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16日,安徽省含山縣一對新人正在展示司法工作人員贈送的帶有溫馨法律提示卡的玫瑰花。
“婆婆笑了、丈母娘哭了、男人有福了、女人受苦了、小三失寵了……”,8月13日,最高法院公布了對《婚姻法》的最新司法解釋后,立即引發了民眾的強烈關注。
“誰首付?”“離婚后房子歸誰?”“婚后父母給買的房子,另一方無權分割”……司法解釋中最為敏感的“房屋產權歸屬”問題引發了許多網絡男女的口水仗。不少網友認為新婚姻法是男人的“福音”,保護了在婚姻中處于強勢地位的一方,損害了弱者的利益。“鼓勵徹底AA制”的新婚姻法也被網友戲謔成“樂了地產商、愁了丈母娘”。
用經濟學的眼光看,婚姻是一種交易。從找對象到結婚的過程就是一個尋找目標市場、考察雙方需求、認同商品交換條件直到簽訂交換契約的過程。
美好的愛情被應用以冷峻的經濟學,剛開始被很多人所不齒。不過,現在看來,已經有很多人開始贊同這種分析方法,并應用到了實際生活當中。
每個周末,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廳筒子河南岸,200米左右的河岸,會出現一個熱鬧的相親場面。
幾百名年過半百的中老年人,或手拿A4紙,或舉牌于胸前。紙上或牌前,仔細描述著年齡、身高、體重、特長、戶籍所在地、工作行業、房產等信息。
類似大型相親地點遠不止中山公園一個,目前在北京,幾乎每天都有父母為子女相親的市場。此外,在天津、上海、廣州、沈陽這樣的大城市也有類似現象。
來自湖北的孫女士是來北京看望女兒的,在北京的這段時間,來公園相親會七次了。她無比感嘆:自己女兒的工作很好,人又漂亮,就是有些驕傲,看不上一般的人。直到她過三十歲生日的時候,才恍然醒悟,原來一拖就拖到快三十了。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研究所張翼研究員表示,造成中國成年人未婚比例越來越高、特別是男性未婚比例不斷提高的原因,是中國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出生性別比過高導致的。
由于男性比女性多出的數量越來越多,導致男性結婚的成本越來越高,未婚的比例也就越來越大。比如大城市的女性要求男方有房有車有學歷,各種條件要比女的高。同樣在農村,由于索要彩禮以及蓋房等壓力,將導致男性結婚的成本提高。
對于許多女性來說,擇夫如擇股。“績優股”男人走勢極強,人氣旺盛,是大盤的熱點。但此類男人如眾星所捧之月,一般女孩難以駕馭。“潛力股”男人有聰明的頭腦、樂觀的精神、友善的待人方式和一定的文化修養,與他共同創業成功會有優厚回報,但如果耐心不夠或看走了眼,“潛力股”就總是不能走強,甚至會落入“垃圾股”行列,讓人后悔莫及。
今天,房子成了愛情、婚姻中最不容回避的話題之一。與之相對,沒車沒房的“裸婚”卻成為時下最熱的婚姻話題。
電視劇《裸婚時代》的那句“我沒車、沒錢、沒房、沒鉆戒,但我有一顆陪你到老的心”,讓“裸婚”這個誕生多年的網絡詞匯再度被熱炒。“裸”還是“不裸”?“全裸”還是“半裸”?爭論聲四起。
其實,不只房子,從戀愛結婚到生兒育女,每個階段都與經濟因素和經濟考量相伴。用經濟學來分析婚姻與愛情,首創于美國經濟學家貝克爾(Becker),他把經濟學方法引入對婚姻行為的分析,寫了《家庭論》(A Treatise on The Family)一書,將微觀經濟分析的領域擴大至婚姻和家庭。
曾有人把全國不同城市娶媳婦的費用列了個詳細的賬單,其中在京娶媳婦的成本位居前列。賬單得出的結論為:男方傾家蕩產+男人不吃不喝工作12年=討一個北京中等條件的老婆的成本。
中國國際婚博會結婚產業調查統計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北京結婚平均費用為15萬,近幾年這個數字漲到約17萬左右。上海則更高,約在20萬左右。
這些還僅是基本花費,如果算上買房,結婚成本更高到讓許多人望而卻步。目前,在北京買房沒有百萬不敢想象。如果沒有父母資助,對于適婚男女而言幾乎可望不可及。“孩子結婚的事情,可能是父母省吃儉用一生準備的,為的就是這幾天。”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研究所張翼研究員表示。
“誰說結婚一定要有婚房婚車?啃老得來的幸福,并不能代表以后生活就一定能幸福。”8月22日,25歲的小陳和男朋友在天津登記結婚,開始了自立、奮斗的“裸婚”生活。而像他們這樣的新人,在天津還有不少。據天津市民政系統隨機選取今年上半年登記結婚的360對“85后”新人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裸婚”新人占到受訪者總數的16.6%。
天津市婚介協會提供的調查數據也顯示,目前未婚的“85后”青年中,有63%的男青年和41%的女青年表示可以接受“裸婚”,但前提必須是配偶有奮斗精神,愿意通過自己的努力改善婚后物質生活。
用經濟學的眼光看,婚姻是一種交易。從找對象到結婚的過程就是一個尋找目標市場、考察雙方需求、認同商品交換條件直到簽訂交換契約的過程。
美國NBC(全國廣播公司)曾經制作過一檔名為《為愛情還是金錢》的電視真人秀節目。節目安排16位參與者(單身女子或者單身男子)和一位主角(一位單身男子或單身女子)住進一棟豪華別墅,參與者必須為贏得主角而展開競爭。
節目的高潮出現在最后幸存者權利的反轉上。也就是在與主角繼續交往和獲得百萬美元獎金之間做出選擇。如果繼續交往意味著失去百萬美元;相反,拒絕主角的選擇,可以獲得巨額獎金。
而愛情與財產之間的選擇不僅僅出現在電視選秀節目上,現實中也比比皆是,甚至更為戲劇和離奇。
2011年,坐擁近500億元財富的鋼鐵業富豪杜雙華與宋雅紅的離婚官司進一步發酵,成為許多媒體追逐報道的熱點新聞。
7月19日凌晨,始終保持沉默的杜雙華終于開口。他向媒體發出一封一萬多字的公開信,名為《親情、法律、金錢的交織負累——我與前妻宋雅紅繞不開的那些是非糾葛》。杜在公開信中說,“我現在看,跟宋雅紅走到這一步,一切都是錢鬧的。自打有錢我們就開始別扭,從小鬧到大鬧到現在全國看笑話。”
杜、宋二人的離婚官司,本該在十年前就蓋棺定論。當年在衡水中院的訴訟標的至多百萬元上下。但2010年9月,宋雅紅在北京市海淀區法院又提起與杜雙華離婚的訴訟,聲稱自己十年前“被離婚”,且衡水中院的判決“錯漏百出”。
時至今日,杜雙華的財富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2010年的胡潤富豪榜上,杜雙華以220億元人民幣的身家位列內地富豪榜第29位。“十年后,這起普通的離婚案突又鉤沉起變,橫生枝節,將一個普通的離婚訴訟演化成一起離奇的‘豪門恩怨’。”杜雙華在萬言書中如是感慨。
“比離婚更痛苦的是,婚離了,房子也沒了”。這句看似玩笑的話卻觸動了很多中國人內心深處的隱憂。近日,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對《婚姻法》作了最新司法解釋,其中關于婚姻財產的內容被媒體形容為“地震”。
離婚率上升、房價高漲、物質欲望增強和婚外情增多將傳統婚戀觀“叫醒”,人們不得不在婚前就開始考慮得與失。
有人說現在的婚姻是“計算的婚姻”。婚前的計算,婚后的計算,離婚的計算。經濟學常識普及的結果讓“利益最大化”概念侵襲了被稱為“最小的合伙制股份公司”的婚姻家庭。
但婚姻家庭并非簡單的“股份有限公司”,不單純是財產的結合體,更是感情、親情和財產的統一體。婚姻本身就是一筆財富,關鍵在于你如何經營,使得這筆財富不僅能保本,還能增值。
□ 編輯 郭 鐵 □ 美編 龐 佳
百姓的婚姻經濟學
□ 本刊記者 閔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