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 高繼宏
閃耀煤海的紅星
□陳凱 高繼宏
38歲的馬軍從18歲投身煤海的那天起,就用辛勤的汗水和吃苦耐勞的精神,贏得了職工的贊譽和領導的信賴。1999年,馬軍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那時起,他更加堅定地用一腔熱血摸爬滾打在煤海深處,處處展示著他對黨的無限忠誠和對煤礦事業的無限熱愛。
心系職工促和諧“馬隊長整天和我們稱兄道弟,一點官架子也沒有。”“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他總能在第一時間為我們想辦法、解憂愁。”這是筆者在岱莊煤礦準備隊采訪兩天來聽到職工向筆者說得最多的兩句話。2010年8月的一天,該隊職工韓明下中班騎摩托車回家時,在路上發生交通事故住進醫院,需要馬上動手術。由于韓明剛買了房子還在還貸款,一時拿不出手術費。無奈之下,韓明的妻子撥通了馬軍的手機。凌晨1點多,正在熟睡的馬軍聽到這一消息后,二話沒說,帶著給女兒升高中準備的6000元學費和銀行卡趕到了醫院。2010年9月,為了加快3302工作面的設備安裝進度,該隊職工頂著炎炎烈日在機廠裝運設備。馬軍到現場檢查時發現職工們揮汗如雨,工作服都被汗水濕透了,心里就像打了五味瓶。他從口袋里掏出錢,到商店買來雪糕和礦泉水分發給職工。回到辦公室后,馬軍立即召開黨員會議,號召每名黨員出資50元錢,為職工購買了水杯、茶葉、保溫桶和涼帽等。“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全隊每一名職工都是我的兄弟,當兄弟有困難的時候,我應當幫助。”在馬軍的帶動下,準備隊上下形成了“工友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的良好氛圍,凝聚力明顯增強。
立足崗位謀發展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馬軍深知,關愛職工就要給他們一種歸屬感。只有讓區隊工作安全高效地運行,才能真正帶給職工幸福。為此,他把“靠扎實工作來為職工服務”寫在了筆記本上,也記在了心上。
隨著礦井的不斷延伸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該隊的安裝回撤工作任務變得越來越重,而全隊157名職工中,28歲以下的青工占到了35%,在工作中能夠獨當一面的熟練工十分有限。面對這一現狀,馬軍把提高職工隊伍素質放在了促進區隊工作的首位,針對技術含量相對較高的“移變”“三機”安裝與調試工作的技術骨干多集中在七五點維修班的實際,將七五點維修班的骨干人員分別編制到三班中,讓他們在三班中擔任“技術員”,指導職工作業。過了半年時間,該隊職工的技術素質便有了大幅度提升。“馬軍很善于琢磨工作,他獨創的黨員‘五個一’管理法,對促進工作非常有效,目前已經在全礦推行。”據岱莊煤礦黨委書記蘇守玉介紹,“創先爭優”活動開展以來,馬軍在想辦法提高職工隊伍素質的基礎上,圍繞如何讓黨員發揮先鋒作用動腦筋,在該隊推行了讓每個黨員承包一個責任區、承包一臺設備、幫教一名安全薄弱人物、帶好一名職工、做好一個班組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五個一”管理法。通過積極開展工作,2011年上半年,該隊創出了單班完成支架10撤10安,單月完成工作面“兩安一撤”等3項建礦10年來的最高紀錄,為企業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勤奮學習作貢獻2011年3月的一天,馬軍跟早班上井,剛邁進區隊值班室,電話鈴就響了。一名乳化泵司機匯報說:“2344工作面乳化泵突然出現故障,維修工還沒查出問題,面上已經停止了安裝。”作為隊長,馬軍顧不得疲倦,又返回到工作面。在向泵站司機詳細詢問情況后,馬軍對設備進行了認真檢查,不出20分鐘就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在搶修過程中,汗珠順著他的臉頰不停地往下流,衣服也濕透了,但他全然不顧,直到這臺泵正常運轉后,他才拖著疲憊的身體上了井。“搞維修馬軍是高手,搞革新馬軍更是不含糊。”該隊黨支部書記楊光峰這樣評價馬軍。由于安裝運輸的需要,經常要在料車場和卡軌車尾輪處倒車,而每倒一次車,限位器就得拆除一次,一個班下來至少要拆卸30次,即繁瑣又消耗職工的體力,更重要的是限位器拆除后若不及時恢復,卡軌車運行時便起不到限位保護作用,很容易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針對這一現象,馬軍將限位器的擺桿改為上下折疊式,并適當增加了擺桿的長度和限位器與鐵路之間的距離,當車輛通過時不用拆除限位器,只需將擺桿向上翻轉即可,不但降低了職工的勞動強度,而且保證了運輸安全。據楊光鋒介紹,僅在2011年一季度,馬軍就進行技術革新12項。馬軍把加強學習作為提高自己工作能力和為職工服務能力的有效途徑,每天都擠出時間認真學習《采掘機械》《手指口述安全確認示范操作必讀》等理論書籍。馬軍告訴筆者說:“作為一名黨員,特別是一名黨員干部,學習和工作都不能落后于別人,只有做到別人不懂的業務自己要懂,別人懂的業務自己要精,才能更好地服務職工,服務工作。”

(作者單位:淄博礦業集團岱莊煤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