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立軍
(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軟件工程系)
淺談教學評估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高立軍
(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軟件工程系)
本文通過對教學評估系統的分析,實現了該系統的建模、功能設計和實現。驗證了Struts2.0+Spring2.0+Hibernate3.1框架在本系統中應用的可行性,實踐了“對象—映射”在本系統中的實現過程。
教學評估系統 “對象—關系”映射 系統建模
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高等教育的質量評估工作越來越受到各個高校的重視。各個高校已經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高等教育質量監控制度和體系。通過這些質量監控制度和體系的實施,可以有效的對教學工作進行監督,促進高校教學科研水平的發展。
教學評估系統采用MVC架構,基于J2EE技術進行開發。將教育質量的監控過程進行信息化處理,提高了監控過程的效率,保證了監控結果的有效性。
本系統共分為評估項管理、評估結果信息收集和統計查詢三部分功能。
評估項管理功能負責對教學評估中的問題進行增、刪、改操作。
評估結果信息收集功能是由學生在調查問卷上進行信息錄入和評估結果填寫,提交后,由系統進行信息的收集。
統計查詢管理功能是可以根據用戶的權限開放評估結果信息,以便用戶查詢教師、課程和班級等對象的評估結果。
本系統的參與者共三類,分別是管理員、查詢用戶和學生。如圖1所示。

圖1 教學評估系統用例圖
評估項維護管理功能中,管理員登錄后,進行評估項的增、刪、改操作。每次操作完成后,提交數據庫處理,成功后,返回提示信息,如圖2所示。

圖2 評估項管理功能順序圖
查詢用戶可以分為院長級用戶、系主任、班主任和教師。每個用戶都可以從教師、班級和課程三個方向查詢評估結果。權限由用戶在登錄時系統自動識別,如圖3所示。
評估結果信息收集功能中,學生登錄后,系統根據用戶信息選擇對應的問卷頁面,并提取教師和課程信息數據。學生填寫調查問卷后,提交結果,如圖4所示。

圖3 統計查詢管理功能順序圖

圖4 評估結果信息收集功能順序圖
在本系統中,采用的軟件架構分為表現層、業務邏輯層和數據服務層。將業務規則、數據訪問等工作交由業務邏輯層處理,通過控制器與業務邏輯層建立聯系,再由業務邏輯層與數據庫交互。
為了將控制層與業務邏輯層分離,中間層又細分為Web層、Facade層和Service層。Web層負責控制業務邏輯層和表現層的交互,調用Facade層和Service層,并將業務數據返回表現層展示給用戶。Facade層由DAO代理完成。DAO負責與持久化對象交互,封裝數據的增、刪、改等原子操作。持久化對象通過“對象—關系”映射工具將關系型數據庫的數據映射成對象。
利用PowerDesinger輔助開發工具,通過“對象—關系”映射技術,將實體類圖映射為數據表。對象與關系的映射原則如下:實體類名映射為數據表名;實體類屬性映射為數據表字段名;實體類屬性數據類型映射為數據表字段的域。
數據表產生后,利用逆向工程技術,將表逆向為對應的實體類,同時,導出DAO類。逆向工程的原則如下:數據表名逆向映射為類名;字段名逆向映射為類的成員變量;字段的域逆向映射為成員變量的數據類型。
在評估項維護管理模塊中,管理員可以通過界面提供的期初評估、期中評估和期末評估三個按鈕,對不同階段的評估項進行篩選。然后,對不同階段的評估項進行增加、刪除和修改操作。操作完成后,點擊提交按鈕,數據庫中的記錄將被更新。
評估結果分來三類,分別是教師的評估結果、課程的評估結果和班級的評估結果。針對這三類評估結果,查詢管理模塊設計了三種評估結果查詢方向,分別是教師、課程和班級。以教學常規學生意見反饋評估的評估項“清楚地了解學完本課程我應該具備的能力”為例。這一項的結果選項是“A很清楚、B知道、C不準確、D不知道”。系統需要以參與評估總人數為基數,求選擇這一評估項各個結果選項的百分比。這些百分數可以分別反映教師的教學情況、課程的設置情況和班級的學習情況。
評估結果信息收集模塊中,學生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相應階段調查問題的填寫,然后將結果提交到數據庫。在該模塊的界面中,會反映出參與評估人所在的系和班級信息。課程名稱和教師編號信息以下拉列表的形式顯示。進行評估前,要先選擇課程和所對應的教師。評估結束后,點擊提交按鈕,完成評估過程。
教學評估系統的研究和開發,發揮了計算機技術和網絡化的最突出優勢,速度和準確率遠遠高于人工處理方式。評估結果信息的反饋及時有效,評估的前期準備工作變得簡單易行。對院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的幫助。
[1]劉強.高等教育大眾化條件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研究現狀.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3,(2).
[2]孫衛琴.精通Struts:基于MVC的Java WEB設計與開發.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
[3]李濤.Spring框架的事務管理應用分析.
[4]李剛.貫通Hibernate開發.電子工業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