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忠 王慶
東礦之魅
□李德忠 王慶

一座煤炭儲量、開采技術并不占優勢的小型煤礦何以能在不斷創新中提升,愈來愈凸現出動人的魅力,吸引無數年輕人紛至沓來綻放青春,吸引各路有志之士投身熱土共謀發展?一家荒僻閉塞、發展“先天不足”的企業何以能因特色呈現精彩,以越來越獨特的文化張力,成為同行競相學習的榜樣,成為獨放異彩的行業翹楚?
在共和國煤炭業發展史中,這是一個年輕的名字。年輕是個充滿激情的字眼,有蓬勃的創造力,有卓越領先的奮發力,有團結向上的親和力。這個名字叫——東周窯煤礦。
這幾年,作為大中專畢業生擇業的首選,大同煤礦集團地煤公司東周窯煤礦成為一塊耀眼的招牌,吸引著眾多年輕人的目光。當然,這絕不僅僅因為這里的職工工資福利待遇高,更為重要的是因為這里有著豐富的內涵而散發出的恒久魅力。
一個人的魅力來自于豐富的內涵和潛在的氣質。一個企業的魅力應表現在哪里?讓我們走進東周窯煤礦,一同感受她獨特的魅力,一起解讀她凝心聚力的成因之所在。
蓬勃的發展張力找準發展定位,以特色取勝,是東周窯煤礦的發展之道。客觀地講,論硬件,這里沒有太大的優勢。這里的煤炭儲量為5220.78萬噸,年設計開采量為90萬噸。曾經,工作面接替困難、綜采無戰場、生產工藝相對落后等問題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2010年10月上任的新一屆礦領導班子立足實際、直面自己的劣勢,積極尋找適合自己發展的進擊點,果斷提出了“創一流,爭第一,全力打造精品礦井”的發展思路,制定了近期目標和長遠規劃,即在“十二五”期間要安全實現“一井一面一百萬”的奮斗目標,并且制定了詳細的目標計劃和考核標準,狠抓落實,嚴細考核,確保這一目標順利實現。
2010年12月23日,在地煤公司“三化”工作年終大檢查通報會上,公司董事長徐成對東周窯煤礦過去一年來的工作給予了積極中肯的評價,同時對井下生產工藝改革提出了許多指導性的要求,這對東周窯煤礦領導大膽創新工作是極大的支持。當晚7點半,礦長劉艾立即召開中層以上干部會議,部署全礦下一步的具體落實工作,將各項工作責任層層分解,制定了在確保收入總體水平不降的前提下,大力推行工資改革,向工作一線傾斜,向技術崗位傾斜,向臟、累、險工種傾斜的措施,并明確了實施的時間和步驟。大家緊鑼密鼓地分頭行動,不到半個月時間,有的方案已制定完畢只待進一步實施,有的正在批復立項,有的已揮戈上馬……被冠以煤炭通風行業專家的礦長劉艾既當指揮員,又當調度員,他秉持專業嚴謹之風,愛崗敬業執著奉獻,全身心地撲在礦山建設上,發揚苦干實干、真干大干的精神,為全礦干部職工樹立了典范。礦黨委書記唐喜仁睿智沉穩,深謀遠慮,他與礦長劉艾并肩戰斗,為東礦的發展躬力前行。全體中層領導各就各位,調整到最佳的工作狀態。各部室、區隊的職工們精神振奮,摩拳擦掌……全面沖刺決戰目標的集結號正式吹響。
創新的發展理念一個企業要實現科學發展,制定一個科學的發展戰略至關重要。以先進的文化理念為引擎,為企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內在的原動力,保證企業各個階段發展戰略的科學性和前瞻性,這樣打造出來的企業才具有永恒的魅力。
一位大師說過,文化是一個企業發展的引擎。東礦人深深懂得,一年創業靠運氣,十年發展靠文化。一個企業,只有賦予其文化內涵,才具有生命力,才能打造百年品牌。
創新思維,創新發展,大手筆、大思路、大氣魄的超越發展理念,為東周窯煤礦的發展確立了更為清晰的目標,那就是高起點定位、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高質量發展。過去,東周窯煤礦曾經寫下過輝煌,在同行業中擁有很好的聲譽。但無法回避的現實也成為東礦人心中的糾結所在,那就是落后的生產工藝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發展,與科技的發展格格不入。用地煤公司黨委書記黃世龍的話說,就是“今天井下仍沿用落后的三輪車運載工藝是煤炭生產行業的恥辱”。時代在發展中前進,任何停滯不前必將被淘汰出局。
徹底改變落后采煤工藝,是擺在東周窯煤礦主要領導面前的一道綜合考題。東礦人深知,煤礦的發展史是一部機械化的發展史,這需要壯士斷腕的豪情與勇氣,需要放眼未來的宏大視野,需要破陳立新的博大胸襟,畢竟這項改革直接觸及了東周窯煤礦的生產中樞。然而不容回避的是,有的領導擔心這樣的決定太突兀,沒有緩沖的余地;有的職工因改進工藝出煤情況不佳影響工資收入而不理解,甚至抱怨;一些猜測和傳言也隨風而動,人們的認知水平和承受能力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考驗。
為了統一大家的思想認識,鼓起全礦跨越趕超的熱情,礦長劉艾幾乎在所有的大會小會上都要反復講述、詳細說明、具體解釋完成“一井一面一百萬”的理論依據和現實基礎,統一大家的思想,調動大家的積極性。“要實現‘一井一面一百萬’的奮斗目標,就必須突破以往小打小鬧的思維,站在創新發展的角度,謀大事,干大業。要有開闊的視野和磊落的胸襟,迎難而上,奮力趕超,這樣才能跟得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在首屆職工代表大會上,礦長劉艾的真誠坦言讓人們看到了打造精品礦井的信心與決心,更看到了東礦明天的美好前景。其實在那段時間,礦長劉艾是頂著巨大的壓力的。對上,他要尋求領導的支持;對下,他要全力做好職工的情緒穩定工作;而對自己,他則是夙興夜寐,為自己打氣,給自己加油。因為此舉關系著東周窯煤礦3000多名職工家屬的生計問題,更承載著集團公司、地煤公司領導的厚望啊!是進還是退?如果做個求穩的“維持會長”,他可以輕松度日,或者平穩工作兩年,然后提拔升遷。但這不是他的性格,他的滿腔創業豪情在胸中洶涌,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必須走跨越發展之路,這是時代賦予東周窯煤礦的新使命!
企業領導的責任不僅是決定和指揮,更重要的是創造和保持一種催化環境,激發出一種目標導向和參與氛圍,并以個人的魅力去感染每一位職工,以加強整個團隊的凝聚力和創造力。礦長劉艾與書記唐喜仁的觀點不謀而合。在黨委工作中,唐喜仁書記提出了“不換腦子換位子,干好工作加票子”的發展思路,激勵廣大干部職工積極投身到東周窯煤礦的改革大潮當中,并且制定了全新的用人機制,在選人用人上為東周窯煤礦的改革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在2011年礦黨委工作會上,唐喜仁書記作了《圍繞中心求作為,服務大局謀發展,為加快推進精品礦井建設提供有力保障》的工作報告。報告結合實際,振奮人心,是再鼓干勁、再創佳績的動員令,是進軍新里程的沖鋒號。全體職工群策群力,一幅全面沖刺“一井一面一百萬”的大幕徐徐拉開!這是一個自信企業散發出的成熟魅力!建設新東礦,就要有現代企業的大氣,新時期企業的朝氣,蓬勃發展的銳氣!
和美的人文環境不求最大,但求最好,打造特色,創優環境,培育文化,全面提升。每天清晨,“東礦之聲”廣播在礦區上空回響,職工們與大地一同蘇醒,稍作休整,迅速調整到最佳工作狀態。辦公區內,凈水裝置等民生工程讓大家感到舒心,星級標準的女子公寓打造現代職工生活品牌,職工們個個西裝領帶,精神抖擻;廣場上,迷彩陣容,準軍事化訓練繪出亮麗的風景;工業區內,職工入井前重溫安全知識,整裝待發;井下文化長廊大氣美觀,成為東周窯煤礦精品工程的新亮點……
打造學習型企業,是新一屆東周窯煤礦領導班子全力倡導的一項內容。學習,不僅是學習本專業知識,更應從日常的行為對照中提高,塑造人的靈魂。學習,不僅是學好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的重要綱領,學習“強企報國,敬業奉獻,創新發展,卓越領先”的同煤精神,更應從傳統文化的精髓中汲取修身養性的真諦。每周五上午,全礦正科級以上領導干部組成的中心組學習雷打不動,每次學習都有新內容、新亮點、新收獲。在東周窯煤礦,“中層干部學管理、職工群眾學技術”已成為一種時尚。
2010年底,東周窯煤礦黨群系統的4名同志順利通過全省只有8人參考的文秘二級考試,創下集團公司自學考試之最。東周窯煤礦不斷拓展學習載體和學習途徑,創新開展女工家屬安全知識培訓學習,舉辦《弟子規》國學講座等,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這印證了“功夫在詩外”的修養之道,進而提高了職工的綜合素質,為企業儲備了知識能量,積蓄了強大的后備人才隊伍。
創建學習型組織,打造知識型職工,一直是東周窯煤礦發展的一大主題。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職工示范書屋”的東周窯煤礦職工書屋,各類書籍整齊分類,42萬冊電子圖書包羅萬象,為職工學習提供了極好的學習場所;自辦報紙《新東礦》搭起了全礦干部職工精神文化的橋梁,成為職工傾吐心聲的良好平臺,職工們競相用自己手中的筆,描繪著東周窯煤礦美好的未來。
常言道:環境育人,環境造人。擁有整潔舒適的工作環境,會讓職工更加熱愛工作。步入東周窯礦區,使人感到心曠神怡。道路兩旁整齊劃一的樹木郁郁蔥蔥,仿佛是熱情好客的東礦人在向行人行注目禮。辦公樓前,各色鮮花爭奇斗艷,蜂迷蝶戀,好一派怡人景象。早晨,寬闊整潔的文化廣場上,職工們有的在做健身運動,有的在打羽毛球,張揚著健康與活力。廣場西側的沁馨湖清澈見底,魚在水下戲,鴨在湖上游,波光瀲滟中讓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鄉。在礦工業區,到處綠樹成蔭、鮮花盛開,加上新穎別致的園林造型、見縫插綠的花木點綴,讓人在這里工作有一種昂揚向上的激情。
美好的發展愿景“建設新東礦,跨越譜新篇。”這是同煤集團董事長吳永平2010年底對東周窯煤礦發展的宏觀要求,更是對東周窯煤礦的殷切希望和真誠鼓舞,為東周窯煤礦今后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繪制了宏偉的藍圖。在巨大的精神動力面前,求真務實的東礦人勇于面對現實,以迎難而上的勇氣、奮發開拓的效率、千帆競發的活力,向著既定的目標沖刺。上連采,抓綜采,穩炮采,抓銜接的生產格局已初步形成,一切工作都已理順,并進入了良好的發展狀態,安全、跨越,搭起了東周窯煤礦發展的基調。站在“十二五”的起跑線上,全礦干部職工群情振奮,沿著“一井一面一百萬、再造一個新東礦”的奮斗目標全力進發!
東礦要發展,人才是關鍵。人才緊缺是制約東周窯煤礦發展的瓶頸。為此,東礦采用了開放包容的用人機制,引進、吸納、選聘、推薦……不拘一格引人才、用人才的大局初現端倪,為他們搭建發揮才能的平臺。尤其是干部任用實行“賽馬制”更為東周窯煤礦的發展注入了活力,形成了風清氣正的良好格局。
目前,“兩堂兩舍”改造工程放異彩,全員培訓學習蓄力量,黨員與井下職工“結對子”碩果香,真情幫扶互進和諧共發展。馨香怡人的東周窯煤礦以奇花異卉盡芳菲的芳容成為百里煤海的一枝奇葩,魅力誘人的東周窯煤礦以千帆競發唱大風的英姿成為打造百年同煤的領跑先鋒!“再造一個新東礦!”這絕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個既定目標,是東礦人一定能實現并超越的標線!
東周窯煤礦以成熟的風韻走上發展的快車道,從鏗鏘的腳步聲中,我們仿佛看到了她騰飛的壯景!

(作者單位:大同煤礦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