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淑萍 高穎敏
根植員工中的參天大樹
——山東能源新汶礦業集團構建獨具特色企業文化樹狀體系
□ 王淑萍 高穎敏
山東能源新汶礦業集團按照山東能源企業文化建設的統一規劃部署,從企業跨行業、跨地域、跨所有制發展的實際出發,堅持“一主多元”的建設思路,做到“一主”為體,保持集團文化核心的統一性,“多元”為用,引導權屬單位在集團文化的統領下發展子文化,逐步建設形成了以員工為土壤、母文化為根系、分項文化為主干、子文化為樹冠、科學發展為果實、保障評價為養護的具有鮮明個性特色的企業文化樹狀體系,為推進企業科學發展提供了生生不息的動力源。近年來,新汶礦業集團先后榮獲中國企業文化優秀獎、中國企業管理文化創新獎、山東省企業文化建設首批示范單位、山東省企業文化建設“十佳”單位等榮譽,并被命名為“全國煤炭工業企業文化建設示范基地”。
土壤是樹木生長的先決條件,離開了員工這一土壤,企業文化之樹必將枯萎。一個企業的文化,應該是在傳承企業發展實踐積淀精髓的基礎上,在員工中培育生長起來的。新汶礦業集團建企于1956年,在半個多世紀的創業發展中,一代代員工創造和積累了豐富的文化元素。為適應企業快速發展對文化支撐的需求,新汶礦業集團進行了有計劃、有針對性的規范化建設,企業文化日益豐富完善,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體系。特別是近年來,新汶礦業集團在積極推進轉方式、調結構中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給企業文化帶來了深刻影響,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過去主要是煤炭文化,現在需要擴展;過去主要體現了集團本部和泰萊老區的文化,現在必須覆蓋到省外新區。因為各權屬單位特別是新建企業的產業領域、歷史背景、規模特點、區域環境、地位作用等都不盡相同,新汶礦業集團確定了“一主多元、和諧發展”的企業文化建設思路,做到兩個延伸:從省內本部向省外新區延伸,充分發揮企業文化的輻射、導向功能,通過輸出本部文化,推進新區企業文化建設;從煤炭文化向其他產業延伸,擴大企業文化的輻射面,打造文化品牌。
為了保證企業文化從員工中來、到員工中去,新汶礦業集團暢通兩個通道、打造一個平臺,即:暢通員工參與通道,企業文化的每一項決策都反復征求員工意見,體現員工意志和愿望;暢通員工評價通道,讓廣大員工對企業文化的優劣進行評判,并根據員工意見進行完善;打造員工實踐平臺,組織員工深入學習企業文化體系的內容,并結合實際將企業文化的理念落實到崗位,落實到每個人的行動上,從規范行為入手,使踐行企業文化成為廣大員工的自覺行動。
根系具有吸收土壤中水分和養料,支持樹木生長的作用,而集團母文化則是整個企業文化的根基。新汶礦業集團在貫徹山東能源企業文化內涵的基礎上,經過精心培育和提煉整合,形成了統一的理念識別系統、行為識別系統和視覺識別系統。
1.理念識別系統。新汶礦業集團的理念識別系統深刻體現了幾十年的文化積淀,主要包括:“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貢獻”的核心價值觀;“建設千億新礦、億噸集團,打造國際化新型能源企業”的企業愿景;“開采光明、奉獻溫暖”的企業精神;“誠信至上、相融共生”的企業哲學;“執著嚴謹、務實求新”的企業作風等。此外,還有企業經營理念、管理理念、安全理念、環境理念、質量理念、文化理念等一系列理念系統。
2.行為識別系統。新汶礦業集團制定了明確的品行規范、著裝規范、禮儀規范、語言規范、環境規范,同時以“五字歌”的形式,編制了《員工道德規范》,包括基本道德規范、社會公德規范、家庭美德規范以及各層面人員的職業道德規范。
3.形象識別系統。新汶礦業集團確定了標準色、標準字,設計制作了企業徽標和旗幟,創作了《新礦之歌》,對集團公司各類文化用品進行了統一,對內凝聚職工,對外樹立形象。
在集團母文化總體框架下,新汶礦業集團結合企業實際,重點加強了三大分項文化建設。
1.戰略文化。企業戰略與企業文化有著相輔相成的關系。企業戰略是在企業核心價值觀指導和愿景引領下制定的,反過來又決定著企業文化的發展方向。現階段,新汶礦業集團“十二五”發展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國家產業政策為指導,圍繞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和發展方式轉變,以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為支撐,以培育新興產業為重點,以增強企業全面創新能力為動力,優化產業結構,創新企業管理,提高運營水平,提升發展質量,打造以四大產業板塊為骨干結構的產業主導力、集聚力和帶動力,形成資源優勢明顯、生產技術先進、產業布局合理的發展格局,全面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走出一條具有新礦特色的產業升級、企業轉型的新路子。到“十二五”末,集團煤炭產能達到1億噸,產值1200億元,構建完善煤炭、煤化工、裝備制造、現代服務四大產業板塊,形成戰略引導、安全保障、投資決策、集團管控、資本運營、信息平臺、人才科技、和諧文化等八大支撐體系。
2.管理文化。在某種意義上,企業文化就是管理文化。圍繞提升企業的資源整合力,新汶礦業集團將市場價值引入企業管理,形成了以市場價值為主軸,以統放結合、競合共贏為內外驅動輪的“一軸雙輪”價值管理文化模式。
貫穿價值管理文化的主軸是市場價值,它由市場參與者經過多方利益博弈逐步形成,代表了大多數人的意志和利益,并被市場參與者廣泛認可和接受。優化配置資源的內驅動輪是統放結合,由市場機制解決問題,用市場機制激發下屬企業與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競爭性;在強化核心資源管理方面,則需要集團公司“統一管理”,發揮規模效應與協同效應。整合占有資源的外驅動輪是競合共贏,在培育企業經濟實力、技術創新力、品牌影響力等競合能力的基礎上,運用資本運營、輸出管理技術、文化品牌整合等手段進行競合,有效占有外部資源。
3.安全文化。新汶礦業集團在科學總結安全生產經驗教訓、辯證分析構成安全生產力要素的基礎上,提出了“安全生產本質上是生命管理”的新理念,建立了安全文化生命年輪模型,形成了以“生命”為核心,“安全與發展”為次層級,“生命三論”、“安全八觀”、五大安全管理規律、十大安全管理法為支撐的年輪模型。在“生命管理”理念的指引下,形成了以安全開采、科學開采、經濟開采為原則,以安全評價體系為基礎,以市場化安全管理為手段,以“科技興安”戰略為保障的“生命管理”運行體系,為創建本質安全型礦區奠定了堅實基礎。
各權屬企業在統一性指導下,立足各自實際,培育和創造特色文化,展示個性空間,呈現出文化一體、多元并存、各種管理模式競相涌現的局面。老區企業先后創造出華豐礦內部市場化管理、翟鎮礦差異管理、孫村礦精益管理、鄂莊礦安全閉環管理、協莊礦贏文化模式、華恒礦業公司三位一體“H”管理文化等企業文化創新模式。新區以新巨龍公司“騰越文化”為代表的企業文化,在新建企業和兼并重組的過程中,求同存異,優勢互補,消除文化沖突,實現了企業文化與地域文化的融合,生成了既傳承集團母文化精髓,又吸納地域文化新元素的新建企業子文化,形成了母子文化相輔相成、相融共生的生動局面。
果實是樹木生長狀況的終端顯示,而企業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正是企業文化的終極目標。
在企業文化建設的實踐中,新汶礦業集團始終堅持把發展之“果”作為檢驗文化之“樹”的標準,牢固樹立科學發展理念,瞄準做大、做強、做好企業這個“第一要務”,用文化利器打造企業跨越發展的新平臺,使文化力轉化為生產力,實現了“形象與效益同步增長,文化與經濟協調發展”。在資源上,把文化品牌輸出作為整合外部資源的“加速器”,不斷拓展延伸企業文化的影響力和滲透力,目前已在9個省區擁有煤炭資源280多億噸,企業后續發展優勢日益顯現;在產業上,由單一煤炭到煤化工、裝備制造、現代服務等多個產業共同發展;在地域上,發展省內,輻射省外,省內涉足8個地市,省外涉足8個省區;在規模上,2010年集團完成原煤產量3723萬噸,實現銷售收入468億元。
1.建立保障機制,光足水適。新汶礦業集團從整章建制入手,構建了以組織領導、部門職責、績效考核、物質投入為內容,上下互動、左右互聯、全員參與、全過程滲透、全方位輻射的企業文化保障機制,并把企業文化建設作為領導干部任期考核的重要內容,設立了企業文化專項資金,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充足保證,使企業文化之樹有著充足的光照、適宜的水分,從而健康成長。
2.建立評價機制,剪枝施肥。為適應形勢變化,推動企業文化創新提升,新汶礦業集團建立了企業文化360度四維評價機制。這是一種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分析與診斷,是一種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分析方法。所謂四維,一是企業外部評估,包括客戶、合作伙伴甚至社會輿論等方面對企業文化的評估;二是專家評估,主要是企業組織專家對企業文化進行權威評估;三是企業自評,由主管部門適應企業發展實際,分析企業文化不適應企業發展的地方,并提出改進措施;四是員工評估,廣泛聽取員工的意見的建議。通過評估,可以發現問題,剪其雜枝,合理施肥,讓“文化樹”更加根深葉茂。
企業文化建設,任重而道遠。新汶礦業集團將按照山東能源企業文化建設的統一規劃部署,進一步加大文化興企的力度,讓企業文化之樹深深扎根于員工這片沃土之中,茁壯成長,為打造國際化新型能源企業提供不竭動力!
(作者單位:新汶礦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