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義勝
(安徽省滁州市城東中學)
從觀摩高中英語優質課,看高中英語教師的角色轉換
◆朱義勝
(安徽省滁州市城東中學)
高中英語新課程實施以來,廣大英語教師認真貫徹新課程理念,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優化教學環境,旨在提高教學效率,在新課程改革實踐中做出不懈的努力。從明光中學張璐老師新穎的上課模式,來探討高中英語教師在新課程大背景下,如何轉變角色,提高教學效果。
英語新課程 教師 角色轉變
筆者觀摩了滁州市2011年高中英語優質課,尤其是觀摩了明光中學張璐老師的優質課之后深有感觸。作為一線的老師,要想提高英語教學能力,增強英語教學效果,必須要了解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及時的轉變教師的角色,改變教學方式。
1.在教學思想和方法上強調整個教學過程都要以學生為中心和以學習為中心,重在學生的自我實現和主動發展,鼓勵學生自我導向學習。
2.在師生關系上主張營造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主動發展的環境。
由此可見,在英語新課改中,英語教師積極開展探究式教學,把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素質作為中心任務。
觀摩了張璐老師的優質課后,我覺得我們老師應該從教材、課堂、教學資源等幾個方面來進行角色轉變。
1.教師在駕馭教材上的轉變
北師大版英語教材在內容的編寫上和以往的教材有了很大的變化,教材的設計突出以學習為中心的課程要求,同時為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提供支撐。張璐老師優質課做到了以下幾點:
首先,她駕馭教材的能力很強。她上的課是北師大版模塊一的Unit3中的lesson1 Festivals,主要是介紹中國的三個傳統節日The Mid-Autumn Festival、The Lantern Festival、The Dragon Boat Festival。本節課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要求學生能在交流中用英語簡單地介紹中國的傳統節日,并且了解西方國家主要節日如圣誕節、萬圣節的來歷和慶祝方式。張璐老師一開始就使用幾首耳熟能詳的歌曲如《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國》《恭喜發財》《老師你好》《十五的月亮》在董文華醇厚的嗓音、劉德華激揚的歌聲中學生很快就猜出了國慶節、春節、中秋節等節日,而且說出每個節日的日期。音樂的旋律很快就感染了學生的情緒,也激發了他們學習的熱情,趁熱打鐵張老師導入本課的重點內容三個中國的傳統節日,在學生做Fastreading時,同時屏幕上出現了以下提高性的問題:
1.What is the festival’s name?
2.When does the festival fall on?
3.What kind of activity do people like to do in celebration of the festival?
4.What food do people like to eat in such festival?
5.What is the festival meaning?
由于畫出了每個問題的關鍵詞,學生很快就回答了上面的問題。張璐老師同時用課件的形式歸納了和總結了這幾個節日的時間、吃的食物、節日的活動及活動所能表達的意義。
學生在反復操練的過程中,掌握了falls on、in celebration of等關鍵詞組的意義和用法,同時也熟悉了這幾個傳統平時節日中的所吃的食物和所舉辦的活動,以及舉辦節日的意義等,這也避免了我們平時上課中只注意詞匯和語法的教學,而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結果出現上完課后學生對節日還是一點印象也沒有,而張老師設計的問題沒有照搬課本上的問題,而是在駕馭教材的基礎上很好提升原先的問題,即達到教學要求又提升了學生的能力。做到了“用教材教”的新課標要求。緊接著,張璐老師創設性的設計了三個國外的節日April Fool’s Day、Christmas、Halloween,分別用信封裝著這三個節日(信封上分別寫著Aa Cc Hh代表不同以上三個的節日)讓學生分組討論。


并總結出描述節日應該從以上幾個方面來敘述。最后,張老師又自己創造了一個節日Students’Day,自己和學生一起描述這個節日。張老師這節課并沒有照本宣科花大力氣來解釋課本中的內容,然而全部的教學內容又都圍繞本課的教學重點,教學內容的材料源于教材有高于教材,很富青春號召力又具時代感,使學生既熟悉又感興趣。所以張璐老師完全吃透了教材也完全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也緊緊抓住了教學重點,把教學過程轉向了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上面來了,達到了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實際上也貫徹了新課標中“老師必須具備理解、處理、駕馭和超越教材的能力”的理念。
2.教師在知識傳授方式上的轉變
隨著英語新課程的實施,過去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將被淘汰,課堂教學已經逐步向“以學生為中心”和“以學習為中心”轉變,即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真正恢復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師課堂地位的轉變,必然帶來傳授知識方式的轉變。
在課堂上,教師要從過去語言知識的傳授者轉變成為語言實踐活動中情景和話題的創設者。新課程“互動、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模式,使過去一言堂的單一傳授課變為群言堂、多形式的活動課。張璐老師的具體做法為:
首先,她的課給人感覺親和力強,她的課絕對不是威嚴的老師一言堂。上課開口第一句就是微笑著說“I am your teacher,I do hope to be your friend”一下就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整個課堂她始終保持著很親切的微笑。在學生準備討論話題的過程中,學生遇到困難她也是俯身微笑著給學生講解,在學生討論環節,答對了她總是給予微笑的贊揚,即使答錯誤了她也是微笑的給予鼓勵。所以整個過程學生毫無顧慮,暢所欲言,課堂氣氛極其的活躍,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親和力強的老師總是深受學生的歡迎,所以作為一線的老師我們要放下威嚴的架子,多和學生走近一點。
其次,她的課互動性極強,全堂課有30分鐘處在與學生的互動話題中。新課導入之后她就讓學生互動討論The Mid - Autumn Festival、The Lantern Festival、The Dragon Boat Festival三個中國傳統的節日,之后還創設了April Fool’s Day、Christmas、Halloween三個國外的節日讓學生討論理解并掌握如何介紹節日的方法,尤其她又創設了和學生非常密切的話題Students’Day,這是學生非常熟悉的話題,學生極感興趣又有話說,從學生的課堂反應來看效果很好。但張老師的互動是“動而不亂、多而不雜、動而有得”,整個互動過程是在她的掌控和引導之下進行的。因此作為英語老師我們要改變過去教師的一言堂,學生啞巴英語的上課形式,真真切切地提高學生應用英語的能力。
最后,老師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過程。從一開始的領唱歌曲到互動話題 The Mid - Autumn Festival、The Lantern Festival、The Dragon Boat Festival她都自己參與其中,自己表明自己的認識和看法。尤其在創設了My Students’Day這個話題,她首先描述了在這個節日里她所能獲得的快樂和所能做的樂事。例如:
My Students’Day is a special occasion…
My Students’Day makes me…
Our own festival offers a good chance for us…
老師以平等的身份參與教學過程,既給學生提供范例指導,又開闊了學生的思路學生學得也快樂,極大地強化了教學效果。
她的課不再是單一向學生傳授知識,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過程,做到了語言知識的傳授者轉變成為語言實踐活動中情景和話題的創設者,也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和“以學習為中心”轉變。
3.教師在利用教學資源上的轉變
新的課程理念給英語課堂帶來了新的變化,簡單地靠一支粉筆和一本書,老師只是簡單地灌輸,學生被動地接受的傳統教學已經顯然不能適應新課標的教學要求,我們要利用電腦、網絡、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技術來強化和促進教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教學資源要現代化和多樣化。張老師利用多媒體課件來展示各種節日,圖片形象逼真,吸引了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同時大大節約了課上板書的時間。另外,她還使用了信封,信封作為學生的抽題禮物,學生根據不同信封來準備不同的討論題目,這種方式很新穎,也很吸引學生。同時,我們要積極地搜集生活中和教材有關的教學素材,在源于課本的基礎上要利用身邊的最新的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敢說有話說。另外我還要多學習多觀摩一些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以豐富和強化自己的課堂教學。所以,作為一名英語老師,我們再也不能照本宣科、埋頭苦干、閉門造車了,必須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及時的轉變我們的角色,因為張璐老師就是一個很好的成功范例,實際上也是英語老師一個能力的要求。
新課標對英語教師的新角色的定位有了全新的要求。在新的背景下,教師要及時的調整角色的定位,幫助學生學會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我們要轉換教學方式,大膽地在課堂上使用新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增強英語學習的自主性,提高英語學習的效能。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適應角色轉變,同時還要掌握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成為真正意義上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參與者。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新課程標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劉萍.談高中英語教師角色的轉換[N].英語周報,2008-2009,(29).
[3]吳會芳.解析高中英語教師的角色定位.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