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琳瑯滿目的藥材市場上,野生藥材日漸稀少
近年來,我國野生藥材資源急劇減少。冬蟲夏草和天山雪蓮現今屈指可數,西陵知母和野生銀柴胡多年前已寥寥無幾,浙江的杭白芷10 多年前就在市場上消失殆盡,雅連和云連在上世紀80 年代的藥材市場上就已瀕臨絕跡。如今,隨著中藥材價格瘋漲帶動野生藥材的過度開采,以及百姓盲目亂吃野生藥材的狂熱,野生藥材資源日漸枯竭,中華民族沿用了數千年的野生藥材資源究竟還能堅持多久?不久的將來,急需野生藥材治病的患者會不會面臨無藥可用的窘境?我國野生藥材資源的前景不免令業內人士擔憂。日前,記者采訪了著名中藥專家翟勝利、李京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鶴年堂中醫養生文化代表性傳承人、國家高級技師王國寶。
據悉,《中華本草》共收入中藥1萬多味,常用中藥在過去的北京同仁堂藥店中有1100~1200 味。其中,野生藥材有800~900 味。而現在中藥店最多只有600~700 味中藥,且其中僅有200~300 味為野生藥材,我國許多常用野生藥材資源減少非常明顯。
李京生在采訪中告訴記者,我國曾大量使用的野生藥材新疆紫草正在逐年減少。他說:“上世紀80 年代,國藥泰斗金世元教授帶領學生上山采藥時,在北京與河北交界山區,曾采到過野生紫草,而現在中藥界的專家多次前往北京郊區采藥,卻再沒有發現野生紫草。北京地區野生紫草的消失,正是我國野生紫草資源劇減的縮影?!?/p>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上世紀80 年代,藥材市場上還能見到野生銀柴胡。2000 年后,野生銀柴胡就非常少見。此時,一部分地區就用山銀柴胡冒充野生銀柴胡出售,但在傳統用藥習慣中,山銀柴胡屬于野生銀柴胡的偽品,其珍珠盤不明顯,且看不到沙眼。此外,常用中藥黃連分為味連、雅連和云連,現在人們常用的是味連,雖然現代教科書中還存在味連、雅連和云連的形態、性狀及功效等方面內容,但上世紀80 年代后,市場上已經買不到雅連和云連了。在傳統用藥習慣中,知母的地道藥材為西陵知母,產于河北易縣,其質量好、功效強,但現在西陵知母已在藥材市場上消失。
李京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白芷分為杭白芷、川白芷、禹白芷和祁白芷,現在藥材市場上僅有川白芷、禹白芷、祁白芷,杭白芷已于10 多年前消失。野生白芨和野生山慈菇現在資源也非常少,且現在的野生白芨質量不如過去的好。豬苓的野生資源近幾年減少非??欤?009 年以前,其供應量還很充足,2010年以后,野生豬苓資源十分短缺。中藥常用的防風,過去是東北地區產的、野生的關防風,差不多10 年前,由于野生防風資源大量減少,藥材市場上出售的野生防風十成里要摻一成的人工種植防風。1991 年以前,藥材市場上出售的多為野生桔梗,在1995 年以后,就基本見不到野生桔梗了。赤芍在傳統用藥習慣中專指野生芍藥,現在赤芍越挖越少,部分奸商就將種植的芍藥不去皮切成片,摻在赤芍中出售。野生天麻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資源就很緊張,當時想抓到天麻這味藥非常困難。野生水蛭的資源近年來也越來越少了。過去,北京鶴年堂藥店的野生鮮藥較多。上世紀70 年代左右,各藥店都還有鮮石斛,但10 多年前,鮮石斛就開始逐漸減少,現在基本沒有野生的鮮石斛。上世紀80 年代中后期,鮮茅根就見不到了?!?/p>
提及名貴藥材的資源情況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鶴年堂中醫養生文化代表性傳承人、國家高級技師王國寶說:“野生肉蓯蓉資源更加緊缺,它在一畝地范圍內最多能長十幾棵。上世紀80 年代,內蒙古西北地區還能挖到野生肉蓯蓉,但現在根本挖不到?!?/p>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我國藥材市場上的野生藥材大量來源于進口,且進口野生藥材種類繁多。
針對這種現象,李京生表示,“據業內專家到全國各地藥材市場調查發現,大量藥材依靠進口的根源在于我國野生藥材資源急劇減少。前些年,大家一直認為白扁豆是國內產的,但實際上,現在藥材市場中有相當一部分白扁豆來源于進口。我國的野生雞血藤如今資源非常缺少,藥材市場出售的野生雞血藤一般是從東南亞國家進口的。進口紫草已在我國悄然應用多年,更反映出我國野生紫草資源的稀缺。補骨脂在最近幾年里有相當一部分野生藥材是進口的,其主要來源于緬甸。我曾帶學生到河北安國藥材市場進行考察,發現決明子也有進口的。黃柏原來都是使用我國東北地區產的關黃柏,后來我國關黃柏資源大量減少,就從朝鮮進口野生黃柏,現在朝鮮開始在其國內施行野生植物資源保護政策,使得我國野生黃柏資源更加短缺?!?/p>
我國野生藥材大量進口以后,不僅逐漸改變著我國中藥講究使用地道藥材的傳統,而且長此以往,易導致我國丟失國粹中醫命脈——中藥的掌控權。如此大量的進口藥材同時也沖擊著國產野生藥材的市場,這讓傳統藥方中的用藥配伍也不得不隨著絕跡品種而打破其積淀千年的用藥精髓,如此發展下去,勢必讓患者治療效果大打折扣。
記者在采訪中得知,我國野生藥材資源劇減的原因有多個方面。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中藥本身是一種受保護的物質,不能鼓勵大家不對病證地亂吃中藥。過去吃貴重中藥的人很少,現在幾乎是處處都能見到中藥的影子,用中藥進行保健的、烹飪的人群越來越龐大,甚至沒有病的人天天也在吃中藥,這樣下去將會出現真正有病的人卻買不到中藥吃的現象。這種不合理的用藥行為和理念,及這樣龐大的用藥群體,都是我國野生藥材資源劇減的重要原因?!?/p>
翟勝利認為,現代中藥制劑技術的大量應用,也是我國野生藥材資源劇減的一個重要原因。他說:“中藥的制法里有煎湯劑,如金銀花30g 就已達到用藥劑量,但制成免煎顆粒后,需消耗掉大量金銀花才能達到這30g 金銀花煎湯劑的要求,這樣造成資源大量浪費,使得藥材資源更加緊缺。而一些新研制的制劑,如口服液是通過水煮提取的方法獲得,但這也要消耗掉大量的中藥材,而且其藥效遠達不到相對量藥材丸劑或散劑的治療效果,這也從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國野生藥材資源的大量減少?!?/p>
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不僅現代中藥制劑技術大量耗費我國野生藥材資源,而且一些外企研制的西藥也在大量消耗我國的野生藥材資源。李京生告訴記者,日本等國家生產的含甘草提取物類制劑,就是進口我國的中藥甘草提取物。因原藥材運到國外的費用很高,而在我國又便于進一步加工提取,外商就在我國和相關企業合作,提取完成后再運走。這些年,中藥提取物出口量加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我國野生藥材資源大量減少。
李京生表示,我國野生藥材資源劇減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我國缺乏野生藥材適宜生長的環境。如今,我國人口數量不斷增加,耕地需求逐年加大,野地資源越來越少。加之野生藥材生長地區周邊環境中,農藥殘留嚴重、重金屬含量超標,環境污染嚴重,氣候不斷惡化,野生藥材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翟勝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還提及,“浙八味中的杭麥冬,本是地道藥材,因其生長期比其他地區的麥冬多一年,致使杭麥冬產量少,這樣就競爭不過其他地區的麥冬。如其他地區的山麥冬在《藥典》2000 版之前是假藥材,現今被收入《藥典》后,使得杭麥冬,這種地道藥材資源逐漸消失。種種跡象都表明,我國野生藥材資源前景令人十分擔憂。”

▲著名中藥專家李京生帶領北京醫療機構的藥師們在京郊采藥時,發現部分野生藥材已難尋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