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培英,劉瑞生,朱益華,董曉燕
(蘭州大學第一醫院,甘肅 蘭州 730000)
腹式呼吸訓練對二尖瓣置換術后患者止痛效果的分析
甘培英,劉瑞生,朱益華,董曉燕
(蘭州大學第一醫院,甘肅 蘭州 730000)
目的評價腹式呼吸訓練對二尖瓣置換術后患者疼痛的干預效果。方法將87例需做二尖瓣置換術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接受我科術前常規的健康教育內容,研究組除接受術前常規健康教育之外,另進行腹式呼吸訓練,比較2組患者術后疼痛強度及鎮痛藥使用次數。結果研究組患者術后均主動使用了腹式呼吸,疼痛強度顯著低于對照組,使用鎮痛藥次數顯著少于對照組。結論腹式呼吸對緩解二尖瓣置換術后患者的疼痛有積極作用。
腹式呼吸訓練;二尖瓣置換術;止痛效果
心臟及胸部手術由于胸腔被打開,創傷較大,因此術后疼痛往往影響胸式呼吸的正常運動。相關文獻表明,對心臟外科手術患者術前實施腹式呼吸訓練,能顯著降低患者術前焦慮,緩解術后疼痛[1~2]。有報道稱,腹式呼吸對心臟外科患者術后肺功能恢復有一定的影響[3]。我科2007年9月~2010年7月,將腹式呼吸訓練運用于心臟瓣膜置換術的患者,并觀察其對術后疼痛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為排除不同種類手術對研究造成的偏移,本研究選擇了二尖瓣置換術的患者作為研究樣本。從2007年9月~2010年7月在我科住院欲行二尖瓣置換術的134例患者中,選取符合以下條件的患者作為研究樣本:初次手術,年齡18~50歲,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均診斷為風濕性心臟病造成的二尖瓣狹窄或關閉不全,符合二尖瓣置換術手術指征;術后均同意接受24小時的靜脈止痛泵;二尖瓣合并其他瓣膜關閉不全或狹窄的患者除外,合并其他心腦血管及肝、腎疾病的患者除外。
符合條件的患者87例,其中男39例,女48例,年齡18~49歲。將87例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與研究組患者入住不同病房,以避免不同組患者之間互相干擾。研究組46例,其中男20例,女26例,平均年齡(32.08±6.67)歲。對照組41例,其中男19例,女22例,平均年齡(30.12±5.31)歲。2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均無顯著性差異。
2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體外循環下行二尖瓣置換術。麻醉醫生和主刀醫生均具有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術后均接受24小時的靜脈止痛泵進行術后鎮痛。24小時后停止使用止痛泵,如患者有要求,可使用鎮痛藥(度冷丁)進行止痛。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患者 接受我科術前常規的健康教育內容,包括圍手術期的相關知識教育、術前心理護理、術前準備工作的告知以及麻醉醫生和手術室護士的術前訪視。
1.2.2 研究組患者 研究組患者除接受上述對照組患者術前常規健康教育內容之外,還要接受本研究設計的腹式呼吸訓練內容。
實施腹式呼吸訓練的研究人員為我科2名護士,均具有本科學歷,6年以上心外科護理工作經驗,主管護師職稱。本研究開始前由我院呼吸科醫生對2名研究人員進行了為期1個月的腹式呼吸專業培訓,使其能自如運用腹式呼吸。
對研究組患者的腹式呼吸訓練開始于患者入院后第3天,研究人員床旁告知患者,由于開胸手術傷口位置的原因,術后疼痛可能會阻礙正常的呼吸方式,腹式呼吸可幫助患者緩解呼吸時的疼痛,彌補胸式呼吸受阻帶來的不利影響,對患者產生的一系列積極作用,使患者樂于接受腹式呼吸訓練。
研究組46例患者均接受腹式呼吸訓練。訓練內容及方法按照張秀閣[4]研究中的方法:患者平臥,雙手、雙腳自然放置,雙眼微閉,用鼻吸氣,吸氣入小腹,小腹外隆,稍作停頓,用口呼氣,小腹自然內收,盡力放慢并延長吸氣和呼氣,以不感憋氣為標準,呼吸頻率保持在每分鐘6次左右。
研究人員在床邊邊講解邊示范,讓患者練習,每次訓練15分鐘,每日2~3次。訓練時間安排在午睡起床前和晚上入睡前進行。連續對研究組患者進行3天的腹式呼吸訓練。術前1天再強化1次。術后撤除止痛泵后,研究人員去研究組患者床旁訪視患者1次,并叮囑研究組患者注意使用教授的腹式呼吸訓練內容。
1.3 觀察指標
1.3.1 術后疼痛 采用視覺模擬尺(VAS)測定患者術后疼痛,測量分值為0~10分,0分表示毫無疼痛,10分表示劇痛。VAS測量簡便,患者易于接受。測量時間為術后第3天(即撤除止痛泵后第2天)~術后第6天,共測量4次。測量時間為每日下午,如果遇到測量時患者剛使用過鎮痛藥,則推遲測量時間(至少要在使用鎮痛藥6個小時后),以避免測量的疼痛強度真實性受到干擾。
1.3.2 術后使用鎮痛藥的次數 術后患者均使用24小時靜脈止痛泵。撤除止痛泵后,部分患者如果感覺疼痛依舊劇烈,可根據疼痛程度要求醫生給予止痛藥(度冷丁),如患者無使用鎮痛藥的要求,醫生不主動給予鎮痛藥。
2.1 術后疼痛值測定結果(見表1)
表1 2組患者術后VAS疼痛測量結果比較(±s,分)

表1 2組患者術后VAS疼痛測量結果比較(±s,分)
注:▲表示與研究組同期比較,P<0.05
術后第5天研究組對照組組別 術后第3天術后第4天術后第6天8.31±1.65 8.26±2.04 8.01±1.31 8.21±1.70▲7.65±1.55 7.94±1.43▲7.21±1.68 7.58±1.06▲
由于研究人員在研究組患者撤除止痛泵后的訪視中,叮囑患者使用腹式呼吸,所有研究組患者均主動使用了術前教授的腹式呼吸。表1顯示,除術后第3天2組疼痛強度無顯著性差異外,其余3次測量結果,研究組疼痛強度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2.2 術后鎮痛藥的使用次數比較
研究組術后共有7例患者使用鎮痛藥11次,對照組共有10例患者使用鎮痛藥18次,2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研究組使用鎮痛藥次數明顯少于對照組。
本研究中術后第3天2組患者的疼痛強度無顯著性差異,這可能與距離撤除止痛泵時間不久,體內鎮痛藥還尚未完全代謝出體外有關。但術后第4~6天的連續測量,均顯示研究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有研究表明,腹式呼吸可以緩解患者術前的焦慮以及術后的疼痛[1~2]。但文獻中分析原因,認為術后疼痛的緩解與術前焦慮程度的降低有關。本研究結果也證實腹式呼吸對降低術后疼痛強度有積極作用,但是否是因為腹式呼吸緩解了患者的焦慮卻不得而知,由于常用的焦慮量表比較繁瑣,測量1次需要大約20分鐘,不適用于術后患者,因此我們無法獲取患者術后的焦慮程度,也就無從證實腹式呼吸對疼痛的降低是否源于其對焦慮的緩解。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由于心臟手術創傷較大,且切口在胸部,對術后呼吸運動影響較大,常規的呼吸運動也包含胸式呼吸,胸廓的不斷起伏必將加重胸部傷口的疼痛。而腹式呼吸則可以減少胸廓的運動幅度,避免傷口所在部位的起伏運動,因而對緩解術后疼痛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術后鎮痛藥的使用例次顯著少于對照組,從另一個角度也證實了腹式呼吸對心臟手術術后疼痛的緩解作用。
[1]袁瑗,龐冬.腹式呼吸訓練對胸部手術患者焦慮情緒及術后疼痛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6,23(7):6~8.
[2]李敏,徐新.腹式呼吸訓練降低開胸手術患者焦慮情緒及術后疼痛的研究[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09,31(4):584~585.
[3]孫書秀.風濕性心臟病手術患者呼吸功能鍛煉對肺功能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刊,2008,35(13):42~43.
[4]張秀閣.腹式呼吸和自生訓練對心率及指溫影響的初步探討[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1,9(2):115~116.
R655
B
1671-1246(2011)18-0141-02
Vol.29 2011 No.18
蘭州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課題(lzujbky-200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