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
小小段子,攪動中國
□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

為何越來越多的人津津樂道于手機段子?“段子交往”為何越來越流行?將產生怎樣的影響?等等。針對以上公眾關注的問題,人民論壇雜志做了關于“如何看待手機段子流行”的問卷調查。
調查分為兩部分:一為網絡問卷。與人民論壇網、新浪網、騰訊網等網站聯合推出,受到網友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參與調查的網友達8762位;二為書面問卷。共調查了四個群體,分別是專家、公務員、公司白領和大學生群體,共發放書面問卷1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048份。此次調查問卷總計9810份。
中國人幾乎全民皆段子,其中,干部群體收發段子的比例最高,近四成干部選擇“五到六成”
“在您收發的短信當中,段子占的比例有多高?”在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所調查的專家、公務員、公司白領和大學生四類群體中,干部群體收發段子的比例明顯高于其他群體,近四成干部選擇“五到六成”。數據顯示,在針對干部群體回收的300份問卷中,有近四成的受調查者選擇“五至六成”(占38.2%);選擇“三至四成”(占35.6%);選擇“一至二成”(占16.4%);選擇“七八成以上”(占6.3%);選擇“一成不到”(占3.5%)。
然而,網絡調查結果顯示:28.65%的受調查者選擇“一至二成”;18.6%的受調查者選擇“三至四成”;15.5%的受調查者選擇“五至六成”;5.8%的受調查者選擇“七八成以上”;31.45%的受調查者選擇“一成不到”。
從兩種不同方式的調查結果看,書面問卷的調查結果與網絡調查結果有很大的不同。
為何干部群體手機段子收發比例和頻次更高,專家認為原因有三:一是干部這一群體平時工作比較忙,交流溝通的方式有所受限,使用網絡的時間比較少,大多數干部很少用QQ、MSN、飛信等時髦的網絡溝通交流軟件;二是段子難寫,非一般草根能寫得出,干部在這方面有突出的優勢;三是與段子的傳播渠道有關,領導干部作為社會中上層人士,可能掌握的手機段子資源比普通民眾會多一些。
在記者隨機采訪的領導干部中,也有近四成的領導干部幾乎是天天都能收到不同類型的手機段子。手機段子,已經成為了一種活躍在人們指尖的亞文化。
“黃段子”不占多數;58.9%的受調查者選擇“不主動、不拒絕,有選擇性地參與”。
您收到或轉發的哪類段子最多?調查結果顯示,“祝福段子”占52.2%;“灰段子”占29.3%;“黃段子”占9.1%;“紅段子”占9.4%。
可見,過年過節發送手機段子占的比例最大,超過了五成。用手機編輯和收發祝福段子,已成為人們表達祝福的一種常用方式。但有相當部分受調查者表示,不喜歡這種群發的祝福段子,“這是大家懶得編輯短信的表現”,“本來濃濃的情誼,似乎都被這些程式化的段子短信給隔離了”。
調查結果顯示,人們發送黃段子的比例并不高。因為手機段子本來就是人對人、點對點的交流,加之不適宜公開的短信內容,使得黃段子往往是在關系相對親密的私人之間進行。有受調查者反映,在私下里,尤其是親密的朋友間,黃段子短信是比較多的。專家認為,中國人崇尚的是含蓄,對性文化一向是避諱的,盡管已經開放了很多,但這類黃段子還主要是在小圈子里流傳。
部分受調查者表示,幽默段子是最受歡迎的,他們所追求的除了娛樂還是娛樂,幽默段子給發信者的快樂是雙重的,無論發送者還是接收者,從手機幽默段子中得到的都是快樂,而互相轉發的復制功能使這種快樂變成一種極其簡單、快捷的互動娛樂游戲,使段子的娛樂功能放大。
“對社會不滿的發泄渠道”(占37.3%)、“交流感情的需要”(占23.3%)分別排在前兩位。
手機段子何以盛行?排在前三位的選擇分別為:“對社會不滿的發泄渠道”(占37.3%);“交流感情的需要”(占23.3%);“政治開明、言論自由的結果”(占18.9%)。
專家認為,手機段子抓住的是公眾的心,公眾作為網絡文化傳播的主體,有不同的角色,之所以流行成為一種時尚,是因為公眾不僅是段子傳播的受體,也是段子創作的主體。社會個體對社會的不滿進一步催生了短信文化的流行。這同時也表明,人們情緒釋放的渠道太少,個性得不到張揚,欲望受到了壓抑,發送手機段子似乎找到了一種宣泄的渠道與方式。
“書信、電話、電子郵件都是連接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溝通媒介,而當手機段子盛行后,它整合了新的人際關系,形成了新的人際交往圈。”人民網網友表示。
本次問卷調查所設置的另外兩個問題也說明了手機段子在人們情感交往中的作用。當問及“您收發段子一般出于什么原因”時,39.5%的受調查者選擇“加強聯絡,增進感情”;28.9%的受調查者選擇“為了與他人分享信息”;而其他選項“向別人展示自己幽默”、“揭露事件真相”、“沒有明確目的,只是一種愛好”等分別僅占受調查者的10%左右。
當問到“您段子交往的對象一般是誰”時,48.8%的受調查者選擇“以交際圈的好友、同學等為主”,排在第一位,占到受調查者的近五成;另有24.2%的受調查者認為“以工作圈上的同事、客戶等為主”;19.2%的受調查者認為“以生活圈的親朋等為主”等等。
由此可見,“工作圈”、“生活圈”、“交際圈”這“三圈”,是絕大多數人進行“段子交往”和發送短信的主要對象。
48.4%的受調查者認為黃段子、灰段子“無傷大雅,可加強引導”;49.9%的受調查者認為紅段子“不應淪為宣教工具”。
您如何看待黃段子、灰段子?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排在前兩位的分別是:“茶余飯后的幽默,無傷大雅,可加強引導”,占受調查者的48.4%;“緩解現代人緊張生活的潤滑劑,正面效應大于負面”,占受調查者的30.2%。這一結果表明,在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現代社會,人們的生存壓力大,精神緊張度高,透著智慧與幽默的段子,也就成為了人們釋放壓力,輕松娛樂的一種相對便捷的方式;另有11.6%的受調查者選擇“社會心理異化、道德滑坡的表現,應制止”;9.8%的受調查者選擇“不好說”。
專家還認為消極段子對已經形成成熟價值觀的成人來說影響甚微,不必過多放大其負面社會影響。
您如何看待紅段子?本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49.9%的受調查者認為“不應淪為宣教工具,否則會失去生命力”。這一調查結果反映出了人們對紅段子的發展憂慮。人民論壇網網友留言道:“如果是政府宣傳發紅段子,要想讓公眾接受,就要切忌給受眾一種被教育、被宣傳的感覺。”
勿庸置疑,短信的這種傳播方式,雖按鍵無聲,卻如細胞分裂般蔓延。作為一種中國式的大眾文化現象,對其重要性、影響力應予以充分考量。
(摘自《人民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