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高軍

本刊記者 高軍/攝
醫改在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立、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健全基層醫藥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的成績。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副院長林野認為,在肯定醫改所取得的偉大成績時,也要關注公立醫院改革和如何調動廣大醫務人員積極性等問題。
對于公立醫院改革面臨的問題,林野委員說,多年來,由于政府投入醫療衛生事業的資金嚴重不足及其他方方面面的問題,造成目前公立醫院問題重重,廣大醫護人員擔心醫改措施不當,又回到過去大鍋飯的體制,效率下降導致醫務人員收入下降,因而對醫改沒有積極性,大多數持觀望態度。
現在公立醫院公益性的內涵與責任也不清楚。林野委員認為,公共衛生服務的公益性不同于醫療服務的公益性,公立醫院的公益性不等于慈善,慈善是對社會弱勢群體的善舉或者救助,而醫院的公益性是指不以盈利為目的、向社會全體成員提供的各類醫療產品或醫療服務并使之享受或受益的行為屬性,其本質是有償的醫療產品或醫療服務。我國的公立醫院一直是公益性質的,是以治病救人為責任和目的的,衛生部要求急診無條件救助,對口支援等都無可非議,但成本、經費來源沒有明確,也沒有落實,所以救治越多,賠本越多,一系列問題也都隨之而來。
關于公立醫院改革的制度設計,林野委員建議要進一步調研并制定出可操作的措施。他表示,政府在短時間內拿不出足夠資金投入醫療衛生的前提下,公立醫院改革要看是否可以保障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保證窮人和看不起病的人看病,政府能否以購買服務的方式運行,以保證社會公正和公立醫院的正常運轉。要明確不同地區、不同階段基本醫療服務的內涵與責任,在兼顧基本醫療服務的同時,讓公立醫院和專科醫院繼續擴大開展特需醫療服務,政府也不用增加投入。
他還建議:要推進公立醫院改制,鼓勵民營資本和外資進入醫療市場,政府只保證基本醫療服務、基本醫療機構以及大的國家醫學中心的運行;政府只負責監管,不再承辦數以萬計的公立醫院。

本刊記者 高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