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費 瀟
構筑新型出口經濟格局
文/費 瀟
構筑“產品出口、資本輸出與服務出口”同步發展的出口經濟,是優化浙江發展的重要抓手

2011年1月,浙江實現出口192.5億美元,同比增長45.5%,高出全國7.9個百分點,出口值居全國第三。然而,產品出口是否依然能較快增長,則顯然面臨諸多壓力,仍需努力形成“產品出口、資本輸出和服務出口”三位一體格局。
“浙江制造”出口大幅增長固然可喜,然而“產品出口”壓力不斷上升導致浙江制造業競爭優勢不斷降低,省內制造業投資連續兩年低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大量產業資本紛紛從省內轉向省外境外投資,“產品出口”在浙江出口經濟中的分量將不斷降低。而據省發改所相關研究表明,“十二五”時期浙江將進入資本大規模輸出階段,年均資本凈輸出量可能超過500億美元(境外50億美元,省外國內450億美元),約占浙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1/3,“資本輸出”將成為浙江出口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同時,“服務出口”作為新興服務業重要組成部分,將進入加快發展階段,成為浙江出口經濟中的重要角色。2010年浙江省實現服務貿易出口126億美元,服務貿易占全省貿易總額(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之和)的比重由2005年的5.4%上升到2010年的7.3%。其中計算機和信息服務貿易出口18億美元,占服務貿易出口達14.2%;建筑安裝和工程承包服務出口達33.5億美元,占服務貿易出口總額 26.5%。預計至2015年全省服務業占比將達48%,或將成為超越二產的首位經濟。
構筑“產品出口、資本輸出與服務出口”同步發展的出口經濟是優化浙江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當前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產品出口”,以優化產品出口結構和提升產品附加值為重點,提高出口產品競爭力。加快改變以傳統產品出口為主導的出口格局,提升“產品出口”價值。鼓勵引導省內企業將部分傳統產業向中西部轉移,轉而發展附加值更高的中高端制造業;加大設計研發環節投入力度,提高產品創意水平,實施企業出口名牌戰略,努力形成出口行業名牌全覆蓋、出口產品名牌比例加快提升的格局。
“資本輸出”,鼓勵省內資本向省外、境外投資,推動省內資本合理轉移。“十二五”時期,資本將成為浙江新的比較優勢,加大對外投資力度,引導資本出口將成為未來浙江發展重點。應加快制定出臺相關規劃政策,鼓勵省內資本輸出,帶動省內部分勞動密集型產能轉移;嘗試探索公民對外直接投資,積極做好浙江個人向境外投資的各項準備工作。
“服務出口”,高端服務出口和勞動密集型服務出口或將成為浙江“服務出口”的兩大重要法寶,形成產業升級與富民創收同步格局。依托杭州、寧波等中心城市,培育建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打造國際知名金融服務外包交付中心、國內領先的軟件外包開發中心,重點發展軟件與信息服務等高端服務業,積極發展文化、教育、電信、金融、咨詢等現代服務業,推動全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依托浙江外經企業國際市場經驗的積累,以及海外建筑安裝和工程承包等工程開發,帶動欠發達地區勞動力向海外轉移,使勞務輸出成為浙江群眾勞動創收重要方式。
(供稿:浙江省發展和改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