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 解相林 劉振華
(日照職業技術學院 山東 日照276826)
高職水產養殖技術專業社會服務體系構建的探索與實踐
黃海 解相林 劉振華
(日照職業技術學院 山東 日照276826)
社會服務能力是衡量高職院校水平的重要指標。因此,高職水產養殖技術專業要按照“三方聯動搭建平臺、形式多樣互惠互利、全員參與區域包干、組織保障科學考核”的思路構建起社會化服務體系,服務于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高職;水產養殖技術專業;社會服務;體系
高等院校具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三大職能,而高職院校由于其職業教育特點,社會服務是其顯著特征。高職院校服務社會的過程也是其實踐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過程。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高職院校要積極開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廣、生產技術服務、科技咨詢和科研開發為主要內容,積極參與社會服務活動”。2006年,教育部、財政部啟動了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把“社會服務能力領先”作為入選基本條件,要求高職院校積極承擔面向區域產業發展的社會培訓,主動為行業企業提供應用技術開發等科技服務。
高職院校的發展離不開社會服務能力建設,社會服務能力是衡量高職院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高職院??梢酝ㄟ^專業建設、科研能力建設不斷提升自身社會服務水平,拓寬服務內容,挖掘服務潛能,健全服務機制,擔負起區域技術服務中心、培訓中心和先進文化傳播中心的職能。尤其是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社會服務的定位應更高一些,要構建社會化服務平臺,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我院水產養殖技術專業是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中央財政支持的重點建設專業,多年來一直注重社會服務能力建設,抓住山東省建設“海上山東”的戰略,積極與政府職能部門溝通,充分利用人才、技術、設備優勢,按照“三方聯動搭建平臺、形式多樣互惠互利、全員參與區域包干、組織保障科學考核”的思路構建起社會化服務體系,服務于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積極與政府職能部門、企業溝通合作,三方聯動,在全市漁業系統搭建社會化服務平臺,為社會服務的開展提供政策支持 建立學校與政府職能部門的溝通機制是高職院校社會服務工作開展的有力保障。高職院校只有積極主動地走出去,了解政府與企業的需求,主動提供服務,才能贏得信任與支持。我院水產養殖技術專業教師多年來一直承擔日照市海洋與漁業局組織的“漁民轉崗培訓”任務,積極充當政府“智囊團”,為本市漁業發展規劃建言獻策,并多次解決了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出現的如貝類大面積死亡的問題。此外,我院教師對多個水產品種如海灣扇貝、大菱鲆、半滑舌鰨等的育苗在日照當地首次取得成功,并得到應用和推廣,為當地水產業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這些社會服務得到政府、企業的高度認可,建立了互信、溝通、合作的機制。2009年3月,日照市海洋與漁業局與我院聯合行文,在全市漁業系統下發了《關于在全市漁業系統開展校企合作構建漁業技術信息社會化服務平臺活動的通知》,“政府搭臺、校企唱戲”,校企共同為我院水產養殖技術專業社會服務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平臺。
進行雙向需求分析,開展形式多樣、互惠互利的社會服務項目 高職院校的社會服務不是單方面受益,而是雙方互惠互利的。在針對政府、企業需求設計社會服務項目的同時,也要分析在這些服務項目中我們得到了什么。只有進行雙向需求分析,才能實現高職院校服務于社會的互惠互利,這是高職院校社會服務工作得以積極、高效、持續開展的根本所在。社會服務從形式上分大致可分為勞動力輸出、智力輸出、硬件供應三種。勞動力輸出是指參與政府組織的志愿者活動、學生頂崗實習、學生就業等;智力輸出是指教師為企業培訓員工、提供技術咨詢、開展技術服務、轉讓轉化科技成果等;硬件供應是指為企業提供生產檢測設備、教室、實訓室等,高職院校在這三類社會服務中均能得到相應的利益。根據水產養殖技術專業的特點,經過對政府、企業、養殖戶需求的詳細分析,我院確定了社會服務項目,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水產養殖技術專業社會服務項目及雙方需求分析表
廣泛發動,形成全員參與、劃片包干的社會服務局面 社會服務工作的開展歸根到底要依賴于師生隊伍,他們是社會服務的提供者和實踐者,同時社會服務也是提升師生專業技能、社會技能的重要舉措。水產養殖技術專業按照水產企業的分布狀況,將日照市劃分為嵐山、兩城、秦樓、河山等8個區域,將專業教師分組,每組負責一個區域,形成了全員參與、劃片包干的社會服務局面。專業教師按照專業所長,帶領學生在各自負責的區域有重點地選擇服務項目和服務企業進行深入服務,同時積極配合參與其他區域的技術服務。2010年,嵐山服務組帶領學生在嵐山進行海灣扇貝育苗服務,育出海灣扇貝苗30億粒,為企業創造了60萬元經濟效益,同時,參與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培訓人數達860人次。
建立社會服務保障組織,進行科學考核,推動社會服務工作高效開展 社會服務的高效、可持續開展離不開堅強的組織領導和科學的考評機制。我院的水產養殖技術專業成立了社會服務領導小組,將社會服務工作作為一項重點、亮點工作加以推進,將教師社會服務能力與成績納入教師績效考核,建立起科學的評價機制,有效地促進了專業教師“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地開展社會服務工作。
[1]趙向軍,等.高職教育發展與社會服務能力建設關系的實踐與思考[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3):46-47.
[2]解雙.高職院??蒲信c社會服務功能探析[J].科技創新導報,2008,(28):201.
[3]查吉德.地方高職院校社會服務功能的實現策略[J].成人教育,2006,(8):57-58.
[4]靳潤奇.高職院校提升社會服務能力與水平的思考[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36-38.
[5]張效民.基于社會服務視角的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的輻射與帶動[J].職教論壇,2009,(9下):8-13.
[6]方華.論高職院校為社會服務平臺的構建[J].遼寧教育研究,2006,(8):62-65.
[7]仇雅莉.示范性高職院校社會服務的內涵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0,(20):169-170.
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5727(2011)11-0045-02
黃海(1977—),男,江西吉安人,碩士,日照職業技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高職教育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