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成濤 郭庚麒
(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 廣州 510650)
以能力為核心的高職智能交通專業課程體系構建*
曹成濤 郭庚麒
(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 廣州 510650)
通過行業調研,可以確定高職智能交通專業的就業崗位和能力需求;將智能交通專業學生應具備的能力細化、重構,可以形成具體的能力模塊;對能力形成途徑進行歸納,可以構建以能力為核心的智能交通專業課程體系。在教學實踐中,專業課程教學應突出“專業能力”,同時通過項目課程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通過人文教育突出學生未來的發展能力,最終實現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高職;智能交通專業;課程體系;專業能力;關鍵能力
近年來,社會需要就業人員具備較高能力的呼聲越來越高。隨著從“以學歷求生存”向“以能力求生存”的轉變,我國的高職教育能否贏得社會的認可和支持,關鍵也要看所培養人才綜合能力的強弱。綜合能力通常包括“專業能力”和“關鍵能力”兩部分,“關鍵能力”的培養不能脫離本專業的教學另搞一套。在論及高職教育綜合能力培養時,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端正教育理念,樹立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融合的觀念;二是強調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多組織層次較高的文化活動;三是加強人文教育的師資建設,也要注重非人文專業教師人文素質的培養。這些論述從理論方面泛泛而談的多,從實際操作入手談實踐經驗的較少,并沒有提出具體的可供實際操作的方案。
由于智能交通專業開設年限較短(最早在2003年開設),雖然各高職院校對本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進行了有益探索,但尚未形成合理的課程體系。構建以能力為核心的課程體系,改革理論教學模式和實踐教學模式,對于智能交通專業而言已經迫在眉睫。因此,科學地構建專業課程體系對于高職智能交通專業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對于相關院校該專業建設具有較好的示范作用,并將有力地帶動智能交通專業群的建設。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智能交通專業從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出發,構建了智能交通專業的課程體系并進行了教學實踐,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院智能交通專業的教師到廣東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廣東新粵交通投資有限公司等十余家智能交通企業進行調研,了解行業企業對智能交通專業學生就業崗位及相應能力的需求。智能交通技術的廣泛應用與快速發展,需要大量懂交通安全法規、掌握交通工程基礎知識及行業標準、具有智能交通設備及系統使用與維護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然而,目前我國智能交通從業人員主要來自傳統的交通行業和新興的信息產業,人才結構也不合理。據調查,交通行業70%的企業單位技師和高級技師占技術工人總數的比重僅為1%左右,遠遠低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提出的5%的要求。在交通工程建設與養護、高速公路機電系統、交通監控設施、道路通信系統、道路收費設施、交通安全設施、交通管理設施等主要交通設施管用養修及現代物流服務等專業領域,技能型人才既有量的短缺,更有質的不足。
智能交通專業就業崗位及專業能力定位 根據調查結果,智能交通專業的就業主要面向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和智能小區(智能站場)三個主要區域,專業能力包括交通系統的操作、施工、維護、集成等(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智能交通專業就業崗位及專業能力定位圖
智能交通專業關鍵能力定位 由于交通行業的特殊性,調查結果顯示,行業企業普遍看重員工的職業道德和素質等“關鍵能力”。經行業企業專家論證,應從職業理想、職業道德、職業意識和職業發展能力方面進行職業道德與素質教育,并應基于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崗位群的工作特點和對從業人員的特殊要求,突出服務意識、安全意識、新技術學習與應用能力等職業特色素質的教育。以人文素質教育、專業學習、實踐教學、社團活動、職業技能競賽等為載體,以職業素質養成為基礎,讓學生在具有鮮明行業特色的文化熏陶下,養成良好的職業作風,將受教育者培養成有事業心、有社會責任感的“社會人”智能交通專業的“關鍵能力”培養(如圖2所示)。
圖2 智能交通專業“關鍵能力”培養示意圖
面向市場需求,校企合作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
按照企業的工作流程及對崗位技能和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應建設基于崗位任務的課程體系,根據崗位任務工作過程設計項目課程,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將企業最需要的知識、技能、素質融入培養方案,確保人才培養質量(課程體系建設方案如圖3所示)。
本專業面向高速公路、城市交通、智能小區(站場)三大應用領域,應基于監控調度、收費、安全管理三大崗位任務,構建相應的核心課程模塊。每個模塊對應一個崗位工作領域,具有明確的職業能力目標(本專業課程模塊設置如圖4所示)。
圖3 基于崗位任務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建設方案示意圖
圖4 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專業課程體系結構圖
我國的國情決定了職業教育的目標要有適應性,即要養成基本的職業能力,然后是適應面,即拓寬職業適應范圍;首先要注重入職、任職的基本需要,然后才是職業發展的需要。課程體系的設置要突出“專業能力”,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根據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需要開展人文教育,實現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關鍵能力”的培養必須與“專業能力”的培養相結合(“關鍵能力”的培養思路如圖5所示)。
圖5 基于能力培養的智能交通專業課程改革思路圖
推行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模式,重視人的個性需求 在教學中要推行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模式,發展學生的 “關鍵能力”。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模式重視每一個學習情境的設計,在基于同一個范疇的學習情境教學中,學生的能力會逐步從經驗層面上升到策略層面。同時,課程體系的設計要關注在就業導向的職業教育大目標下人的可持續發展問題。要將專業核心課程建設成工學結合的項目課程,在校內外實訓基地開展一體化教學,以項目組織教學過程。通過讓學生“學中做,做中學”,激發其學習興趣,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其通過直接體驗,對上述教育情境產生感性認識,使人性、正義、道德、理想及價值判斷得以升華,最終導致其創造力的巨大釋放(具體如圖6所示)。
圖6 專業課項目教學流程圖
開展人文教育,實現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根據行業企業需要,要注重人文教育,突出學生未來的發展能力(實施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智能交通專業職業道德與素質培養途徑表
到2008年底,全國已有交通類高職院校三十多所,絕大部分根據社會需求開設了智能交通專業。由于本專業開設年限較短,尚未形成合理的課程體系。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從“珠三角”地區智能交通高技能人才需求出發,構建了以能力為核心的高職智能交通專業課程體系并進行了有益的實踐探索。以能力為核心的智能交通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研究對于高職其他專業面向綜合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設置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1]莊麗麗,劉楚佳.通識教育與職業關鍵能力培養[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6):9-13.
[2]唐菀.基于關鍵能力的高職人文教育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08,(19):32-33.
[3]姜大源.學科體系的解構與行動體系的重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7):14-17.
[4]余瑞釗,高振強.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課程體系構建之實踐與探索[J].中國高教研究,2007,(5):41-44.
[5]羅榮豐.職業教育發達國家的關鍵能力培養及策略的啟迪[J].職業教育研究,2009,(11):156-157.
G710
A
1672-5727(2011)04-0036-02
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規劃項目《以能力為核心的高職智能交通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09tjk162);交通教指委項目《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專業教學標準和核心課程標準研究》(項目編號:2009ZA02)
曹成濤(1981—),男,工學博士,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講師,智能交通專業負責人,研究方向為智能交通。郭庚麒(1966—),男,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教授,計算機學院院長,研究方向為交通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