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勇 范方倫 閔書文
他是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羅勇 范方倫 閔書文
他與煤為伍,無怨無悔,平易近人,對工作不推諉、不講價。他從事黨群工作35年,多次被評為川煤集團芙蓉公司優秀領導干部,是宜賓市的優秀工會工作者、模范職工之友、煤炭系統先進體育工作者。他就是59歲的川煤集團芙蓉紅衛煤業公司黨委書記、工會主席、高級政工師鄧代才。
他是一名合格的“班長”作為一個破產重組企業的黨委書記,鄧代才組織黨、政、工領導,帶領職工群眾,克服重重困難,推動企業扭虧為盈,職工群眾稱贊他是一名合格的“班長”。
2001年,芙蓉礦務局巡場煤礦破產重組為四川芙蓉集團宜賓紅衛煤業有限公司,鄧代才擔任紅衛煤業公司黨委書記兼紀委書記、工會主席,這一干就是10個年頭。
破產初期,紅衛煤業公司面臨著煤層地質構造復雜、斷層多、高瓦斯、煤層薄、機械化程度低、礦井老化、水患嚴重等諸多問題,影響安全生產,制約企業發展,導致職工收入不高,隊伍不穩定。
為了穩定大局,為了1000多名職工的生存,鄧代才在抓好黨務工作的同時,與行政領導一道抓安全、抓生產。他常說:“與其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樣子。”
要求別人做到的,他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他不僅不做,并且堅決抵制。為保證采掘工程質量和施工進度,他經常親臨施工現場抓安全,堅持每周三現場辦公,平時只要稍有空閑,他便帶上紙、筆、皮尺等工具,和其他干部職工一起深入礦井采掘一線,親自拉尺、記錄,抓礦井施工安全和質量,發現不合格工作責令限期整改。
他是一名合格的“家長”鄧代才想職工群眾之所想,急職工群眾之所急。他充分了解職工的思想、工作、家庭、生活情況,建立了困難職工檔案,并牢記在心中,努力將職工群眾的合法權益保障好、維護好、發展好,職工群眾稱贊他是職工之家的一名合格的“家長”。
重組后的紅衛煤業公司當時只有600余名職工。隨著生產經營的發展,職工逐漸增加,到2010年底已達到1068人。鄧代才強調,在抓好安全生產的同時,職工的“五險一金”必須得到保障。紅衛煤業公司每年僅用于職工傷、病的各種費用就超過100萬元,為職工繳納“五險一金”近2000萬元。
每逢節假日,鄧代才都會帶領黨政工團領導深入因病、因傷或其他特殊原因導致貧困的職工家里,送去黨組織的關懷。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到處都在減員,鄧代才提出紅衛煤業公司不減員,并盡量多安排職工上崗,解決職工就業問題,為下崗和返鄉民工排憂解難。
他是一名合格的“書記”鄧代才積極組織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發動黨員爭做“我為黨旗添光彩,我為企業作貢獻”的帶頭人,不論是在生產一線還是搶險救災,或者每月井口安全送溫暖,都有他的身影,職工群眾稱贊他是一名合格的“書記”。
在礦山摸爬滾打多年的鄧代才面容漸漸蒼老,身體也不如年輕時了,從井下爬坡返回地面時有些力不從心。有些同志心疼地勸他:“鄧書記,你都快60歲的人了,少下幾次井吧,何苦這樣拼命呢?”可他卻說:“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我不帶頭誰帶頭?”
在企業遭遇災難時,鄧代才臨危不亂。2010年4月25日,紅衛煤業公司遭遇一場突如其來的水患。得知消息后,鄧代才立即帶領干部職工投入到搶險救災中。鄧代才說:“在緊急搶險的同時,思想工作、宣傳工作要到位,這樣可以激勵干部職工奮力搶險。”他組織搶險救災宣傳報道小組扎實做好內外宣傳工作,充分利用簡報、礦情廣播站、工業廣場黑板報、橫幅標語、新聞媒體等宣傳載體,宣傳搶險救災的先進典型,激勵干部職工精誠團結,奪取搶險救災的全面勝利。經過全體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在較短的時間內從井下搶救出了大量的生產物資,而且未造成任何人員傷亡,被宜賓市國資委、川煤集團及芙蓉公司領導稱贊為“創造了一個搶險救災的奇跡”。
礦井異常涌水后,紅衛煤業公司的主戰場轉移到了對外承攬工程。在之后短短3個月的時間里,公司黨政主要領導跑遍了云、貴、川等省,行程數萬公里,建立了7個工區。每一個工區的職工出征前,鄧代才都要召開出征動員大會,與干部職工談心,并安排專車將職工送往工作地點。工區建立初期,職工們遠離家鄉,不適應外地的生活習慣,情緒緊張,鄧代才把交心談心、認真做好職工的思想工作擺在首位,職工們接受了,隊伍穩定了,收入也逐步提高了。
鄧代才的“三合格”是職工們給的。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鄧代才說:“我們紅衛煤業公司‘旗幟不倒、班子不垮、隊伍不散’的總體思路不會動搖。”

(作者單位:川煤集團芙蓉紅衛煤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