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 忠 易思萍 本刊記者 趙 陽
促 進 率 先 全 面 振 興實現科學發展新跨越
——大連 市 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巡禮
文/于 忠 易思萍 本刊記者 趙 陽
創先爭優活動開展以來,大連市準確把握創先爭優的本質特征和基本要求,緊緊圍繞“促進率先全面振興,實現科學發展新跨越”這一主題,著眼于推進大連轉型發展,科學謀劃,精心組織,突出特色,努力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科學發展優勢,把黨的組織資源轉化為科學發展資源,把黨的建設成果轉化為科學發展成果,為大連實現“十二五”良好開局和科學發展新跨越提供了堅強的政治動力和組織保證。
在創先爭優活動中,大連市圍繞建設東北亞重要國際城市,搶抓國家進一步實施東北地區振興戰略、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上升為國家戰略以及推進大連全域城市化的有利時機,把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創先爭優激發出來的高昂熱情,引導到促進“三大轉型”上,在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中實現跨越式發展。
一是在加快“經濟轉型”中創先爭優。創先爭優只有與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在完成經濟社會發展任務中創先進,爭優秀,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全市各級黨組織圍繞主題,將“三個中心”(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和國際金融中心)和“一個聚集區”(現代產業聚集區)建設,作為經濟增長的主攻方向和戰略重點,以轉型發展推進科學發展。通過強化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完善科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快經濟增長方式向創新驅動為主轉變;通過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綠色產業,加快工業經濟向高精尖方向轉變;通過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服務經濟逐步向主導地位轉變。這些舉措,進一步推動了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在壯大自身的同時,更好地服務于遼寧沿海和東北腹地。
二是在加快“社會轉型”中創先爭優。創先爭優活動開展以來,大連市以科學發展為導向,以全域城市化為載體,以改善民生為根本,率先走出了一條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城市功能明顯提升的新路,民生質量也得到了極大提高。一方面,大力開展惠民利民工程。圍繞群眾的關切和期待,2010年,市政府為民承辦的15件實事全面完成,實現城鎮就業16.1萬人,城市4.5萬名無職業老年居民納入社會保障范圍,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行市級統籌。另一方面,牢固樹立“生態立市、環境強市”發展理念,大力實施碧海藍天工程、綠色美化工程。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努力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持續推動民生改善,構建民生幸福的和諧大連。

沙河口區委開展“創先爭優做表率創建文明當先鋒”為黨員授旗活動
三是在加快“體制轉型”中創先爭優。依托創先爭優活動,大連市通過實施更加主動的開放戰略,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全面提升大連國際競爭力的體制機制。在深化區域管理體制改革方面,探索行政區與功能區融合的恰當形式,科學合理地設計區域發展規劃,有效開發各功能區自然資源,整合行政區資源,以更加靈活的政策帶動體制創新。2010年,大連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快推進全域城市化”的戰略決策,按照多中心規劃、組團式開發、鏈條式發展的思路,沿黃渤兩海拓展城市空間,按照主城區——新市區——新區組團的結構對全域科學布局,實現城市從“單中心”向“多中心”發展模式的戰略轉型。在科技體制改革創新方面,通過以體制創新帶動科技創新,調動企業和科技人員積極性。瓦房店軸承集團圍繞“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軸承集團”,引導黨員干部帶頭“瞄準新目標,搶占制高點”,在完成重點任務、科技創新中攻堅克難。
創先爭優活動中,大連市以聯系民生最緊密的窗口單位和服務行業為重點,通過完善創新“四種服務模式”,使黨員干部的服務意識進一步增強,行政效率進一步提高,服務措施進一步完善,黨組織和黨員作用進一步發揮。
一是完善創新便捷式服務省民時。市窗口單位和服務行業各級黨組織普遍將簡化辦事程序、便捷辦事方式、為服務對象節省辦事時間作為立足崗位創先爭優的出發點,主要采取了三項舉措。首先,由“跑部門”到“部門跑”方便群眾。市地稅局提出“主動零距離服務”概念,黨組書記、局長和班子成員先后多次到大連港集團、大化集團等20多家企業開展調研和現場辦公,把服務送上門。其次,完善綠色通道方便群眾。結合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下屬的市標準化信息中心制定了“一口服務即時取證制”,確保服務對象以最快的時間拿到證件。全市各級行政服務中心不斷完善各窗口單位的重點項目綠色通道制度,審批流程不斷優化,60多個重點項目納入綠色通道。第三,完善網絡技術等現代化手段方便群眾。市政府行政服務中心會同市發改委、財政局、監察局、法制辦等單位全力推進網上審批工作,大連市行政審批電子監察中心建成并正式開通,網上審批系統于2010年底正式啟動。
二是完善創新全天候式服務適民需。在實際工作中,因為企業、個人和窗口單位工作時間一致,或有出差等一些特殊情況,企業或個人往往在8小時以內無法順利辦理完業務。為解決這些矛盾,各窗口單位黨組織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需。通過預約,將服務延伸到8小時以外;通過技術升級,使電腦代替人力,延長提供服務時間;通過現代化通訊手段,實現全時段在線辦公,確保群眾全天候享受服務。一位軟件企業負責人在歐美地區招商,凌晨一點撥通稅務專管員手機,咨詢個人所得稅政策,得到了熱情詳盡的解答。事后這位負責人深有感觸地說:“稅務人員深夜辦稅在世界上絕無僅有,大連地稅局的服務在世界上開了先河!”
三是完善創新親情式服務暖民心。全市窗口單位和服務行業“從三個著手”入手,通過加強軟環境和硬件建設,把開展創先爭優活動與優化窗口服務結合起來,做到讓群眾溫暖、心暖、情暖。從改善服務環境著手。市特檢所提出“三種聲音、三個清”,號召全體黨員帶頭做到“來人有迎聲、詢問有答聲、辦事有回聲”,做到咨詢服務“一口清”、發放資料“一手清”、受理審查“一次清”。從把服務做在事前著手。市標準化信息中心依托“組織機構代碼證超期智能告知系統”向未參加代碼換證工作的單位發送業務提醒信息,2010年共發送短信7200余條,撥打自動語音電話5500余次,通過該系統提示進行換證的組織機構有3200余家,辦結率達27.1%。從加強援助性服務著手。市司法局在律師行業中組建了“黨員律師法律援助服務隊”,開展“法律援助進社區”大型活動,為困難家庭、殘疾人和老年人提供援助服務。
四是完善創新互動式服務納民諫。為使創先爭優活動讓群眾得到實惠,市窗口單位和服務行業暢通“三讓”渠道,讓服務對象評價監督服務質量,及時整改,實現互動服務。讓群眾評優劣,各窗口單位注重采用多種途徑讓服務對象評價服務水平,以督促服務人員提高服務質量。讓群眾提建議,各窗口單位通過問卷調查,發放征求意見卡,設置意見箱、建議簿,網上開通服務論壇等形式,傾聽服務對象心聲,廣開言路,集思廣益,促進服務質量提升。讓群眾同督查,以“公開承諾”為主線,通過推行亮明流程、亮明身份、亮明職責、亮明承諾“四個亮明”活動,引導黨員增強“我是黨員我光榮”、“我是黨員我帶頭”的榮譽感和責任感,樹立進取意識和標桿意識。
大連市堅持把創先爭優活動作為提升基層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的有力抓手,通過實施“五項工程”,不斷深化完善以三大傳統黨建領域和三大新興黨建領域為目標模式的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著力打造開放、活力、服務、科學“四位一體”的黨建工作新形象,以黨的建設科學化引領大連發展科學化。
一是下移重心抓支部,大力實施“基層基礎工程”。全市各級黨組織始終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創先爭優活動的重中之重,在繼續健全農村“1+4”(村黨總支,種植業黨支部、新興產業黨支部、外出農民工黨支部和老年黨支部)模式、社區黨組織“1+3”(社區黨總支,樓院黨支部、功能型黨支部、流動黨員黨支部)模式建設的基礎上,著重選好配強負責人,拓展陣地,提升創新含量,強化功能作用;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重點抓好黨支部的組建、工作覆蓋和陣地建設,保證“兩新”組織應建已建率、覆蓋率均達到100%。
二是激勵主體抓黨員,大力實施“黨員活力激發工程”。廣泛開展“五帶頭”活動。立足崗位特點,緊貼黨員實際,在全市各級黨組織中開展帶頭學習提高、帶頭爭創佳績、帶頭服務群眾、帶頭遵紀守法、帶頭弘揚正氣活動,以良好的精神風貌、扎實的工作作風建功立業。深入開展公開承諾活動。結合市情實際,專門下發了《關于在創先爭優活動中進一步做好公開承諾的意見》,全市50余萬名黨員中,有條件的都作出了承諾,承諾率達到96%以上。大力抓好領導點評工作。大連市委把開展領導點評工作作為推進工作、解決問題的重要環節,全市49萬余名黨員被點評,點評面達到98.1%。點評中,既肯定成績也提出不足,并提出努力方向,推動了創先爭優活動深入開展。
三是城鄉統籌抓互助,大力實施“區域帶動工程”。市、區兩級共選派了1067名黨員領導干部擔任基層黨組織創先爭優活動指導員,同時選派優秀年輕干部、專業人才下鄉到低收入鄉鎮掛職包村,結對幫扶,發揮黨員、干部在帶領群眾共同致富建設新農村中的作用。通過以城帶鄉、以鄉促城、互幫互助、資源共享等措施,實現優勢互補,同創先進,同爭優秀。目前,全市農村黨群共同致富組織已發展到2萬多個,參與設崗定責的黨員6萬余名,帶動20余萬農戶參與致富活動。全市“五個好”鄉鎮黨委、村黨組織達標率分別達到87.3%和88%,先后有3個縣(市、區)、23個鄉鎮和66個村黨組織跨入省級先進行列。
四是黨建述職抓責任,大力實施“黨建責任工程”。為增強黨組織書記管黨意識,強化管黨職責,推動城鄉基層黨建工作上水平,大連市在各級黨組織中實行“雙向述職評議”制度。目前,全市各縣(市、區)委書記全部開展了“雙向述職”,各鄉鎮(街道)、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完成了基層黨建工作對上對下專項述職,強化了黨組織主要負責人抓黨建工作的意識,增強了關心黨建、抓好黨建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進一步健全完善了“書記抓、抓書記”工作運行機制,使他們主角主演、主業主抓。
五是黨群共建抓配套,大力實施“黨群聯動工程”。創先爭優活動開展以來,大連市始終堅持以黨組織建設帶動其他組織的配套建設,圍繞“六大黨建領域”成立6個指導小組,并在高等院校、中小學和基層醫療衛生系統成立2個指導小組,在工會、婦聯、共青團等群團系統成立3個指導小組,即建立了“6+2+3”分領域、分系統的領導和指導體系。通過組織聯建、資源聯享、工作聯動、機制聯創,全方位、多角度帶動群團組織建設,形成黨群齊爭共創、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

西崗區日新街道紅巖社區舉辦“紅詩”征文、朗誦評比競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