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高軍

本刊記者 高軍/攝
一直以來,臨床醫生的培養與評價體系因形而上學為業內所詬病。對此,孫建方委員指出,現在我們國家培養臨床醫師的系統弱化了,導致臨床醫生的培養質量下降。當談及如何提高臨床醫生的培養質量時,孫建方委員表示,培養高質量臨床醫生是一個系統工程,它包括方方面面。一定要招進來一些社會精英。現在醫生的待遇還是很低的,導致很多精英不能進到我們醫療隊伍里來,這也是導致我們水平下降的一個原因。
在提到醫學教育情況時,孫建方指出,我們的醫學教育也不是很好,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教師的評價體系不完善。我們對大學老師的評價體系常常不是看老師教學如何,而是看老師有多少課題、有多少論文。老師的評價、晉升都和課題、論文有關,卻和教學好壞不相關,這也會導致我們培養出的醫學生質量下降。
當談到醫生的培養計劃時,孫建方委員表示,我們國家其實已經有了住院醫生的規范化培養計劃,還有專科醫生的培養計劃,都在試點,但被培養的人數不是很多。這項工作剛剛起步,不是特別成熟,所以我們這方面的工作應該說還不是很好。
關于進入臨床以后醫生的評價體系,孫建方委員認為,臨床醫生的評價體系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和幾個方面都有關系。他說,我到基層講課時,發現很多醫生都反映這方面的情況,說臨床晉升對論文、課題、科研成果的要求成了一個硬指標,如果你沒有,根本晉升不了。我不是說否定臨床工作的總結歸納和提出經驗的論文,我是說課題論文,比如SCI 的論文,這個常常是實驗室才能出的。實驗室的論文和臨床的關聯性不是很強,但晉升要求必須有,這會導致醫生為了完成課題,為了要課題,為了出論文而產生一系列的問題。比如,很多人把一篇很好的文章拆成幾篇來寫,寫不出來文章的就找個寫手幫他寫,還有的會去編個論文,甚至花錢買個版面發表論文。
這種評價體系的導向不正確。對于臨床醫生,尤其是基層的臨床醫生,臨床的技能是最重要的。但是目前臨床醫生的晉升對臨床技能要求并未強調,而是更多地強調了其他方面的要求。我覺得評價體系存在的這些弊病,會導致我們醫生做些他不想做也不該做的,所以有些醫生會提出來“我哪是做科研啊,我是被科研!”因此,我覺得這個事情應該改變一下,對臨床醫生,尤其是對基層臨床醫生晉升的體系、評價的標準加以改變,應該加強以臨床技能為主的考評,弱化對其他方面的要求。

本刊記者 高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