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鳳光
(吉林信息工程學校)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教學反思
◆顧鳳光
(吉林信息工程學校)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應用比較廣泛,是幾何知識的一個綜合運用,在今后的解題及幾何證明中,將起到重要的作用。雖然內容比較簡單,相對比較容易理解,但是仍然有些讓學生感覺困惑的地方,對此進行了教學反思。
直線與圓 位置關系 教學反思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直線與圓相交、相切、相離的概念,掌握直線與圓的三種位置關系的定義及其判定方法和性質。
2.通過直線與圓的三種位置關系的研究,向學生滲透對比、數形結合的思想,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總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直線與圓的三種位置關系的性質與判定及應用。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得到兩個數量d和r,并加以比較,從而達到直線與圓的三種位置關系的性質和判定的正確運用。
關鍵:
根據點和圓的位置關系,即點到圓心的距離d和半徑r之間的大小關系,從而推導出用圓心到直線的距離d和半徑r之間的關系來確定直線與圓的三種位置關系。
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的運用。
1.復習提問:
點與圓有幾種位置關系?如何判斷點與圓的位置關系?

其中:r指的是圓的半徑,d指的是點到圓心的距離。
2.引入
問:讓學生自己動手畫圖,過圓外一點做一條直線,此直線與圓有幾種位置關系,各有幾個公共點?

引導學生總結歸納:
定義:由直線與圓的公共點個數,得出直線與圓的三種位置關系:
①相交。直線與圓有兩個公共點時,叫做直線和圓相交,這時直線叫做圓的割線。
②相切。直線與圓有唯一公共點時,叫做直線和圓相切。這時直線叫做圓的切線,唯一的公共點叫做切點。
③相離。直線與圓沒有公共點時,叫做直線與圓相離。
強調:直線與圓有唯一公共點時,直線和圓相切是指直線與圓有且只有一個公共點,它與直線與圓有一個公共點含義不同。
例1:判斷直線2x-3y+1=0與圓x2+y2=1的位置關系?
分析:數形結合可以看出,通過圓心到直線的距離d與圓的半徑r進行比較即可
解:圓心(0,0),圓半徑r=1,圓心到直線2x-3y+1=0的距離為

因此所給直線與所給圓相交
練習:判斷下列各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
1.直線x-3y+2=0與圓x2+y2=2
2.直線3x+4y-20=0,圓(x+1)2+(y-2)2=9
3.直線 x+2y-10=0,圓 x2+y2-3x+5y+7=0
練習中第1、2題可根據例1求出圓心及圓半徑,然后進行比較判斷,練習中第3題所給圓的方程是一般式,可將方程經過配方化為標準式,然后再解。
解題關健:利用點到直線距離公式,準確求出圓心到所給直線的距離。
解題過程略。
答案:1.相交 2.相切 3.相離
變形:已知:如圖示,∠AOB=300,M為OB上一點,以M為圓心,5cm長為半徑作圓,若M在OB上運動,

問:①當 OM滿足____________時,⊙M與OA相離?②當OM 滿足____________時,⊙M與OA相切?③當OM滿足___________時,⊙M與OA相交?
分析:結合圖形可以看出,此時圓的半徑固定,圓心是動點,導致圓心與射線OA的距離在變化,當⊙M與OA相交時圓心到射線OA的距離小于圓半徑;當⊙M與OA相切時圓心到射線OA的距離等于圓半徑;當⊙M與OA相離時圓心到射線OA的距離大于圓半徑,因此,要判定射線OA與圓的位置關系可由M點向射線OA做垂線段MP,因為∠AOB=300則MP=,若0<MP<5cm=r時,則⊙M與OA相交。若MP=5cm=r時,則⊙M與OA相切,若MP>5cm=r時,則⊙M與OA相離,故可相應推出OP的值。
解題過程略。
例2.求過點p(1,-1)的圓x2+y2-2x-2y+1=0的切線方程

總結:過一點求圓的切線方程時,一定要先判定點所在的位置,點在圓上還是圓外的解法是不同的。另外,點在圓上時切線只有一條,點在圓外時切線一定有二條。
練習:
1.求經過直線x+3y+7=0與3x-2y-12=0的交點,圓心為(-1,1)的圓的方程
2.求經過原點的圓(x-2)2+y2=1的切線方程。
課堂小結:
本節課主要學習了直線與圓的三種位置關系即相離、相切、相交及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判定和性質,讓學生完成下表。

?
分層作業:
1.求過點p(1,-5)的圓x2+y2+2x-y=17的切線方程。
2.求過點p(-1,2)的圓x2+y2+4x=1的切線方程。
3.已知 Rt△ABC 的斜邊 AB=5cm,AC=4cm
(1)以點C為圓心作圓,當半徑為多長時?AB與⊙O相切
(2)以點C為圓心,分別以2cm和3cm的長為半徑作兩個圓,這兩個圓與AB分別是怎樣的位置關系?
4.求與x軸相切,圓心在直線3x-y=0上,且被直線x-y=0截得的弦長為的圓的方程。
前兩道作業題面向全體學生針對本節課的知識加以鞏固訓練,后兩道題的綜合性比較強。可以培養學生綜合解題的能力,適應高考的需求,滿足他們的求知欲,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