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欽濤
(廈門工商旅游學校 福建 廈門 361021)
協商教育模式及其在中職課堂教學中的實施
劉欽濤
(廈門工商旅游學校 福建 廈門 361021)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直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標,然而不少中職教師會在各種場合流露出對如何非強制地讓學生主動學習的迷茫和無奈。如何提高中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筆者認為可實行協商教育模式。本文就協商教育模式在中職課堂教學中的實施進行探索。
協商教育;中職課堂教學;有效性
在中職學校,由于學生是應試教育的失敗者,基礎普遍較差,自信心不足,學習積極性差,意志薄弱。有的學生甚至失去了學習興趣,厭學,對前途沒信心,他們上課遲到、睡覺、玩游戲,擾亂課堂紀律和秩序,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對于上述困境,中職教師若用傳統專制性的、權威性的“師道尊嚴”來規訓學生,既達不到預期效果,也不符合現行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對于這些學生若放任自流,又有悖于社會賦予教師厚重的教育職能。所以,不少中職教師會在各種場合流露出對如何非強制地讓學生主動學習的迷茫和無奈。
愛智統一的教育原則告訴我們:在教育工作過程中,教育者要為學生多想些辦法,多謀些教育策略。無論是從教育愛的精神出發還是從履行自己職責角度出發,教育者都應探究教育策略,使學生受到教育,使學生受益。筆者認為,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中職教師可適當改變自己的角色,放棄權威態度,學會民主協商,實行協商教育模式。研究表明,民主型教師不僅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有助于學生創造力的發展。
協商教育模式是由澳大利亞課程學者布莫(GashBoomer)、庫克(JonCook)及美國課程學者萊斯特(NancyLester)、奧諾爾(CythiaOnore)提出的,指的是師生共同協商做出學什么、怎么學及教學怎樣進行的決定,即師生共同商量取得有關學習的一致意見。協商教育意味著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方案的制定和修改,讓學生真正體味自己是學習的主體,從而增強對學習的責任心和主動性。這種教學模式要求教師轉變觀念,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積極開展教學。教師的角色發生本質性轉變,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合作者、促進者和研究者,從而改變課堂教學中教師相對積極主動,而學生消極被動的局面,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我國,中職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它沒有中考和高考的壓力,對門類繁多的專業也沒有具體、統一的教學大綱和要求,這就為實施協商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一)在協商中備課,提高備課的有效性
在協商中選定教材 教材是課堂教學的知識載體,是教師教學的基本材料和學生認識世界的媒體。如果教材選用不當,不僅會給教師分析教材和全面掌握教材造成困難,更嚴重的問題是,如果教材脫離學生的認知,會使學生不喜歡閱讀,影響課堂教學實效。對于職業學校的專業書籍,如《計算機網絡基礎》,同類教材由于出版社不同會出現多個版本,各版本有各自不同的編寫角度和特點,哪個版本最適合學生,需做調查研究。教師可在開學之前,帶領或要求學生到書店查尋自己喜歡的教材,幫學生樹立“我的學習我做主”的意識。學生通過到書店查書,不僅可以了解本專業的發展狀況,而且還可以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書籍。班級統一意見再經教師審定后,就可以確定下學期要使用的教材。在學生間意見不統一時,教師應扮演指導者的角色,建議學生展開協商,照顧到各方意見,最后達成一致,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起到把關和指導的作用。例如,筆者所在學校的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所用教材多年未變,待教師發動學生下書店、上網查詢后,學生很快就確定應改用某出版社的《計算機網絡基礎實訓教程》。教師審定發現,該書編寫確有特色,從一個個實訓項目出發,在“做”中學習知識和技能,比較適合中職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使用,發現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學習效果很好。
在協商中了解學生 協商應從了解開始。教師備課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備學生,備學生就要先了解學生。教師在課前或課后可利用座談、問卷或作業形式,調查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以及對本課程學習的期望和要求。教師備課時就可針對這些情況有的放矢地進行,提高備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筆者用以下表格作為作業來了解學生。
表1 教師了解學生用表
(二)在協商中上課,提高上課的有效性
在協商中選定教學方法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學生喜歡的教學方法就是得法,所以課程怎么上,學生有發言權。就像學生喜歡吃梨,我們就提供梨,而不能想當然地給他們蘋果吃。教師要經常征求學生意見,適當調整教學方法,改變角色,做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和指導者,提供多種教學資源,教給學生多種學習方法,而不要千篇一律地“唱獨角戲”。在計算機基礎知識教學中,筆者經常和學生協商后先讓學生分組自學,然后各小組再選派代表充當教師上臺講課,這樣既可鍛煉學生自學、歸納、總結的能力,也可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筆者還經常和學生商定采用項目教學法,先教學生摸索實施實訓項目,教師再總結評價。在教學中,要使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就要不斷嘗試各種教學方法,筆者認為,在嘗試之前,不妨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學生,師生意見統一后,就會得到學生配合,實施效果肯定會更好,課堂有效性就會更高。
在協商中確定進度 教學進度應與學生協商而定,學生掌握知識的好壞,哪些知識還需要加強,哪些須精講精煉,哪些知識需要實驗加強,只有學生自己最清楚。要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學習感受和體會,教師不要不顧學生的感受而一味地追求教學進度,畢竟教學是以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為最終目的的。
在協商中反思 教師服務的對象是學生,所以教師服務質量好壞應由學生來評判。教師可通過課后與學生談話、問卷調查等形式,了解自己的教學效果。對于學生的反應以及學生的建議等教師要認真對待,以便日后改進。
可與學生協商決定課后開展的學生活動,比如興趣小組活動、技能競賽、課外閱讀、開放課堂等,應商定活動的時間、地點、內容以及獎勵事項等。從活動方案的制定到方案的實施,學生自始至終地參與到活動中不僅可鍛煉組織協調能力,也能提高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學習積極性也會大大提高。
在《網絡綜合布線技術》教學中,筆者長期組織學生開展網絡布線興趣小組活動,不僅有效地拓展了課堂,也為每年度的校技能節做好了準備,更為每年度的網絡綜合布線省市級及國家級技能競賽儲備了人才。
評價是教學不可缺少的環節,在教學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整體上調節、控制著教學活動的進行,保證教學活動向預定目標前進并最終達到目標。不能用一次考試或一張考卷來評價中職生的學習成績。在評價學生時,要重視強化過程性評價,淡化終結性評價。教師可以和學生商定一種學生可以接受的評價方法,比如每堂課根據學生的學習表現給每個學生評定一個分數,作為最后期末總評的依據。
筆者在所教班級中和學生共同制定詳細的評價規則,共同推選幾名學生做評委會成員,每次課后的分數通過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再加上學生評委會和教師評定加以確定。在評定中注重成長性評價,淡化學生間的比較。這種評價方法不是結論性的,不是“秋后算賬”,能產生及時鼓勵的作用,學生能及時看到自己的進步,時刻感覺到“被鼓勵”,自信心會大大增強,學習積極性會有很大提高。
筆者還和學生商定考試形式或出題方式,允許學生自己出題。每學期在班上開展征集期中和期末考試優秀考題活動,對于選中的題目給予學生一定的加分鼓勵,不僅可以引導學生積極閱讀書籍、了解和掌握課程的重點,考題若被錄用還能增強學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效果很好。
要有耐心 實施協商教學模式之初學生也許并不能理智地運用協商權利,這正是由于學校長期沒有培養他們理性判斷和自主行動能力的結果。教師不能因噎廢食,不要灰心,不要心急,而要在學生運用權利的過程中慢慢地培養和引導。
要有愛心 在協商的過程中教師應始終充滿愛心,始終以“一切為促進學生發展”為目的開展協商學習活動。須知:愛之于教育猶如水之于池。無愛的教育,就像無水的池一樣沒有生命。不能走極端,自動放棄支配課堂的權力,課堂的無紀律、無秩序、無原則的放任會害了學生。
要有智慧 真正合格的教育者,應是學識高遠、智力優異的人。他們有教育智慧,有高明的教育策略。主張實施協商教育模式,并不否定教師的課堂權威和責任,反而在協商中、在“一切為促進學生發展”的前提下,要強化教師的領導者和組織者的地位和責任。所以,教師要由課堂教學管理者轉變為學生有效學習的服務者和課程開發的研究者。教師須不斷研究學生特點和教學過程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設計各種學習活動,真正用心備課、上課,千方百計為學生服務。
協商教育模式強調尊重學生,打破教師一統課堂的專制局面,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環境,能啟發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學生在課堂上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觀點,張揚個性,發展自我,樹立個性化,增加課堂教學的互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智力因素,變被動為主動,真正成為課堂主人。協商教育模式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擁有一定的發言權,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大大提高。筆者認為有必要針對當前中職學校學生學習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進一步探索協商教育模式,提出應對措施以真正提高教學有效性。
[1]余清臣.師生豈能止于平等——我國當代師生交往制度的價值分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2).
[2]胡衛平.中小學創造力發展的課堂教學影響因素[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8).
[3]劉慶昌.愛智統一的教育原理[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4).
G718
A
1672-5727(2011)04-0052-02
劉欽濤(1967—),男,山東萊陽人,碩士,廈門工商旅游學校講師,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