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
茶涼有度
□秋末

人走了,茶該不該涼?茶該涼,但要涼得有度。人走了,比如一個領導干部,從位置上退下來了,你面前那杯茶當然該涼。既涼了,為何還要有度?其實,每個領導干部面前那杯茶,并非都是職位和權力泡出來的,茶汁里茶溫里還有其他許多東西,是一碗多味茶。走的走了,去的去了,該留的還會留下,留下的就會有溫有度。該去掉的不去,不對;該留下的不留,也不對。原來的杯子撤掉,再換上一只杯子,水不斷續,保持三四十度。這樣的溫度,不涼不燙,正好下口,延年益壽,心情舒暢。
三四十度的一杯茶,十度來自對在位工作付出辛勤和努力的懷念。能力的大小,工作境遇不一樣,只要不是貪官污吏,只要不是惡夫潑婦,多數領導干部都是有成績的,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前人修路后人駕車,今天與昨天是不能割斷的。這十度溫度,既是老傳統,也是文明社會該張揚的新風,不僅可以溫暖前赴后繼者,也可溫暖整個社會,推己及人及家庭。這十度涼不得。
再十度來自對工作失誤、錯誤的諒解。有句話可謂真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個人只要做工作,難免有失誤或錯誤。處事如此,處人也如此。人總有不察難察和察不準察不全的毛病。這就需要諒解。諒解可以轉為溫度,諒解的人可能沒有感到,被諒解的人會真真切切感受到,一諒暖心窩。此諒此溫也會推己及人及社會,大度、寬容就會多起來。韓愈說的“責己重以周,待人輕以約”就會有新內涵。這十度也涼不得。
還有十度來自正常人際關系的交往。一個領導干部退下來,是平民百姓了,作為一個公民,作為一個單位的離退休干部,該享受的還要享受,該得到的還要得到,需要有正常的人際關系。該辦的事,在位的辦得妥妥帖帖,鞍前馬后,有人牽馬有人抬轎,不在位的拖拖拉拉,熱面孔湊冷屁股;在位時,門庭若市,退位了,門可羅雀;在位時提攜你千恩萬謝,退位了,冷若冰霜,這就不正常了。朋友情,同事情,鄰里情,師生情,戰友情,這樣的情,這樣的溫度,要保持,要留下。若一筆勾銷,那就悖于人之常情,離勢利不遠了。所以,這十度同樣涼不得。
有了三十度的茶溫,含在嘴里就暖在心里。若再加十度,茶就熱起來了。這十度各人不一樣,有人得到,有人得不到,不能強求。有人品行高尚,有人業績出眾,有人平易近人,有人辦事公正,有人關懷貧困,有人體恤孤殘,有人曾拉人一把,特別之處得到了特別的溫度。這就是說各人面前的那杯茶,都有溫度,都有熱度,溫的熱的大體相同,又各有不同,不同之處是各人在位時“修”來的。
(摘自《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