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映荷
(江蘇省東臺市實驗中學)
聰明在于發散,成功在于聚焦
——鹽城市首屆初中綜合實踐活動選題指導課觀摩及反思
◆趙映荷
(江蘇省東臺市實驗中學)
觀摩了鹽城市首屆綜合實踐活動選題指導課初中組決賽,經過分析、反思后總結出上好、上精選題指導課的關鍵——聰明在于發散,成功在于聚焦,創新在于處理。
綜合實踐 選題指導 聰明發散 成功聚焦 創新處理
筆者有幸全程觀摩了鹽城市首屆綜合實踐活動選題指導課初中組的決賽,體會是要上好一節選題指導課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選題指導課居綜合實踐活動六種基本課型之首,是實踐活動得以進行下去的關鍵。初中選題指導的目標就在于能否指導學生科學地選擇課題、規范地表述課題、合理地建立小組,最終確定個人或小組感興趣、易實踐、有價值的課題。選題指導課的成功與否在于教師創設活動情境、激發研究興趣時能否讓學生的聰明才智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散;在于引導學生分析主題、選擇問題、轉化課題、篩選課題時能否進行成功的聚焦;在于指導過程中能否處理好學生已有經驗和提出問題、個人興趣與班級主題、教師指導與學生自主、個人研究與小組合作、課內指導與課外實踐之間的關系。概括起來就是“聰明在于發散,成功在于聚焦,創新在于處理。”
教師如果能夠創設出學生熟悉、感興趣且沒有研究過問題的活動情境,會引起學生共鳴,激發學生自主研究的欲望。引導學生淋漓盡致的發散自己的聰明才智,提出盡可能多想研究的問題是上好綜合實踐活動選題指導課的前提。
東臺市實驗中學郭校長以燃燒和爆炸為例,創設了實驗情境,煙燃情境——點燃蠟燭熄滅后的白煙、魔術情境——燒不壞的手帕、爆炸情境——氫氣與氧氣混合爆炸,在一片片驚訝聲中激發了學生研究的欲望和激情。窮追猛打地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小組激烈討論后由組長做代表,到黑板上寫出各小組想研究的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聰明才智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散,每個小組都把自己的版塊寫得滿滿的,直到老師請他們回到坐位,還戀戀不舍地寫上最后一個問題。
鹽城初級中學呂老師基于學生生活,創設了圖片情境——“騎車太累,汽車太貴!摩托車進不了市區……燃油價格不斷飆升以及交通堵塞不斷加劇”的情境,在學生引起共鳴之際引出主題——調查電動車。學生通過對熟悉的電動車牌照圖片、校園電動車排放圖片、大街上電動車不守交規圖片、電動車交通事故圖片進行觀看,發現其實有關電動車方面他們想研究的問題還真不少。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每組學生都能在問題發現卡上記錄七八個想研究的問題。
響水縣實驗初中鄭老師基于國家形象,創設了實物情境,給每一小組的同學分發了一套不同面值的第五套人民幣。在學生打開信封,看到一張張人民幣驚訝和狂歡之時,引導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通過貨真價實、人人愛之的實物——人民幣,激發了學生了解人民幣、研究人民幣、甚至想研究其他國家錢幣的激情。每位學生都能爭先恐后地提出自己最感興趣的有關人民幣的問題。
東臺市實驗中學劉老師基于學生的家鄉情懷,創設了視頻情境,選擇播放黃海明珠金東臺宣傳視頻片段——東臺一日游線路開通報道。學生在觀看視頻之時,發出聲聲贊嘆,原來我們的家鄉這么“大”、這么“美”、這么“金”,產生想好好研究家鄉、讓世人了解家鄉的豪情壯志。在教師適時引導下,學生從旅游、特產、名人、文化、藝術、傳說等不同角度提出了滿滿一黑板的研究問題。
大豐市小海中學唐老師基于問卷調查,創設了責任情境,利用家庭耗能調查表了解授課班級學生家庭用電量情況,給出“碳足跡”計算公式,指導學生計算各個家庭的碳排放量,引導學生走進低碳生活,形成保護家園、保護地球的強烈環保責任意識。學生從衣、食、住、用、行方面,提出了許多想研究的有關低碳環保的問題。
綜觀比賽的全程,賽課教師無不使出自己渾身解數,來創設課堂情境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形成研究欲望、提出問題、形成課題、研究課題,這對成功上好綜合實踐活動選題指導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成功的選題指導課,不僅在于學生思維的發散,更在于教師適時適度地引導課堂的聚焦。當學生提出琳瑯滿目的問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寬泛的問題,培養將問題轉化為課題的能力,指導學生進行篩選、整理課題,從不同角度選擇自己感興趣、有價值、易實踐的研究課題,找準研究方向,抓住問題的關鍵,規范地表述課題,合理地組建研究小組,布置研究任務,做好課題總結。
教師活動情境的創設,目的是讓學生發現的問題聚焦到本節課的活動主題上。教師都能夠采用實驗、圖片、實物、視頻、問卷等多種方法和手段,將學生的智慧聚焦于問題發現上。
當黑板上呈現學生的“大問號”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分析問題的研究方向,聚焦于活動主題的生成,聚焦于問題轉化成課題并以規范形式表達出來的能力培養上。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能夠規范地表述如下課題:關于石蠟油是否影響火焰大小的研究;關于城市噪音危害途徑的調查與研究;動漫對中學生影響的研究;人民幣防偽標志的研究;中學生不良習慣引發交通事故的調查與研究;關于東臺旅游資源對東臺發展的研究等。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生成主題、形成課題之后,教師應聚焦于引導學生進行課題的篩選、整理,去掉重復的,合并相似的,規范表達不清的。經過聚焦之后,正常情況下一個主題有四到六個研究課題。
經過篩選整理之后的課題,應該是表達規范的課題,但不一定適合每一位同學。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適合學生自己的好課題的標準:感興趣、有價值、易操作等,然后以課題招標的形式聚焦于課題的選擇。
原先小組內的同學不可能興趣、價值觀完全相同,這就要求老師按照一定的標準重新組建研究小組,聚焦于小組重建、組長推薦、任務分解、課題總結等方面。
“聰明在于發散,成功在于聚焦?!边@是上好選題指導課的保證,但上好不一定有創意,不一定讓人難忘,我們的課要人“好”我“優”,人“優”我“精”,人“精”我“創”。一節有創新點的綜合實踐活動選題指導課,還要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
學生提出的問題來源于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研究的課題是在學生提出問題的基礎上經過不斷分類、篩選、比較、完善而最終確定的??梢哉f,研究課題是學生已有經驗和知識的反映,而學生已有經驗和知識是研究課題的基礎和來源。如正常人在使用人民幣的時候知道上面有盲點,有“盲點”是學生已有的經驗,但很少有人去研究他,鄭老師在指導學生“摸一摸”、“看一看”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將“有盲點”這一問題轉化成研究的課題——關于人民幣盲點的研究。這樣學生的經驗和知識就得到了升華,思維過程經歷了由粗放的發散思維向嚴謹的邏輯思維的轉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個人的興趣愛好是問題產生的源泉,學生提出的問題不可避免地帶有個人興趣色彩,有時甚至與班級主題相悖,超出老師的預設。如劉老師預設的主題是金東臺旅游資源的研究,有的學生對旅游資源不感興趣,他們就要研究家鄉的傳說,這也未嘗不可,我們應該尊重他們,哪怕是一個人的課題。但如果有學生提出不切實際或不恰當的課題,我們就應該刪除掉,如在研究環保的時候,有同學要研究環境污染是否導致2012世界末日,這就不能成為我們研究的課題。
綜合實踐活動選題應該是學生自主建構、自主選題、自主參與、自主探究的活動過程,但是教師要進行適當的指導,幫助學生將想要研究的寬泛問題歸納成不同方面的子課題。如唐老師的“走進低碳生活”,指導學生將想要研究的問題歸納成衣、食、住、用、行五個方面,每個小組研究一個子課題。
在沒有形成研究小組之前,學生的問題是個人研究問題,但是同一小組的學生不可能興趣愛好一致,這時就要求教師將學生重新分組。共同的愛好讓他們聚到了一起,他們合作的力量定是無窮的,所以教師要適時地根據學生活動進展靈活機智地調整研究小組,處理好學生個人研究與小組合作的關系。

圖1 選題指導課的教學結構
課內指導是保證,課外實踐是完善。選題指導只是教會學生如何科學地選擇課題、規范地表述課題、合理地建立小組,最終確定個人或小組感興趣、易實踐、有價值的課題,這是在課內完成的事,但實踐活動由于受課時、場所的限制,只能讓學生課外去實踐,要引導學生走向更廣闊的生活世界,而不能局限于課堂。
綜合實踐活動選題指導課的現場賽課于2011年春節前后在江蘇省內各大市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沒有成熟的先例可鑒,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邊實踐、邊研究、邊思考、邊總結,在取得成績的同時,筆者認為本次現場課還有以下遺憾:
能沖出縣城,走向大市的活動舞臺,應該是代表一個縣的研究水平、教學實力,但綜觀11節課,個別老師沒有把握好選題指導課的基本結構,沒能上一節完整的選題指導課。在選題指導課我們不要求象“八股文”一樣,采用同一模式、同一結構(如圖1),但至少要完成選題指導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教師創設活動情境,將學生已有經驗作為寶貴的教學資源而挖掘,激活學生的思維并以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問題作為研究的話題表達出來。能否成功激活直接關系到整節課的教學效果,個別老師為了讓學生積極提出問題,采用物質獎勵的辦法來刺激,一節課下來我估算了一下,他獎掉的本子、筆、橡皮等學習用品不低于60元。試問一下,作為中學老師的您能有多少工資?如果每節課都像您這樣獎勵的話,日子還怎么過?但也有老師的獎勵策略好,她給每組表現好的同學獎勵一個笑臉。其實,初中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理性思維判斷能力,課堂的獎勵要重精神、輕物質,要激活學生發自內心提出問題的欲望,而不是在利益驅使下的提出問題。
同樣,課堂氛圍的渲染也應該是發自學生內心的。個別教師為了使課堂精彩,不下十次地要求學生對其他同學的回答給予最熱烈的掌聲。筆者認為,學生可能覺得這位同學的回答不值得贏得全場的掌聲,但老師帶頭鼓掌了,我們也只能附和一下。但在一位老師的課堂上,學生的回答幾次被臺下評委、聽課老師和同學打斷,這樣的氛圍還要刻意地去渲染嗎?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減少無效的氛圍渲染。
選題指導課要求“活”務“實”,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但有些教師沒有把握好學生知識的最近發展區、能力的停靠點,導致課堂“靜悄悄”;有些課堂表面上看上去是“活”了,但這是一種虛假的表象,課前做過輔導。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課堂應該打造“寧要真實的遺憾,不要虛假的完美”的課程理念。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這是一種以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為核心的實踐性課程。在教學中,我們要尊重學生、認同學生,讓學生自主選擇課題、親身體驗過程、彰顯個性發展,不要處處放不開,導致學生在活動中被選題、被灌輸、被發展。只有放手讓學生去實踐,才能充分體現本次課程改革的理念——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
[1]脫中菲.綜合實踐活動選題指導的過程與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0,(8):30 -33.
[2]張小亞.選題指導課的教學結構及案例分析[J].江蘇教育研究,2011,(2):14 -16.
[3]鐘啟泉,崔允漷,張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