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黎 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記沈陽康利托老養護院院長、黨支部書記朱麗艷
文/黎 晟

朱麗艷在照顧老人
她有一顆金子般的心,用辛勤勞動和愛心滋潤著每一位老人。多年來,她甘于奉獻,全身心地投入到養老事業,把沈陽康利托老養護院辦成了管理服務一流的養護院,以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誓言,用全部心血譜寫著一曲曲無私奉獻、大愛無疆的贊歌。本文的主人公就是沈陽康利托老養護院院長、黨支部書記朱麗艷。
現年50歲的朱麗艷畢業于沈陽醫學專科學校,曾在醫院從事醫護工作20多年。2005年11月,她放棄了醫院工作,自籌資金,克服了重重困難,創辦了民營康利托老養護院。朱麗艷多次到外地參觀學習,借鑒先進的管理經驗,千方百計讓老人感到托老院就是自己的家。“他們就是我的父母,我要實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個夢想。”朱麗艷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如今,康利托老養護院已初見規模,發展成擁有4家養老院、一所護理培訓學校、一個醫務所和一個家政服務公司的集團化機構,先后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及農民工300多名。
視老人如親人,是辦好養老院的基礎;人性化管理、親情服務,是朱麗艷始終堅持的服務管理理念。她用愛心、耐心、熱心、細心、盡心,去溫暖每位老人的心,從點滴做起,準確掌握每位老人的業余愛好、生活習慣,最大限度地為老人們提供熱心周到的服務。辦好養老院的關鍵是護理,朱麗艷深知沒有一支高素質的護理隊伍,必然會影響護理效果。對于每一位護理人員,朱麗艷都要親自進行理論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理論培訓主要是學習有關衛生常識、護理知識等;職業道德教育則是讓護理人員樹立為老人服務的觀念,培養“視老人為親人,不怕臟和累”的奉獻精神。為使有病的老人能夠及時得到康復治療,在老人入院時,朱麗艷就給他們建立了健康檔案,并及時根據老人的病情制定有效的康復醫療措施。
2007年3月26日,媒體播報了一位86歲孤寡老人高春生因無生活自理能力,曾兩次自殺未遂的消息。正在北京開會的朱麗艷得知此事后,立即派員工通過媒體把老人接到了康利托老養護院。當朱麗艷和員工們喊高春生為“高爸”時,老人當時激動得淚如雨下,說:“我孤獨了幾十年,沒想到如今能有這么多兒女。我以后再也不是孤老頭了,我太幸福了,真是做夢都想不到啊!”在高春生入住托老院兩年多的時間里,托老
院為他免去了上萬元的費用,朱麗艷對大家囑咐說:“幫助有困難的孤寡老人,讓他晚年生活過得幸福是我們的義務和社會責任。”
2007年7月28日,84歲的孤獨老人陳慶東生活不能自理,被鄰居送到了康利托老養護院。一天,陳慶東突然拉著朱麗艷的手說:“院長,有件事想求你幫忙,你一定要幫我。我有個女兒,四個月時由于老伴去世把她送人了,我想在有生之年再見女兒一面!”為了盡快滿足老人的心愿,朱麗艷一面根據老人提供的線索,頻頻到派出所咨詢尋找,一面還要抽時間到醫院親自照顧住院的陳慶東,為他喂水喂飯,親自幫他排大便。得知陳慶東病危時,她趕緊回到老人病床前,朱麗艷握著陳慶東老人的手笑著說:“我就是你的女兒!一切都放心吧。”老人感動地流淚了,輕輕地說:“我的好女兒,你辛苦了。”他帶著微笑閉上了雙眼,朱麗艷用大愛完成了老人的遺愿。類似這樣感人肺腑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在采訪過程中,記者的眼角也漸漸濕潤了……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發生強烈地震。玉樹的災情牽動著中華民族同胞的心。朱麗艷得知消息后,立即在本院組成6人護理隊,于4月25日親自帶隊自費乘飛機奔赴青海參加援助,并帶去了急需的生活品和醫護用品。“遼寧賑災護理服務隊”的旗幟飄揚在青海玉樹的上空,朱麗艷擔任了全國共160多人的志愿護理服務隊的副總指揮,全身
心投入到緊張繁重的傷員救護工作中。高原地區缺氧,條件艱苦。朱麗艷帶領服務員不懼危險和勞累,在夜以繼日的救援過程中,創造了一個個生命的奇跡……
2010年底,朱麗艷了解到,退休后住進了本院的老黨員和一些在院里務工的農村黨員一直沒有過組織生活,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愿望——回到組織的懷抱。朱麗艷立即將這一情況匯報給上級黨組織,很快,在上級黨組織的關懷指導下,康利托老養護院黨支部成立了。在創先爭優活動中,康利托老養護院黨支部首先在全院開展了“亮黨員身份,樹黨員形象”創先爭優活動,把黨員的照片掛在養老院的公示板上。黨支部不但組織黨員開展黨課教育活動,“七一”前表彰了養老院優秀共產黨員,還經常組織開展適合老人的活動,開展了參觀沈城新變化、看電影、坐地鐵、唱紅歌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老人目睹了沈陽新貌,抒發了老人快樂心情。
辛勤的汗水澆灌出鮮艷的花朵。朱麗艷多年的付出和努力,受到了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交口稱贊。朱麗艷先后榮獲“全國孝親敬老之星”、“三八紅旗手”等稱號,并被聘為沈陽市養老服務協會常任理事。康利托老養護院先后榮獲“沈陽市社會化養老示范單位”、“全國愛心護理工程建設基地”等稱號。每當人們問起朱麗艷這幾年辦養老院的感受和體會時,朱麗艷總是感慨地說:“各級黨組織始終給予養老院很大的支持和鼓勵,而我所能做的就是:以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為需要幫助的人盡一點力,將愛心傾注給每位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