗新鮮水、原油綜合損失率等多項指標名列中國石油煉化企業(yè)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