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坤 陳粟宋
中高職有效銜接: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探索
——以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肖 坤 陳粟宋
中高職銜接,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當前我國職業技術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任務。順德職業技術學院探索了中高職對口自主招生銜接、中高職三二分段銜接、“3+1”專本銜接等三種中高職銜接模式,并在培養目標、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教學管理等方面初步建立了銜接培養機制。
中高職;銜接;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前些年,廣東省中職學生繼續升學深造的途徑,主要有“3+證書”考試、成人高考、自學考試等三種方式。按照以前的招生政策,只有5%的中職畢業生能升上高職院校繼續接受教育,這樣的比例難以滿足學生的需求。“讀中職升學難”這個問題曾經困擾著不少有升學意愿的中職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中等職業教育的吸引力。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第六章職業教育部分提出:“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滿足人民群眾接受職業教育的需求,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中職與高職相銜接,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中國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任務。
教育部魯昕副部長在2011年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所謂‘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就是要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調整和社會發展要求,加快建立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發揮中等職業學校的基礎作用,重點培養技能型人才;發揮高等職業學校的引領作用,重點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探索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途徑,重點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探索高端技能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制度,系統提升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支撐國家產業競爭力的能力。”魯昕副部長的講話更進一步為我們理解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提供了重要指導。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學院”)從2009年開始,逐步破解“讀中職升學難”這一難題,探索了三種中高職銜接模式。
在2009年4月,學院率先開展了面向中職學校和面向社會對口招收應往屆中職畢業生的試點工作,學院的數控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應用電子技術等三個專業分別面向中職學校和社會自主招生185人,試點工作得到中職學校和社會各界人士大力支持,也滿足了部分技術人員的升學愿望。2010年和2011年,機電一體化技術、數控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應用電子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計算機網絡技術和電子商務等8個專業,實際分別自主招生508人、509人。
1.做好招生錄取工作,把好“接口”關。招生考試是中高職銜接的難點之一,由于現有中高職教學內容不一致,考試中文化課的比重、難度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中職學生報考。怎樣避免中高職銜接走上應試教育的路子?招生考試怎樣才科學合理?
由順德區政府按照教育部的有關招生考試規定和實施高校招生“陽光工程”的要求,一是成立了以順德區教育局及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的有關領導組成的11人工作領導小組,并下設了由12人組成的選拔、招生錄取工作執行小組。二是制定了《順德職業技術學院自主招生工作實施細則》、《順德職業技術學院中高職銜接培養高技能人才招生命題工作監察規定》和《順德職業技術學院自主命題考試試卷安全保密工作規定》等規章制度,在制度上給予了保障。三是專門選派業務水平高、責任心強的專業教師成立了專業基本技能和綜合文化知識考試專家組,全面負責考試的命題、閱卷、技能測試及面試等工作。四是順德區教育局招生考試科、職成科和學校紀檢監察人員全程參與,進行監督和指導。五是嚴格按照招生公示制度,公布考生成績,及時對錄取分數線和錄取名單進行公示。
中高職銜接自主招生是個新鮮事兒,中職生了解并不多,怎么辦?一是采用新聞媒介方式進行宣傳:通過在廣東省電視臺新聞頻道,珠江商報上發布自主招生專題廣告;在順德教育信息網等網絡媒體上分別刊登自主招生信息;二是郵發招生宣傳資料:通過隨報紙寄發、郵局寄發,現場會議派發等形式向廣東省各職業技術學校和社會有關行業派發招生簡章。三是召開宣傳發動會議:在順德區教育局協助下,召開了多次招生工作會議,向各職業中學領導介紹了“中高職銜接”自主招生的背景和重要意義,要求各職業中學要廣泛發動學生報考。四是走訪清遠、韶關、肇慶等地的相關部門,如與韶關高級技工學校、怡駿教育集團等13所職業院校及機構進行溝通、合作。
學院有了2009年的自主招生經驗,2010年的自主招生,應屆生和往屆生同一批次招生,同時提高了報考條件,要求考生技能證書和報考專業與原就讀相近,考生必須獲得國家職業資格中級以上(含中級)技能等級證書。雖然報考條件提高,但中高職銜接對口自主招生的受歡迎程度,顯然超過了學校的預期。學校2010年自主招生總計劃為480人,但未確定招生方案前,已有500多名應屆中職生準備報考,最終總報考人數達1205人。
千余名考生來自全省18個地市。為了方便考生,順德職院與有關地區教育局聯合設立了10個筆試考點。考試包括筆試(綜合文化知識、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測試兩部分,筆試通過后進入專業技能測試考試。經過層層選拔,一共有862名考生進入專業技能測試考試,并有515名考生通過了專業技能考試。經過公示,這515名考生全部通過廣東省教育考試院資格審批。
2.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在人才培養方案設計上,學院緊貼市場發展需求,創新培養模式,突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針對應屆中職畢業生對應“準技師”、社會人員對應“技師”的培養目標,分別制定了培養計劃。如電子技術應用專業,應屆中職生采用任務驅動型方式培養,學生在校期間應學會開發一款產品,生產一批產品,檢測一批產品,管理一批員工,操作一批機器;社會人員則采用與導師制相類似的培養方法,每名學生安排一名指導教師,并聘請企業技術人才授課,實現教學與生產同步。
調整專業課程體系。如數控技術專業,與普高學生不同,中職學生在進入高職之前,已經具備了基本的數控機床操作與編程加工能力,部分優秀的學生在中職階段也參加過技能競賽的訓練和競賽經歷,針對此特點,專業本著技能提升、工作能力提升目標,量身定做了面向中職畢業進入高職的學生培養方案,對專業課程體系進行了設計調整,并對其中優秀的學生提供競賽和真實企業項目的訓練。
由于有學院2009年自主招生工作的經驗,2010年3月5日,廣東省教育廳在佛山市順德區召開中高職對口招生試點工作會議,研究高職院校對口自主招生試點工作和三二分段中高職連讀試點工作的工作方案。隨后,廣東省教育廳和廣東省招生委員會聯合出臺了 《關于2010年開展職業院校對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試點工作的通知》(粵教職函〔2010〕63號)。“中高職三二分段”是指在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中選擇國家重點或省重點建設專業和高職院校相對應專業,實施中高職銜接專業對口自主招生,統籌安排中職學段(三年)和高職學段(二年)連貫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方案,分段開展教學活動。其培養目標是以就業為導向,為廣東產業升級、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培養高層次技術型專業人才。學院2010年的機電一體化技術、數控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家具設計與制造、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等7個專業共招收623人。
1.招生錄取和對接方式。
試點中職學校通過中招平臺招收應屆初中畢業生。
學生按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方案要求,完成三年中職學段學習,各項考核合格,并符合相關條件和要求的,可參加高職學段的轉段選拔考核。
高職學段的轉段招生選拔考核由學院會同對口中職學校自主組織。考核內容包括綜合文化知識、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過程考核和綜合評價,突出專業技能。綜合文化知識考核突出自然和人文科學基本知識、職業道德基本要求、人際交往基本常識、漢語寫作基本能力等技能型人才必備的實用性知識要求。
錄取工作由學院組織實施。學院根據招生計劃將擬錄取名單報省教育考試院批準后正式錄取。已被正式錄取的學生在中職學校按照中高職銜接教學計劃繼續學習,第四學年進入對口高職院校學習。分段錄取時,學院根據中職階段學生素質情況,適當增加招生計劃。未被錄取的學生按照教學計劃頂崗實習,準備就業或參加其他類型的高職院校招生考試。
中高職三二分段學制五年,其中中職學段三年,高職學段二年。
2.培養方式。中高職三二分段由學院負責牽頭組織中職學校共同制定定位準確、連貫一體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高職對接院校共同建立教學管理小組,定期組織高職、中職學校教師開展教研活動。中職學校按照統一連貫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負責實施前三年的教學和學生管理工作,組織學生參加相關專業技能證書考試,確保教學質量。高職院校負責督導中職學校執行人才培養方案,實施后兩年的教學和學生管理工作;組織和召開管理協調機構會議,研究解決教學、學生管理的相關問題。
魯昕副部長在2011年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會議上的講話指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內涵包括探索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途徑,重點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學院以兩個基礎較好的且與順德當地經濟發展和市場需要聯系較為緊密的專業“家具設計與制造”和“制冷與空調技術”為試點進行實驗,根據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規律及地區經濟發展對人才技術規格的要求,設計在高職畢業生(已修完3年大專課程)基礎上延長學制為4年,打破原來整齊劃一的高職教育人才模式,逐步探索靈活學制的人才培養模式,引領高職教育發展。
在幾年的中高職銜接培養試點工作中,學院建立了中、高職專業對口,專業取向明確的技能型人才培養選拔制度,著力培養順德經濟社會發展適用、頂用的高技能人才。近幾年的實踐工作,達到了預期目標,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獲得了社會各界廣泛的認同。
在2010年1月廣東省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工作會議上,省教育廳廳長羅偉其指出,要確立以技能考核為主要內容的職業教育考試制度,建立技能型人才選拔培養制度,形成中等職業技術教育—高職教育—技術性本科教育—高技能專業碩士教育序列,打通技能人才成長的綠色通道。通過中高職銜接試點,從2009年到現在,共有1202人從中職升到高職,特別是一些離開學校多年的社會人員進入到學院學習。如兩名佛山市順德區東升工貿發展有限公司汽車修配廠的員工,從事汽車維修工作多年,面對汽車電子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他倆感到自身能力的不足,一直想進一步深造,但由于離開學校時間較長,基礎文化水平不高,很難通過高考進入高等院校。學院試點的中高職銜接招生試點工作讓他們夢想成真。
通過學院的培養,學生的能力快速提高。通過自主招生選拔的學生,專業基礎知識較為扎實,專業技能水平也較高,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提高了教學效率。如3名自主招生進入學院的學生,2009年底他們參加了在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舉辦的第十屆中國“廣茂達杯”中國智能機器人大賽,與來自全國24個省、直轄市的350多支各類院校代表隊同臺競賽,獲得了二等獎。數控技術專業自主招生的學生在各項技能大賽中,獲得優異成績,共計國家一等獎2項、國家二等獎2項、省一等獎5項、省二等獎2項。個人技能競賽中獲得國家第5名1人次、國家第7名1人次、省第1名2人次。
魯昕副部長在2011年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會議上的講話指出:“今年要重點做好‘十個銜接’,這十個銜接分別是: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體系與教材、教學資源、教學過程、招生制度、評價機制、教師培養、行業指導、集團化辦學等。”如何在人才選拔、培養目標、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教學管理等方面順利銜接起來,防止脫節,是中高職銜接培養需迫切解決的問題。學院具體在以下幾個方面建立銜接機制:
一是培養目標銜接。對中職應屆畢業生實現“準技師”的培養目標;對從社會錄入的中職畢業生,實現“技師”的培養目標。
二是課程有效銜接。課程有效銜接是中高職銜接培養的難點。只有課程的層次銜接問題解決了,才能解決教學內容的銜接。實施過程中,經常性組織教研活動,加強中職、高職學校任課教師的交流與溝通,共同開展教學研究,緊密銜接課程教學內容,杜絕“炒現飯”和教學內容脫節現象。如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對中職階段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如下調整:強調了文化基礎課的重要性,不能片面認為職業教育就是技能教育,尤其是英語、數學、計算機,還增加了專業物理基礎課,這將影響到學生在高職畢業之后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強了專業基礎課如電工技術、數電、模電,理論與實踐課時都比原計劃課時增加了40%以上,還包括必須獲取維修電工職業資格中級證書。弱化了部分專業深度較大、實訓條件不太具備、教學效果不太理想的課程。做到中職與高職課程內容不重復、不交叉、不斷檔、不遺漏,保證前后的續接。高職不是中職的重復,而是專業技能的深化和專業能力的拓展。還如數控技術專業,從專業能力培養的角度,面向中職畢業學生的培養目標定為更為高級的創新制作與復合加工能力訓練。專業課程與中職階段相比,調整重點見表1。
三是教學模式銜接。針對中職應屆畢業生和社會往屆中職生的情況設計兩種不同的教學模式。如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對“中職班”實行“五個一”工程,面向企業的崗位目標,采用任務驅動型方式培養,讓學生在大學期間開發一款產品,生產一批產品,檢測一批產品,管理一批員工,操作一批機器。而對“社會班”,采用導師制的方式,讓每名同學都有一位在校的指導老師,學生有問題可以及時與老師聯系。
四是教育資源銜接。通過建立師資交流與培訓制度完善校內外實訓基地共享機制等方式,實現中職、高職學校共建共享教育資源、優勢互補共育高技能人才的合作辦學目標。
五是教學管理銜接。學院作為高職院校,提前介入中職學校教學管理,加強教學質量監控,保證人才培養質量。

表1 高職階段專業課程體系及內容調整要點
中高職銜接試點工作的開展,開辟了技能型人才成長的通道,明確了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方向,也有利于職業教育更好地服務于現代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的發展。我們將繼續先行先試,用科學的態度,不斷研究中高職銜接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為探索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作出新貢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新華社北京2010年7月29日電.
[2]魯昕副部長在2011年全國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會議上的講話[Z].
[3]關于2010年高等職業院校面向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開展對口自主招生試點工作的通知[Z].粵教職函[2010]32號.
[4]中職與高職教育如何有效銜接[N].中國教育報,2010-12-16.
[5]湯光偉.中高職銜接研究[J].職教論壇,2010(22).
[6]劉榮秀.中高職銜接的現狀調查與政策評析——以廣東省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0(16).
[7]鄭藹嫻.高職銜接打通技能人才成長通道[J].廣東教育職教版,2010(3).
肖坤(1973-),男,湖南郴州人,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陳粟宋(1959-),男,江西吉安人,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等學校教育教學管理。
課題項目: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規劃2009年職業教育研究專項重點課題“中高職銜接培養高技能人才”(主持人:賴衛平,編號:GJA094005);順德職業技術學院2009年科研重點課題“高職行動導向教學體系的探索與實踐”(主持人:肖坤,編號:2009-JY0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G712
B
1001-7518(2011)30-0018-04
責任編輯 殷新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