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萍
煤海深處寫人生
□王艷萍
周義明,37歲,一個來自重慶市石柱縣大山里的土家族漢子。1997年2月,他被招工來到蒲白礦業公司白水煤礦采煤二隊,2001年4月開始擔任班長一職,班組現有38名職工。擔任班長10年來,他帶領班組職工實現安全生產3680天,工程質量合格率達到100%,個人排查隱患1360起,排查重大安全隱患4起,走訪職工家庭620次,出勤累計3360工次,被局、礦評為“四有”職工、“安全之星”、優秀班組長。他所帶的班組不但在白水煤礦開展的創優評差活動中多次被評為優勝班組,而且被蒲白礦業公司授予“優秀班組”和“金牌班組”稱號。在2010年12月26日召開的全國煤礦班組安全建設推進會上,周益明被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中華全國總工會、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授予“全國煤礦十佳班組長”榮譽稱號。
從大山里走出來的周益明,工作中舍得出力吃苦,喜歡鉆研技術。由于刻苦努力,他同時具備了支護工、維護工、機電設備修理工等專業工種的熟練操作技能,成為區隊的“多面手”。在提升自身業務技能的同時,他不忘幫助身邊的工友,將所學到的知識和積累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班組職工。近年來,在他的傳、幫、帶下,有5名職工成了區隊的生產骨干和技術能手,并被區隊安排到重要崗位。
作為兵頭將尾的他,是現場安全管理的“主心骨”。他每天總是提前半小時到區隊,了解上一班的工程質量及安全生產情況,接受新任務,掌握安全生產注意事項。他每班總是第一個到達井下現場,了解現場情況,做到心中有數。為杜絕帶著隱患生產,他每班都要在工作面及兩巷的工作現場來回奔波十幾趟。下班時,他又總是最后一個離開工作面。
2009年,蒲白礦業公司在全公司推行班組自主管理。這種從作業動機層面出發,注重動態行為自律的“131”新型管理機制,讓周益明開闊了眼界,并隨之調整了工作思路。工作中,他積極嘗試這種新型的管理模式,并逐漸總結出一套“四個以”班組管理方法,即:以思想引領人,以標準明細人,以自主提高人,以和諧文明人。為采煤二隊、白水礦乃至蒲白礦業公司班組自主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了依據。
在周益明的倡導下,班組內部民主推選了自主管理機構領導小組成員,讓那些責任心強、工作能力強、有一定特長的職工擔任學習員、宣傳員、民管員、協管員,讓職工真正參與到班組管理中來。此外,他還帶領班組職工每月開展一次成效對比分析,剖析班組最優職工和最差職工之間的差距,并上墻公布最差職工和最優職工的實際收益,讓最差職工認清自身存在的問題,從而起到激勵先進、鞭策后進的作用。
周益明說:“確保班組每一名職工的安全是我的首要責任,但只有科學的管理方法,才能幫我實現這一目標。我會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探索,努力為我們的企業贏得安全,為我的礦工兄弟換來平安。”

(作者單位:蒲白礦業公司白水煤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