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沛文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28字所勾勒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種美好的社會理想,也是一種和諧的文化狀態。一個社會的和諧,在本質上體現為一種和諧的文化精神。黨中央提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和內容以寬廣深邃的文化眼光,深刻詮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其中蘊涵著價值取向,包含著道德規范,體現著文化判斷。構建這樣一個社會,不僅需要雄厚的物質基礎、可靠的政治保障,也必然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撐、良好的文化條件。和諧文化是我們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思想以文化形式外化的一種表現和展示,也是加強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精神武器和具體方式。因此,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不斷地發展和建設和諧文化。
在此基礎上,中航工業試飛院黨委結合本單位具體實際,提出了構建和諧試飛院的要求。這個目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具體化。和諧試飛院建設需要和諧文化。和諧文化是構建和諧試飛院的反映和升華,是構建和諧試飛院的重要內容、重要途徑,是構建和諧試飛院的價值導向、智力支持和精神武裝。可以說,沒有和諧文化,難以建成和諧試飛院。隨著和諧試飛院建設的不斷推進,對和諧文化的研究和建設也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研究和諧文化,首先要對和諧文化的內涵和外延作出比較準確的界定。
所謂“和諧”,一般是說構成事物的各個要素或矛盾的雙方在對立統一的辯證運動中相互適應、相互配合,形成的一種均衡發展狀態。和諧既是人類社會追求的一個價值目標,也是實現這個目標的手段。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命題與核心精神,儒、墨、道、法、兵等主要思想學派對其都有深刻的闡發。綜合它們各自的分析可以說明:其一,和諧是多音和鳴,是多樣性的協調,而不是孤音自鳴。其二,和諧是一個由人心至人倫、再至社會和政治的多層次的系統。
所謂“文化”,基本含義是文化人用文明的東西、有文采的東西來改造人、變化人。文化最簡單的一種說法就是“理念”加“規范”。文化的要點在于“化”字,化入人心,廣為滲透,成為人的素質和習慣。文化是人造的第二自然。
所謂“和諧文化”,是指一種以和諧為思想內核和價值取向,以倡導、研究、闡釋、傳播、實施、奉行和諧理念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形態、文化現象。它包括思想觀念、價值體系、行為規范、制度體制等多種存在方式。其最核心的內容,就是崇尚和諧理念,體現和諧精神,大力倡導社會和諧的理想信念,堅持和實行互助、合作、團結、穩定、有序的社會準則。即以和諧理念貫穿于相關的文化形態和文化現象之中,促進整個和諧社會的建設。
和諧文化包含兩個層次的含義,一是文化本身所包含的各個內在因素的和諧,也就是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等不同文化之間的和諧,二是文化作為社會發展的構成要素,在引導社會經濟、政治發展中的和諧。
試飛院和諧文化強調全院各級組織、全體職工要各盡所能,各得其所,互動互補,同心協力,為共同的目標而奮斗。這里也推崇奮斗、競爭,強調與不良因素的斗爭,但其目的是克服不和諧因素而達到更高層次的和諧。試飛院和諧文化是與改革、發展、穩定相適應的哲學,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而使全院職工共享發展成果的哲學。
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早在西周末年,周史史伯就提出了“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的哲學命題和思想理念,比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提出的“美在和諧”要早200年。繼史伯之后,又有春秋時的晏嬰論“和同之異”。接著,儒家提出“和為貴”,注重人與人之間的和睦相處、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孟子提出“人和”,并且把人和上升到高于天時、地利的位置。這一切表明,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本質屬性。從“和為貴”的處世哲學,到“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從“天人合一”的自然意識,到“協和萬邦”的國家觀念,中國傳統的和諧文化曾深深影響中華民族的成長,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真正把和諧社會作為社會理論概念提出來的是馬克思。馬克思強調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人是社會的人,社會是人的社會。據此,未來社會將實行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在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都形成和諧關系。這些設想都指明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前進方向。因此說,和諧文化的提出既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又是對馬克思主義和諧思想的發展。

和諧是中華民族加快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所形成的一種社會意向、一種文化哲學。建設和諧文化,可以為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思想保障、輿論支持和文化條件。和諧文化建設的成敗對于能否實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目標,具有基礎性意義。
和諧是人民團結、社會穩定、制度規范、關系融洽、發展有序的最高表現。和諧有利于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鞏固我們黨執政的社會基礎,有利于實現黨執政的歷史使命,有利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有利于黨的事業的興旺發達和國家的長治久安。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既是鞏固黨執政的社會基礎、實現黨執政的歷史任務的必然要求,也反映了我們黨對執政規律、執政能力、執政方略、執政方式的新認識,標志著我們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我們黨提出和要求建設和諧文化,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在加強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過程中,大力研究、倡導和宣傳和諧的價值取向,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提供更堅實的思想基礎,引導人們正確處理社會生活中的復雜矛盾,鼓勵一切有助于促進和諧的思想行為,不斷增加社會生活中的和諧因素,建立健全保障社會和諧的各種法律的、制度的、道德的規范體系,努力使我們的社會呈現一種既充滿活力,又團結和諧的局面,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項事業都能夠又快又好地發展。

試飛院建院50年的艱辛發展歷程告訴我們,凡是院里各項事業協調發展、各方面力量齊心協力的時候,院里的發展就會穩步推進、良性發展。如果幾個方面發展失衡,和諧的環境被破壞,不是發展停滯就是事故頻發,職工與單位之間就失去了彼此建立的良好的相互依存關系。現階段試飛院又迎來了非常難得的發展機遇:國家加大國防建設的投入,一批高新航空武器裝備進入研制關鍵階段。在這個時期,試飛院黨委又適時提出發展戰略,通過改革加快發展,如果能保持院里各個系統、各個層面、各個環節間能相互協調、良性互動,“打造世界一流試飛機構”的戰略目標就會在全員參與、各方推進的環境下不斷取得新的進展。由此可見,構建和諧試飛院,既是當前各級組織、各級干部的必然選擇,也更是全院加快發展的需要。
培育和諧文化是構建和諧試飛院的重要內容,也是重要途徑。對每個人來說,和諧文化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積極促進和諧文化建設,有利于樹立共同理想,增強全院職工的凝聚力和創造力,為構建和諧試飛院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積極促進和諧文化建設,有利于培育和諧文化精神,為構建和諧試飛院提供強大的道德支撐;積極促進和諧文化建設,有利于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為構建和諧試飛院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因此說,培育和諧文化,必將為構建和諧試飛院之家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
和諧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是倡導和諧的價值取向,是用和諧的思想方法來思考問題、解決矛盾,在和諧文化的幫助和影響下,采取各種現實的措施,切實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切實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切實落實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切實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切實增強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切實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切實處理好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切實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和治理工作,切實做好保持社會穩定的工作,從而使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得到加強。
具體來說,建設和諧文化,就是要通過對和諧問題的研究和探討,建立和發展以和諧為核心的價值體系,使之成為整個社會精神文化的思想內核;就是要大力倡導和諧的思想觀念,促進人們對社會和諧的認知和理解,在全社會形成崇尚和諧的價值取向;就是要通過對和諧的肯定評價和相應的獎懲褒貶,形成以尊重和實踐和諧為榮、以背離和破壞和諧為恥的社會風尚;就是要建立和健全各種制度體系以及法律規范、行為準則、道德標準等等,使之成為指導和約束社會各種行為的框架體系。當然,也包括將和諧理念和價值取向融入到各種文學藝術形式中去,以美的形象和方式促進和諧理念的傳播和應用。

我們倡導和諧的價值取向和理念,但對和諧問題也要持辯證的觀點。要看到,和諧只是一種最高境界、最高理想。和諧與不和諧始終是相伴而生、同時存在的,也是相對而言的,現實中既沒有絕對的和諧,也沒有絕對的不和諧。某些情況下,不和諧的因素超過和諧的因素,就處于不穩定狀態;和諧的因素超過不和諧的因素,就穩定有序。一個單位是否和諧,并不是看是否徹底消除了不和諧因素,而是看和諧因素是否占主導地位,特別是一些關鍵的領域和環節是否比較和諧。
所以,我們建設和諧文化,并不是無視客觀存在的各種矛盾,更不是要去掩蓋和抹殺這些矛盾。恰恰相反,是要正視這些矛盾,并用適當的方式去解決這些矛盾,在解決矛盾的基礎上爭取達到比較和諧的狀態。在采用解決矛盾的方式方法時,不是要激化和擴大矛盾,而是要盡最大努力弱化這些矛盾的強度,通過尋找和擴大共同點,取得有利于矛盾各方的最佳結果。
這樣的和諧文化告訴我們,構建和諧試飛院,并不是給自己設定一個不切實際的目標,而是把和諧作為一種根本和長遠的價值取向,努力消除或減少一些影響全局的不和諧因素,使和諧因素不斷增長,使全院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更加全面、均衡和協調地發展。因此,我們構建和諧試飛院,還必須把握和諧的相對性,掌握和諧與不和諧的辯證法,處理好和諧與不和諧的關系,以和諧為最高的價值追求、價值目標,堅定不移地朝著更加和諧的方向前進。

試飛院和諧文化的建設旨在使和諧試飛院的思想道德要求內化和深化為全體職工的思想行為方式和日常生活理性。“一個核心”是指全院干部職工要具有統一的價值取向。我們是一個大家庭,要樹立全局意識,按照我們提出的打造世界一流試飛機構的戰略目標,堅持文化領航,積極營造和諧的文化氛圍。“三個系統”是指在“一個核心”的理念下,我院軍品、民品、三產“三個系統”的和諧發展,這三個系統各自和相互間的統籌規劃、協調發展。無論是哪種機制,無論在哪個系統,我們有共同的愿景與目標,因此,要正確處理全局與局部的辨證關系、近期利益與長遠發展的關系、資源供給的矛盾與各方協調的關系,“三個系統”和諧并不是一個樣、一刀切、一鍋煮,和諧文化貴在“和而不同”,一中有多,多中有一。“三個系統”興旺了,一體必然發達,從而形成“快樂和諧”的文化環境,共同促進試飛院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建設“三個工程”也就是落實和諧文化的三個途徑:第一,意志化工程。和諧文化不能停留在文件上,而是要讓全院職工能夠理解并變成自覺的意志,做到四個進入,一個是入耳,聽得進去;二要入腦,啟發人的思維;三要入心,記得住;四要入血液,成為自覺的行為意識。第二個工程叫物化工程。和諧文化的內容要物化在全院制度、體制、機制、日常的管理手段中。物化的重要手段一個是要宣傳深入人心,一個是要用制度來保證它的貫徹執行。制度、體制、機制、手段跟和諧文化不能脫節,是互相支撐的一個整體。第三個工程叫形象化工程。形象工程主要通過環境系統、形象系統、禮儀系統等使和諧文化形象化。
“富有愛心、做事誠心、干群同心、工作安心、生活舒心”的“五心”和諧環境是和諧文化的具體目標和衡量的標準。科研試飛是一個綜合性系統性的工程,富有愛心、團結友善、相互配合是前提;做事誠心是一個人對職業的基本操守和必備的職業素質,是和諧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標之一,我們所從事的事業更需要誠信和責任,因此說,做事誠心是基礎;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一大法寶,“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無須贅言,干群同心是法寶,是和諧文化的重要手段;職工忠于本崗位和所從事的事業,踏踏實實地工作,組織能不斷提升核心競爭能力,使職工心情愉快地、安心地工作,這是和諧文化的有力保障;自我價值得到了實現,衣食無憂,家庭和睦,身心健康,生活舒心,這是和諧文化的關鍵。“五心”和諧環境建設好了,試飛院和諧文化建設也就落到了實處。


和諧文化是面對多樣性、并且積極有效地引導多樣性的和諧,是面對復雜的矛盾、并且妥善高明地處理復雜矛盾的和諧。面對機遇與挑戰,和諧文化建設任重道遠。我們需要創造一種健康的、向上的和諧之聲,去應對和協調那些不和諧的聲音,從而建立一種公平的、民主和健康的和諧氛圍,培育和諧的文化精神,在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長期過程中,陶冶全院職工的情操,提高文化素質,為構建和諧試飛院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