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克元
健身會所會員退費為哪般
文/楊克元
健美的身材、紅潤的笑臉和充沛的精力是職場人員打拼不可或缺的條件,也是退休人員安度晚年的孜孜追求。隨著人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不少“新潮”人士把投資健康作為業余生活的首選。于是,各式各樣的健身公司也應運而生。然而,有些健身公司因經營不善和服務不周,致健身類消費糾紛屢見不鮮。
去年9月4日,孫小姐與上海一健身公司簽訂會籍同意書,在支付了會員費1500元后,成為該健身公司的會員。健身場所約定在南方店,會員期限從2010年10月4日起至2011年10月4日止。之后,孫小姐按時參加公司提供的服務,感覺不錯。兩個月后的12月17日,孫小姐與之前一樣,來到健身公司,門上一張告示令她大吃一驚:“今天始暫停營業”。在告示的下方則表示:“一定會盡快恢復正常營業,若2011年1月25日前還不能正常營業的,各會員可以以卡內剩余時間計數轉會籍或者退卡。”看完告示,孫小姐十分氣憤,認為這嚴重影響了自己的健身計劃。在協商無果的情況下,她無奈地一紙訴狀將健身公司訴至法院,請求判令解除雙方的服務合同,并判令返還會員費剩余的錢款1202元。
健身公司為何突然停止營業?原來是南方分店與物業產生了糾紛,無法正常營業。健身公司雖然認可停止營業的事實,但辯稱這樣做已經履行了告知義務,且公司也已經承諾如果2011年1月25日之前仍然無法正常營業的,各會員可以辦理轉會籍或者退卡手續。因此希望能與孫小姐協商解決糾紛,暫不解除合同,孫小姐可以等南方分店重新營業后繼續健身鍛煉。
經過認真審理,閔行區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相關規定,于日前作出解除雙方簽訂的服務合同,健身公司返還孫小姐會員費1202元的一審判決。
點評: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相關規定,“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本案中,健身公司作為專業從事提供健身服務的公司,在吸收孫小姐作為會員之后,應保障能有持續和穩定的健身場所。現在所供給的健身場所因物業糾紛已經停止營業,致使孫小姐無法繼續進行健身活動,健身公司的行為已經構成違約,該違約行為已導致雙方簽訂服務合同的目的無法實現,因此孫小姐要求解除服務合同,于法有據,應予支持。
曹某以“瑜伽生活館”名義對外招募會員,其承諾的優質服務、優惠價位讓許多愛美女士心旌搖曳。張女士便于去年5月18日,繳納會員費2800元成為會籍一年的會員。今年1月5日,“瑜伽生活館”會員活動場所卻突然關閉。張女士認為,曹某單方關閉會所的行為已侵犯了自身的合法權益,故訴至法院,請求判令曹某退還會員費余額1100元及停卡費50元。
在法庭審理中發現,瑜伽生活館與另一家健身公司之間有經濟糾紛,經曹某申請,法庭依法追加健身公司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曹某辯稱,其與健身公司曾經是合作經營關系,但雙方之間的合作關系早已破裂。在關閉會館后,上述地址由健身公司在繼續經營,故應由健身公司承擔退款義務。健身公司則表示,因未收取會員費,張女士也并非健身公司的會員,故不同意退還會員費。
其實,曹某曾以個人名義申請了“瑜伽生活館”品牌,但未經工商注冊登記,便以“瑜伽生活館”的名義對外招募會員。“瑜伽生活館”未經工商注冊登記,并不能成為法律意義上的適格主體,而曹某仍以“瑜伽生活館”名義對外宣傳、招募會員。之后,實際也是由曹某向入會會員提供健身場所、會員健身服務的。
經審理,法院于日前作出曹某返還張女士會員費余額1000元的一審判決。
點評:法院認為,結合曹某對入會申請表、會員消費余額清單等確認的行為,以及其以“瑜伽生活館”名義發出要約邀請,張女士予以接受并履行相關義務后,實際系由曹某向會員提供健身場所、健身服務等事實,可認定張女士和曹某之間建立了服務合同關系。同樣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的相關規定,曹某在履行合同過程中單方面關閉會館的行為顯屬不當。綜合張女士的會籍起始時間、會費金額、會員類型等因素予以酌情確定退款金額為1000元。張女士主張的停卡費50元,因其未提供證據證明,雙方亦無此約定,不予支持。
健身人員應增強自我防范意識,在簽訂健身合同時,詳細了解相關的條款內涵以及自身的相關權益,做到健身消費不盲目、不沖動。
中年女子陳某擅長瑜伽教學工作,為發揮專長,設立了個人獨資的健身中心瑜伽館,自任老板。去年5月24日,陳某以瑜伽館的名義與鄧小姐簽訂《會籍合約書》,鄧小姐支付會費1280元,成為會員,并取得周末年卡。但在鄧小姐參與訓練僅1個月時,即去年的6月30日,瑜伽館卻在未通知會員的情況下突然停業關閉。鄧小姐稱,瑜伽館停業關閉后,陳某與其丈夫攜帶90多人的會費潛逃。而自己離會費到期還有11個月,相當于1173元未能消費,故將瑜伽館和陳某及其丈夫告上法庭,要求解除《會籍合約書》,退還會費1173元。
陳某未作答辯。陳某的丈夫卻稱瑜伽館系陳某設立的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應以個人財產對債務承擔責任。我國現行法律中沒有任何一條規定,以個人財產出資的個人獨資企業的債務應由投資人的配偶共同承擔。故與本人無任何關系,是鄧小姐錯列了被告。陳某說:“妻子長期從事瑜伽教練工作,雖在業務上很有專長,但不懂得經營,也不了解獨資開設瑜伽館意味著什么。后來,瑜伽館在經營中虧損嚴重,她也很無奈,并非攜款潛逃。但是,作為丈夫,我愿意代妻子協商處理,如確實應由妻子承擔責任,那么我同意代為賠償。”
之后,閔行區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判決雙方解除《會籍合約書》,瑜伽館退還鄧小姐會費1173元,而女老板陳某及其丈夫對上述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點評:法院認為,雙方所簽《會籍合約書》合法有效,雙方均應按約履行自己的義務。但瑜伽館在未通知的情況下關閉停業,應認定為不履行主要債務的行為。因此,鄧小姐要求解除合同,理由充分,應予支持。由于瑜伽館系個人獨資企業,根據個人獨資企業法之規定,投資人以個人的財產對個人獨資企業的債務承擔無限責任。因此,鄧小姐要求陳某承擔連帶責任,理由充分,應予支持。又由于上述債務發生于陳某及其丈夫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現鄧小姐要求陳某的丈夫承擔連帶責任,符合婚姻法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亦應予以支持。
法博士點評
細細分析,這些糾紛頗有相似之處。如糾紛起因多為健身公司超限額發卡,導致自身無能力提供適格的服務,最終只能選擇單方毀約逃避責任;或是毀約關門的健身公司多為旗下門店或加盟商,均為非獨立核算的法人組織,責任追究存有阻礙等。針對魚龍混雜的健身市場,專業人士給出如下建議:一是健身人員應增強自我防范意識,不輕信所謂的健身優惠廣告,堅持選擇有資信的品牌公司。二是消費者在簽訂健身合同時,應當詳細了解相關的條款內涵以及自身的相關權益,做到健身消費不盲目、不沖動。三是相關職能部門應加大市場監管力度,適度提高健身公司門店開設的準入門檻,并納入規范化的統一管理范疇。四是健身公司應加強自律機制的運作,加大對所屬門店的管理力度。
好在有關部門已發現預付卡存在的問題,像北京、廣州等地已計劃在年內推出健身行業預付款規范合同,以應對健身卡之類預付款可能產生的糾紛。今后,消費者在購買健身等預付費消費卡時,可通過簽訂規范的書面合同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編輯:董曉菊 dxj50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