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一風
用標準化建設撐起一片安全藍天
——河南煤化集團鶴煤公司二礦推進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紀實
□ 王一風
2011年7月18日,在河南煤化集團鶴煤公司二季度安全質量標準化驗收考核中,鶴煤公司二礦以96.89分的總成績名列榜首。
煤礦安全,質量為本。鶴煤公司二礦通過一系列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工作,構建了獨具特色的管理機制,有力地推動了礦井的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成為鶴煤公司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的標桿礦。
“在倒閘試驗操作中,操作人員應使用合格的專用絕緣工具,并按規定戴絕緣手套,穿絕緣靴或站在絕緣臺上。回答完畢!”“回答正確,獎你一張獎勵卡,上井后到質量標準化辦公室兌換20元餐券。”7月19日,在該礦381變電所內,安監科負責質量標準化工作的副科長李春廷正在對職工進行崗位操作規范抽查。
自開展質量標準化工作以來,該礦成立了安全質量標準化辦公室,完善了《二礦工程質量管理辦法》,健全了考核制度,做到層層有人管、事事有人抓。該礦明確了區隊、班組及各崗位、工種的工作標準,把礦井的質量目標分解為一個個具體的指標,層層細化,落實到人,確保有崗位就有制度,有制度就有考核,有考核就有獎懲。
該礦培訓科長吳文利告訴記者,僅在2011年上半年,他們就組織了兩期質量標準化培訓,參訓職工達2426人次,考試合格率為100%。這種全員培訓的方式,極大地增強了廣大職工上標準崗、干標準活的自覺性,使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上了一個新臺階。
“范工長,咱們的棚距是多少?”“根據現在的壓力,棚距應為700毫米。”“這兩架棚的距離可有點大啊……”安全質量標準化辦公室的王自忠拿著卷尺邊量邊說,“這兩架棚的距離都接近800毫米了,要處理一下,一會兒我再來看。”說完,他把卷尺裝進挎包,向另一個掘進頭走去。
該礦始終把推行礦井質量標準化建設作為實現安全生產、提升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一方面,他們為基層區隊驗收員及跟班、檢查人員配發了工具挎包,里面裝有卡尺、角規、卷尺等各種測量儀器,每月中旬由質量標準化辦公室牽頭組織,相關業務部室管理人員參加,對井下各生產頭面進行一次質量標準化大檢查,覆蓋率達到100%,對檢查出的問題一律按照“三定”原則處理,并對照標準,逐項打分。另一方面,他們注重發揮質量標準化小分隊的監督檢查作用,每月對各生產頭面進行檢查,檢查結果作為月底考核的重要依據。通過動態檢查考核,使全礦的質量標準化工作始終處于受控狀態。截至7月1日,該礦共有18項工程被評為鶴煤公司標桿亮點工程。
7月4日8點,該礦綜采隊的李隊長來到3405綜放工作面下順槽,對正在施工的單體柱進行檢查,達不到施工質量要求的立即給予糾正,并當場組織人員返工。該礦26個區隊的黨政負責人每天都像李隊長一樣,輪流到一線檢查工程質量。
為了強化日常檢查,杜絕各類安全隱患,該礦將檢查區域劃分到責任人,抓住安全重點區域、關鍵環節、薄弱部位,加大巡查力度,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區。每月底由安全質量標準化辦公室按照責任區編制《安全責任區劃分表》,并由礦領導帶頭,每周進行兩次以上的現場檢查,包片人員將查出的問題及時填寫在安全責任區檢查記錄中,并按“五定”原則實行閉環管理。
為了避免出現考核不科學、不公平、不合理的現象,該礦規定,安監員每班巡回檢查,質量組每日驗收,值班領導、部門管理人員每班現場督查,月末按照《安全管理績效考核及獎罰決定》兌現。對于摻雜“水分”的考核驗收結果,將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獎罰結果與管理人員的績效掛鉤,確保了礦井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時時達標、動態達標。
(作者單位:河南煤化集團鶴煤公司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