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欣巖
坐等百度立牌坊
文/欣巖
竊書不能算偷,魯迅筆下的孔乙己,曾拿這個理由為自己的偷書行為辯解。孔乙己偷書,是因為買不起書;孔乙己狡辯,是放不下讀書人的架子。如今的讀書人,買不起書的越來越少,但孔乙己卻依然活著。活著的孔乙己已經不僅僅是某個人,而且包括了機構。和《孔乙己》中的孔乙己不同的是,今天的孔乙己早已不是小打小鬧,而用上了機械化作業的手段;當代孔乙己偷的方式變得“文明”了,不再以將某一個印刷本的著作據為己有,而是以電子書的形式揣進口袋里,給人以沒有“偷”的感覺;孔乙己們的“胃口”還大得驚人,無限量在捕撈他人具有知識產權的作品。百度,號稱中國最大的搜索引擎企業,多年來自覺地扮演了孔乙己的角色,堪稱中國的盜版大戶。面對作者的抗議,也未必肯于金盆洗手。
針對百度文庫部分非授權作品涉嫌侵權一事,百度3月26日發表官方聲明稱將在三天內刪除所有未獲授權的文學作品,并對一些作家表達歉意。百度文庫文學類作品數量從前幾天的280萬份文檔下降至目前的101萬份。
版權理念,是后鴉片戰爭時代的產物,是西方向東方輸入的精神文明產品。版權的核心是產權,同時也是作者人格權的象征。不經作者同意擅自轉載、傳播其作品,除新聞作品可以不用授權外,其他類型作品需要征得作者同意。即便是新聞作品,轉載使用也得向作者支付報酬,何況非新聞類作品?版權與言論自由關系密切,尊重他人的版權,就是尊重他人的言論權,最終維護的也是每個公民和企事業單位的言論權。

互聯網時代,網絡傳播技術的突飛猛進,讓更多的人受益匪淺。技術給人們提供的只是個交流的平臺,內容始終都是無可置疑的王者。沒有內容,互聯網不過是一張白紙而已。內容不是天上掉下的餡餅,需要內容生產者運用各自的智慧、知識和汗水澆灌而成。內容意味著勞動,勞動需要獲得相應的報酬。各國對版權的保護,就是在保護作者創造精神文化產品的積極性。只有作者的產權和人格權得到了尊重,他們的創造力才可以得以很好的發揮。打擊盜版之所以成為國際共識,也正在于此。
百度作為搜索引擎企業,不是公共機構,其運營模式是商業化的運營模式。商業化的東西,必須符合共贏的原則,你百度賺錢的同時,作者也得從你的口袋里分得合理的利潤。韓寒等作家和百度叫板,原本已經夠悲哀的了。中國的著作權法早已頒布并實施,按說百度這樣的知名公司,該是一個守法的公司,不用作者張口自己就該主動聯系作者,找不到作者的向版權局的代理機構支付作者報酬。如今,倒是被侵權的作者們“眾里尋他千百度”,只為討要版權報酬,百度卻愛理不理。如此百度,無異于自損形象。失去了企業形象,一旦像搜狗、愛問、人民搜索等后起搜索引擎長大,假如這些企業尊重法律法規,如果百度依然不把作者當回事,敢問百度還有未來嗎?
迄今,百度依然不愿向被侵權作者支付報酬,只是承諾三天內刪除文檔。也就是說,在百度看來,過去的侵權就算了,以后惹不起你們不惹你們算了。百度的這種不把著作權法當做法律的做法,蘊含的風險也不小。誠如有網友所言:“就目前這個環境下,已經沒人能阻止企鵝和度娘當婊子了,我們唯一做的就是全力阻止它們立牌坊!”
守法是文明的底線,一個有抱負的公民和機構不應滿足于這個底線。所以,我們先拭目以待百度進入這個底線,同時也期待它在守法方面立個牌坊!
圖:陸華 編輯:靳偉華 jinweihua1014@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