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沙騁 朱明艷

2010年,美國國防部第四次發布《美國四年防務評估報告》(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REPORT,以下簡稱QDR2010),第一次發布是1997年。在軍民融合的大背景下,QDR2010對我國國防工業的建設與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和研究價值。
美國是世界第一大國,軍事和經濟實力強大,通過QDR2010透露了奧巴馬政府務實求穩的風格。Q D R框架主要包括美國國防戰略、軍力平衡、士兵安置、對外國家間的關系、軍備采購改革及面臨的風險。美國國防總體目標很明確,即平衡現在與將來,著實解決目前問題,為未來保持領先地位,穩步發展打下扎實基礎,以此捍衛和提高美國及美國人民的利益。當今世界情況復雜,充滿不確定性。Q D R明確了美國國防優先要做的四件事情。
(一)當前戰場優勝。雖然美國財力雄厚,但對阿富汗和伊拉克長時期征戰,軍費開支巨大,人員傷亡慘重,當前金融危機,國內財政赤字巨大,形勢不樂觀,國內輿論壓力大。2009年美國從伊拉克撤軍,目前仍然在阿富汗駐兵。美軍及其盟軍堅持打擊“基地”組織,打擊恐怖組織與恐怖分子。這些在QDR2010中都有清晰體現。
(二)阻止與避免沖突。美軍雖然抽出兵力參加阿富汗等地域戰爭,但其防御戰爭能力依然強大,通過部署海陸空部隊,結合外交、立法、經濟和情報等有效手段,有效防御,打擊局部或大規模沖突不存在問題。較以往QDR, QDR2010更強調與聯盟和合作伙伴加強合作與互助,基于國家目前經濟形勢、恐怖組織和恐怖分子分布更加廣泛和隱蔽等特點,與盟國和伙伴國家合作有助縮減軍費開支,有效打擊恐怖行為。
(三)準備充分打敗對手和克服突發事件。如未能有效預防沖突,美國兵力具備同時打贏兩場戰爭的能力。當前突發事件頻頻發生,如應對國內爆炸,或處理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ODR2010特別提到全球環境惡劣、資源短缺、天氣變暖等系列問題導致疾病傳播、大規模移民,不利于駐軍生存與行動,局面混亂。這個問題應引起世界關注與思考。
(四)保持并增強全志愿軍。美國對士兵情況關注提高。由于與阿富汗和伊拉克的連年戰爭,士兵的心理和身體都遭受巨大壓力。為穩定軍心,鞏固持續戰斗力,美國從多個角度對士兵實施補償措施。比如,對士兵的醫療、家庭、子女安置的解決方案等在QDR2010里都有明確說明。
QDR2010不僅闡明了美國本國國防戰略的目標,對國際環境和形勢,基于自身視角,也作了清楚闡述。
美國與英國等歐洲國家為堅固的跨大西洋伙伴關系,與北約盟國分擔跨大西洋安全的責任。對歐亞板塊國家,美國也將考慮時機納入歐洲-大西洋體系。美國與俄羅斯在推動世界無核化、反恐、導彈防御結構等問題都存在共同利益,可以考慮合作。非洲地區,美國堅持與非洲伙伴推動該大陸的穩定繁榮,幫助沖突后的國家利比里亞、剛果民主共和國、蘇丹和索馬里等國家,在反極端主義、海盜、非法捕魚和緝毒等方面合作。美洲地區,美國與加拿大、墨西哥和巴西等國家建立地區防務伙伴關系,就地區安全和北極問題加強合作。東北亞地區,日、韓是美國重要盟國。美國與之實施共同計劃,構建雙邊、地區、全球范圍的全面聯盟。太平洋地區,美國與澳大利亞是超越亞洲的盟國關系,面臨廣泛的全球安全挑戰,應進行必要合作。東南亞地區,美國加強與泰國和菲律賓的長期盟國關系,加深與新加坡的伙伴關系,發展與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越南新的戰略關系,與這些國家進行反恐、緝毒和人道幫助的合作。QDR2010對印度評價較高,稱印度是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與美國有同樣的民主價值觀,政治體系開放,經濟實力、政治影響力提高,對全球事務影響加大,與美國有很多合作機會。中東地區穩定對美國意義重大。美國堅持與以色列防務合作,推動以色列與其周邊國家和平共處。美國與埃及、黎巴嫩、約旦、沙特阿拉伯、也門海灣國家加強反極端主義和彈道導彈擴散合作。美國與伊拉克建立戰略伙伴關系,維護該地區和平,打擊“基地”組織等進行的恐怖活動。

Q D R2010是奧巴馬政府的Q D R,指導美國未來幾年國防動向。美國認為中國不斷成長,影響地區和全球經濟、安全事務,特別是亞太地區的戰略。中國軍事能力發展,在國際事務扮演重要和建設性角色。美國歡迎一個強大、繁榮和成功的中國擔當更大的國際角色。但Q D R2010也指出,中國軍事發展和決定過程缺乏透明度,對中國將來的行動和動向存在疑問。因此,中美關系是多維的。通過加強互信的過程,減少誤會,中、美應維持暢通的交流通道,討論分歧點,降低沖突風險,加強互利合作。
QDR2010說法較客觀。中國是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國家負擔很重,目前雖然處于經濟增長的較快階段,但國家建設、社會民生等亟待解決之處頗多,耗資巨大。所以,中國迫切需要和平穩定的政治經濟環境快速發展。中國與西方國家文化、價值觀不同由來已久,相互間的認同感不高,對事情的認定、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角度不同,如每年軍費開支公布、國際上出現的大肆評論。中國軍費開支不透明。這一方面與各國軍費開支統計口徑有較大關系。另一方面,中國軍費開支總量大,但中國人均軍費開支是很小的。實際任何國家軍費開支的透明度都是相對的。中國與世界各國和平共處的意義不言而喻,加強對話與溝通,磨合達成協作,對各方都最有利,對世界也是和平的推動。
中國發展之迅速引起世界關注。以前存在“中國威脅論”的說法緣于中國經濟發展太快或軍力太強大,威脅他人。QDR2010對中國軍力有如下描述:作為長期而全面的軍事現代化,中國正在發展大量先進的中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新式攻擊潛艇,裝備先進武器,不斷提升長程空中防御系統、電子戰和計算機網絡攻擊能力,發展先進的戰斗機和counter-space系統。中國關于軍事現代化的步調、范圍和最終目標,透露信息有限,引發對中國長期意圖的合理疑問。
問題類似,軍事現代化不透明,需要加強溝通和交流,消除誤會,去除不必要的無端猜測。相較美國,中國的國防工業基礎很弱,武器裝備存在嚴重代差,對美國無法構成威脅。QDR2010反映出美國重視發展高新武器和網絡戰,成立網絡戰司令部,加快建設網絡部隊、網絡戰爭裝備技術及對網絡戰爭戰術的研究。這些都值得中國國防工業借鑒。
短短30年,中國發展取得卓越成就。改革開放的思想讓中國朝氣蓬勃,找到發展契機。從QDR2010,結合中國國情,我們不難發現中國與世界先進國家的差距,壓力油然而生。為平衡差距,我們更需放開眼界,放寬心胸,積極學習世界先進國家的思想和技術,“師夷長技以制夷”。
(一)從國外進口先進武器和技術,進行跨越式發展。目前國內武器裝備系統與國外差距大,要短期縮小差距,進行跨越式發展,模仿很重要。日本人善于模仿,引進技術后模仿制造能力很強,模仿同時,鍛煉本國人才能力和技術提高。但美國和歐盟等國家對華武器禁運。中國外匯儲備雖然大,貿易雙順差,先進武器苦于無法進口,但若政治和經濟允許,盡量進口先進武器和技術,加以學習與改進,不失為推動國家國防工業發展的便捷途徑。
(二)加強國防科技人才培養和國際交流。人才是技術發展的根本動力。應根據國家發展階段和切實需求,靈活調整人才培養計劃,調整人才培養機制,專業設置不應過于狹窄,適度引導青少年興趣與價值取向。要積極吸引國內優秀師資,創造良好科研和教授環境。要加強學生國際交流,增大吸引留學生回國機制,為國家國防工業培養切實可用的人力資本。
(三)重視國防工業一線科研人員和技術人員。一線科研人員和技術人員擁有豐富實踐經驗,處理和解決問題能力強,往往是技術瓶頸的突破人。目前一線科研技術人員的待遇不是很高,為防止人才外流,有必要加大對其精神和物質的鼓勵。
(四)加大自主創新與設計能力。要密切關注世界先進國家國防工業的發展動向,重視及預測未來戰爭的打法和作戰特點。國防工業存在特殊性,涉及尖端技術保密要求高。關鍵技術無從獲取,需要自行設計和創新。國防事業是典型的公共事業,涉及國家和每位公民的安危。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每位公民都有義務和責任為國家國防事業出謀劃策,與國家發展同舟共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