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史波濤
北京試點主診醫師負責制
□ 本刊記者 史波濤

實行主診醫師負責制的醫生在為患者會診。
家住北京安貞里的李大爺去醫院看病,他的主診醫師在詳細為他做了診斷后,從衣服兜里摸出一張名片,囑咐他,平時有什么不舒服,可以打電話咨詢,如果要來醫院,最好先打個電話,便于提前安排。李大爺都有些受寵若驚了:“醫生作風和醫院態度的變化暖人心??!”
相信許多患者在看病時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看門診時掛的是王大夫的號,到住院時改成了李主任主刀,出院后復查時又是徐醫生在負責。北京市從2011年起,這種“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分段看病方式有望得到改變,患者在同一科室看病,從門診一直到出院復查,都將由同一個醫師團隊負責到底。
北京市衛生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目前,北京市醫療機構對患者的治療還是門診是門診、住院是住院,是分段式的,這種模式不利于一個醫院對于病人治療的全程控制。
記者采訪了解到,今后,主診醫師負責制將以醫療小組的形式向患者提供診療服務。病人進醫院掛號開始,從了解病情、檢查、診斷、治療,到出院后跟蹤隨訪,主診醫生都要對患者負責,提供全過程“包干式”醫療服務。該負責人表示,這種診療模式改傳統按技術分科為以病人為中心,能夠充分發揮團隊的力量,使診斷更科學,治療效果也會更好。
據北京市衛生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毛羽介紹,主診醫師負責制的診療組一般由一名主診醫師、一名副主診醫師和一到兩名住院醫師組成。主診醫師通過競聘方式產生。
主診醫師要從醫德醫風良好、業務技術穩定、工作效率高、協作精神強、身體健康的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中產生。先要個人申請或科主任推薦,然后由醫院領導小組進行資格審查和考核測評,最后由科主任進行聘任。主診醫師確立后,由他來決定自己的搭檔。
競聘成功的主診醫師負責組建團隊,副主診醫師一般由具有主治醫師及以上任職資格的人員擔任。主診醫師負責本診療組的全面事務,對本組醫生有獎懲權,在其職權范圍內的工作向科主任負責。副主診醫師是主診醫師的主要助手,住院醫師協助開展相關工作。副主診醫師、住院醫師的工作向主診醫師負責。
北京市衛生局還強調,目前各醫院實行的科主任負責制仍維持不變,不會受新舉措影響,科主任不帶組,負責本科室的醫療、教學、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完成醫院下達的各項指令性任務。
采訪中一位醫院負責人介紹,傳統的診療模式中,床位醫師、主治醫師、主任醫師構成三級醫師負責制,在臨床科室的整個醫療活動中,三級醫師逐級負責,逐級請示。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診療活動的及時、精確及有效性。此外,也會導致高年資、高職稱的醫生備受追捧,低年資醫生備受冷落,使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受到影響。被選擇幾率高的醫生往往工作量超負荷,也很難保證醫療質量,容易出現醫療糾紛。
據了解,主診醫師負責制主要是一種醫院管理模式的創新,將改變過去醫生治療病人時各自為政的局面。根據市場需求和業務發展的需要,醫院相應在各科室建立多個診療小組,小組成員由主診醫師、副主診醫師、住院醫師、護士等組成。主診醫師通過競聘上崗產生,打破了年齡、資歷、學歷的限制。診療小組將對病人從診斷、用藥、開刀、住院、康復回訪等實行一條龍服務,對每一個就醫的病人負責到底。
在醫院的同一個科室有了多個診療小組,病人有了自行選擇醫生的空間,診療小組之間的良性競爭更加激烈。以往靠職務和資歷當“甩手掌柜”拿高薪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在分配上向臨床一線貢獻大、責任大的醫生傾斜,醫生完成的工作數量、質量直接決定著績效工資的多少。
據醫療管理專家介紹,“主診醫師負責制”是矩陣式組織管理。矩陣式組織最大的特點是項目經理負責制——“事事是項目,人人是項目經理,大事大項目經理,小事小項目經理”。在醫院實施“主診醫師負責制”,每個來醫院就醫的患者,診斷、手術、住院、康復等就是一個項目,而主診醫師就是這個項目的項目經理,并由他(她)來負責從各科室抽調人員組建項目組(診療組),在項目經理的領導下共同對顧客就醫負責。
“這種新模式對醫院管理提出了挑戰?!币晃蝗墝?漆t院的負責人介紹,為了適應這種新的診療模式,醫院要調整績效考核及分配制度,需要制定主診醫師負責制相關工作制度,醫院的信息系統也要調整,工作量不小。
“主診醫師負責制工作在北京地區是一項全新的嘗試,是公立醫院改革的具體探索?!泵鹫f。
鏈 接
主診醫師負責制溯源
相對于北京剛剛開始在市屬三級醫院開展主診醫師負責制的試點,國內其他地方早已開始在探索了。據報道,重慶市中山醫院從1993年開始便逐步實施這一舉措:每個科室由一位主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任組長,一到兩位住院醫師任組員,組成幾個醫療小組,每個小組獨立承擔相應的醫療責任,在科主任的幫助指導下開展工作。醫院根據每個醫療小組實際工作量、醫德醫風和病人的滿意程度,多勞多得,優質優酬。同時,實行高職低用、低職高用。
2000年3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嵐清同志在重慶考察時對該院的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建議在全國予以推廣。但當時對這種做法稱為醫療組組長負責制,尚不稱為主診醫師負責制。據資料顯示,國內公認的最早實行主診醫師負責制(Attending In Charge)的醫院為浙江邵逸夫醫院,該院有中外合作的背景,1994年建院伊始便由美國羅馬琳達大學引入主診醫師負責制,作為核心醫療管理模式。這之后不斷完善,逐漸建立了一整套考核制度,并將考核結果作為崗位競爭和分配的重要依據,取得了顯著效果。
上海長海醫院是國內實行主診醫師負責制最早的大型綜合性醫院之一。該院自2002年進行改革以來,工作質量、效率和效益均有較大提高,避免了人力、物力和財力等資源的浪費,形成了公平競爭的良好局面。其它實施主診醫師負責制的還有浙江省人民醫院、紹興市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二醫院、蘇北人民醫院、上海市第七人民醫院等。
效益的不斷增長和醫院的持續發展引起了行業內的廣泛關注,江浙滬地區一大批醫院紛紛開始探索和實施主診醫師負責制這樣一種變革之道。各醫療機構實施主診醫師負責制的做法不盡相同,但其共同目的是通過實施主診醫師負責制,提高醫院管理水平,進而提高醫療質量和成本效益、改善治療結果、增加患者滿意度。
□ 編輯 張子琦 □ 美編 閻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