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求國安
投資、融資、機制
文/求國安

當前,國際國內發展環境正在發生一系列轉折性的重大變化,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繼續存在、長三角一體化深入、全省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海洋經濟深度開發、紹興發展優勢再造等對山城新昌形成更為激烈的要素爭奪態勢,加之能源和原材料漲價、建設用地緊缺、節能減排約束加強、人民幣升值和勞動用工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新昌經濟發展遇到新的挑戰,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性、緊迫性更加突顯。而完善投資體制,拓寬融資渠道,落實政府服務對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改善投資要素。一是建設產業集聚新平臺。按照“規劃先導、基礎先行、產業先動”的要求,利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的有利時機,借助列入全省低丘緩坡改造試點縣機會,編制產業集聚新平臺的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區塊發展規劃,利用豐富的臺地資源,謀劃“中心崛起、兩翼齊飛”的發展格局,解決未來的產業發展空間。依托現有產業園區發展優勢,形成東西兩翼齊頭并進的發展格局,東翼產業新平臺,重點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西翼產業新平臺,重點做大做強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認真做好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和浙江省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提升高新技術產業在工業中的比重,進一步壯大新型醫藥、制冷設備、交通裝備、紡織機械等先進制造業,積極支持培育產業集群和公共平臺發展,推進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和省機電產品出口基地建設。二是抓好項目策劃,篩選出一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發展前景廣闊、具有比較優勢、能帶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項目,形成儲存一批、推介一批、跟蹤一批、建設一批、投產一批的有序接替的項目良性發展格局。三是加大招商選資力度,引進符合本地比較優勢的大項目、大企業,拉長產業鏈,提升集聚度。
拓寬融資渠道。新昌縣眾多企業正處于規模擴張、加速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企業生產經營面臨資金等要素瓶頸制約持續加大。拓寬與產業轉型升級相適應的融資渠道,促進資金融通和產業轉型之間形成相互促進的螺旋式上升,并與縣域經濟高度融合發展顯得尤為必要。要鼓勵龍頭骨干企業上市融資,重點推動已與中介機構簽約的新濤、新柴、美盛、豐島、泰坦5家企業和中財、美力、五洲等有上市意向的企業,力爭更多規模不大但成長性好、活力強的企業進入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加快發展;鼓勵優質上市公司通過多種方式擴大再融資規模,提高對外投資控股能力;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利用資本市場開展兼并重組。要整合中小企業發行集合債券,力爭在中小企業發行集合債券方面有創新有突破,幫助中小企業打開進入債券市場直接融資的大門。財政、人行、銀監等部門應繼續落實扶持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舉措,引導金融機構增加中小企業信貸供給,強化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保障支持和幫助企業走出融資困境。
落實工作機制。科學健全的工作機制和服務理念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可靠保證和有效手段。要突出政府引導服務,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加快網上審批系統建設,加強對審批行為的監管,提高審批辦事效率,為企業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審批服務環境;加快建立涉企辦事綠色通道服務,切實減輕企業負擔,降低商務成本,實行“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營造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要強化部門協作意識,盡快實現從側重管理向全方位服務的轉變,形成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強大合力。要完善政策助推體系,形成良好的政策導向和激勵制度,加快成長型企業的培育發展,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縣財政每年通過預算安排等多渠道籌集較大額度的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基金,對新設立符合資助范圍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和項目,按實到注冊資金、全部設備投資額和對地方財政貢獻的一定比例掛鉤,實行優于常規標準的資助獎勵。要落實有效工作措施,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作者為新昌縣財政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