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張素珍
女性不該被商品化
□ 本刊記者 張素珍
近日,北京出現了一家教女性如何“嫁個有錢人”的德育女學館,并將自己定位為“以女子婚戀及家庭教育為核心的培訓機構”。
近年來,一些形形色色的選秀、選美、富豪征婚、淑女課堂、女子學堂應運而生。“嫁個有錢人”的“時代目標”,似乎公然挑釁著社會道德底線。
凡此種種,到底是掛羊頭賣狗肉?還是自有“講究”?本刊記者一探究竟。
在德育女學館的門口,剛從教室走出來的王艷(化名)告訴記者,“這里的老師一直在講一些有錢人和女孩子相處的課程。老師‘教導’我們不要試圖改變男人。為了迎合他們,還要改變自己的形象。”
該學館相關負責人稱,學館自去年5月起正式對外營業,至今已接收學員2000多名,目前正準備在各地發展分校。
看來夢想通過培訓嫁給大款的人還真不少。希望嫁個有錢人,本無可厚非,然而開辦女子學堂,專授如何嫁個有錢人,徹頭徹尾地宣揚一切向錢看,主張把金錢、財富放在愛情婚姻的第一位,顯然是一種畸形的愛情觀、婚姻觀。
對此,北京大學社會學系一位王姓教授對記者表示,婚姻不是買賣和交易。教授大家玩“心術”、計謀“釣大款”,這些做法本身就疑似“缺德”,如何能夠跟“德”扯上關系?實際掛牌的是“德育女學館”,如此掛羊頭賣狗肉,忽悠什么“釣大款”、“馭夫術”,顯然動機不純。
身著比基尼參加婚戀交友活動的女性。
那么上一次這樣的課程大概需要多少錢呢?
本報記者以報名為名與德育女學館聯系,負責招生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學完整個課程大概需要三四萬,而且不能單獨挑選某節課程來學,必須從所謂的最“基礎”的課程學起。記者算了一下,每一節課大約需要近600元左右。
如此昂貴的課程為什么還有人趨之若鶩呢?記者身邊的一位朋友慨嘆,這些無聊的課程實則是利用女性作為社會弱勢群體的屬性,使之成為其斂財工具。
曾幾何時,“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讓多少美女在虛幻的期待中任由青春流逝、紅顏褪色。中國是有選美傳統的。選美曾經是權貴們挑選妃子的方式,目的就是以權力或者金錢的力量,把選中的美女弄回家。
現代社會,選美作為一種特殊的“產業”,在經歷半個多世紀的風風雨雨之后,伴隨著世人贊同、質疑、反對和詫異的目光,反而卷土重來。“選美”旗幟下無聊的商業炒作,女性“被物質化”,“被商品化”。
8月中旬在山東威海舉辦的美少女中國模特大賽就被公眾在網上發帖質疑。
無論是“德育女學館”,還是種類繁多的“選美”活動,都體現出女性被社會商品化的一面。
在提倡男女平等的今天,這種社會風氣或將導致部分女性過于追求金錢,其女性人格不完整,從而使女性在社會生活、家庭生活及至個人生活中失去與男子平等的資格。其結果必然是女性依附男性,成為男性的附庸,或成這個社會的悲哀和倒退。
□ 編輯 陳 曉 □ 美編 閻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