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吳 清
批零倒掛洞開調價窗口
■文/本刊記者 吳 清
受較好的經濟增長預期和仍未明朗的中東北非局勢影響,國際油價短期將繼續沖高。在這種背景下,兩會后國內油價或將進行新一輪上調。
在國際油價屢創新高的助推下,國內成品油價格上調后僅過了短短7天,國內成品油零售價調整的風向標,三地原油加權均價變化率就突破了4%的紅線,市場上看漲預期不斷升溫,尤其是國內石油巨頭對于后期汽柴油價格上漲更是信心十足。據此測算,3月22日,國內成品油調價窗口將重新開啟。
未來國際油價是否會延續暴漲態勢?國際油價走高的背景下國內成品油市場會迎來什么樣的變化?
受利比亞等國局勢刺激,近期國際原油兩大基準——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和紐約W T I原油期貨繼續雙雙大幅攀升。W T I已經破一百美元關口,布倫特則已經在110美元以上高位持續多日,創近年來油價新高。而布倫特和W T I同為世界石油兩個定價中心,兩地的價格走勢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世界油價的走勢。
而在地區政治局勢依然不穩定的大背景下,一些大型機構仍在大肆做多油價。公開資料顯示,對沖基金持有的原油看漲頭寸近日已達到創紀錄高位。根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公布的每周交易員持倉報告,截至2月22日的七天時間里,對沖基金和其他大型投機商持有的原油凈多頭頭寸增長了30%,達到24572份合約(包括期貨和期權),是26年6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
分析人士認為,考慮到中東、非洲局勢仍不明朗,油價存在繼續被大幅炒高的可能性,20美元甚至更高也并非完全沒有可能。
另外,歷史上布倫特和W T I的價格一直相差不大,而且往常總是W T I的價格較高,基于這種判斷,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這種反常價差會很快結束,兩者的價格會很快并軌。“如果中東北非動亂不能較快結束,將會是以W T I價格上漲接近布倫特價格的方式實現,而且布倫特原油依然會在動亂影響下上行。”林伯強說。

除了上述因素外,油價上漲深層次的原因在于市場對美國經濟復蘇的信心,以及中國、印度和其他新興市場持續增長的預期,包括普氏能源亞洲商務拓展高級總監華大威在內的多位分析師均調高了未來油價的預期,并預計全球油價在接下來這段時間繼續攀升,近期國際油價仍有較大上行空間。
近日,中金公司發布報告對中東北非地區局勢的前景作了幾種假設性分析,對利比亞局勢得到控制和持續動蕩等的情況進行了判斷,認為實際影響有限,更多地是來自市場的心理預期和炒作因素,并認為危機蔓延到沙特等中東核心產油國的可能性則很低。在息旺能源分析師廖凱舜看來,利比亞局勢的影響已經透支了。
實際上,為平息市場擔憂,包括IEA在內的相關各方已紛紛表態,石油供應不會中斷。“鑒于歐佩克剩余產能充足而消費國庫存相對高企的因素,價格有可能突然飆升,但不太可能長時間維持在10美元以上的高位。”華大威說。
受國際油價持續高位運行影響,與國內今年第一次上調汽柴油價后(2月21日)相比,截至3月8日,多個省市的成品油批發價已再次上揚。柴油市場已幾乎呈現批零同價的狀況,汽油批發價與最高零售價之間保持30元/噸的差價。
北京的“京標93號”汽油批發價在2月21日時曾達到每噸89 0~9 0元,而近日批發價更是飆升至9537元/噸的高位。湖南、福建、廣東等地的石油公司在調價后10多天內,油價都提高了10元/噸到40元/噸不等。目前中石化、中石油在各地的汽柴油批發報價基本已到達國家規定的最高價。
原油價格的上漲造成市場再度涌現漲價預期,而煉廠成本壓力的加大正在使國內汽油市場供應缺口存在進一步擴大的風險。

據息旺能源統計,2月下旬,主營煉廠開工率較上旬下滑1~2.5個百分點。3月份原油計劃加工量環比下降7.2%。中國主要煉廠將3月份原油日加工量削減至269萬桶,月環比下降了7.2%。中石油合資煉廠大連西太平洋石化自2月25日開始進行45天的全廠檢修,中石化燕山石化、廣州石化、青島煉化、茂名石化、荊門石化和金陵石化也正在進行檢修。
對油價反應更加敏感的地煉開工率則進一步下滑。來自息旺能源的統計數字,目前地方煉廠開工率僅為46.4%,預期后期還有下降。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市場研究所所長單衛國稱,一些地方煉廠已經停工。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以燃料油為主原料的地方煉廠,按照目前燃料油和成品油的價格計算,煉油已經是虧損;即便以原油為原料,利潤空間也大幅降低到250元/噸。
“目前來看,兩大石油公司的柴油庫存還比較充裕,但汽油資源可能面臨供應緊張的局面。”廖凱舜說,“3月開始將進入傳統的用油高峰期,農業春耕、工程開工都將增加油品消耗量,國內成品油供需平衡的壓力可能逐步加大。”
近期國際油價連創新高,使得國內成品油價格上調壓力日增。息旺能源和卓創資訊對近期三地原油加權均價變化率數據分別為4.10%和4.25%,已超過4%這一國內成品油調價紅線。
而國際油價的持續上漲的壓力正在逐漸顯現出來。
據了解,中石油近日下發通知,對下屬煉廠超產汽油加價收購,加價幅度為730~80元/噸。值得關注的是,部分地區又現限購限批,停止對外報價等情況。全國成品油批發市場上,安徽、湖南、江西、湖北的沿江區內多個省公司要求市級公司后期減少對外銷售量。同時,川渝地區中國石油汽油資源略緊,分銷停止出貨,直銷均限量。
隨著地方煉廠開工率降低,中石油、中石化兩大公司的煉廠壓力正在加大。主營煉廠與地煉開工率同時回落,再加上國際油價短期將繼續沖高的預期,因此需要以價格杠桿來解決這一矛盾,調價預期再次升溫。眾多專家還認為,從今年的形勢來看,上次油價上調,只是今年油價上調的開始,近日成品油批發價格必然逐步上漲,預計此后很可能繼續上調成品油價格。
按照現行“4%+22個工作日”的定價機制,截至目前,其中4%的紅線已經達到,22個工作日的窗口也將于本月的22日打開。3月22日調價窗口打開,“兩會”也已結束,價格再次上調可能性非常大。
但突破7元/升已創歷史新高的成品油零售價,已經讓加油站和消費者的壓力陡增,加上近期居高不下的CPI一直使得國內成品油價格陷入調或不調的兩難境地。
針對這種困境,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可能的解決出路主要有兩條:一條是較為市場化的方式,讓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較快接軌,讓價格及時調整,同時利用更加完善的補貼政策和消費稅等杠桿來平抑價格上漲的壓力和解決消費者的負擔;另一條則是繼續放慢價格上調的周期和腳步,政府強行控制住油價上漲。
林伯強還表示,目前中國成品油價之所以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中國稅收比較高,再就是輸送和銷售環節成本(或利潤)比較高。要使中國成品油價降下來,應從稅收和輸送銷售環節降低成本(或利潤)。至于汽油零售價太高,他表示政府完全可以減免一部分流轉稅,以降低國內成品油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