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崔國靜 徐亞
砂仁是果實類中藥,因其具有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的功效,在臨床上較為常用。近年來,多種偽品在市場上時有出現。正品砂仁分為三種,分別是陽春砂、綠殼砂、海南砂,其中以廣東產的陽春砂質量最優。
砂仁的來源為姜科植物陽春砂、綠殼砂或海南砂的干燥成熟果實,北京多習慣用種子(習稱“砂米”)或種子團。砂仁每年農歷七、八月時采收。
陽春砂原植物為多年生草本,株高1.2m ~2m。根莖圓柱形,匍匐于地面,節上具鞘狀膜質鱗片。芽鮮紅色,錐狀。莖直立,圓柱形。葉片狹長橢圓形或披針形,全緣,上面無毛或有時下面有微毛。葉舌半圓形、短小,穗狀花序橢圓形,苞片管狀,蒴果橢圓形,長1.5cm ~2cm,直徑約1.5cm,具不分枝的軟刺,棕紅色。種子多數,聚成一團,有濃郁的香氣。花期3 ~5 月,果期7 ~9 月。
綠殼砂與陽春砂的區別是:根莖先端的芽綠色,葉兩面無毛,蒴果成熟時綠色。

▲砂仁
海南砂與陽春砂的區別是:葉兩面無毛,葉舌長2cm ~2.5cm,蒴果長橢圓形或卵圓形。
砂仁為姜科植物,具有濃烈芳香氣味和強烈辛辣感,主要成分為揮發油,揮發油的組成十分復雜,綜合來看,砂仁質量的標準以個大、仁飽滿、氣味濃者為佳。我國廣東省所產的陽春砂就符合這一標準,而且陽春砂入藥臨床療效也比較好,在國際市場上享有很好的聲譽。但是產地的局限性決定了資源的有限性,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這一點將偽品帶入市場交易,如果平時在工作中不注意鑒別就很容易放過這類偽品。根據目前情況看,砂仁的大部分偽品來源均為姜科植物,同科同屬的植物往往大部分的性狀相似,這對砂仁的鑒別造成了一定的困難,所以鑒別只能從細微之處入手,首先一定要認清正品砂仁的特征。
陽春砂、綠殼砂為橢圓形的種子團,少數破碎成不規則形。完整的種子團具三鈍棱,中有白色膈膜,將種子團分成3瓣,每瓣有種子5 ~26 粒。種子為不規則多面體,直徑2mm ~3mm;表面棕紅色或暗褐色,有細皺紋,外被淡棕色膜質假種皮;胚乳灰白色。氣芳香而濃烈,味辛涼、微苦。陽春砂與綠殼砂果實類似,唯一不同之處是綠殼砂果實鮮時呈綠色,加工后果皮較薄,片狀的刺突較多。海南砂,種子團較小,每瓣有種子3 ~24粒;種子直徑1.5mm ~2mm。氣味稍淡。可見正品砂仁的主要特征為較為飽滿的橢圓形種子團且種子團三鈍棱明顯,具濃烈芳香氣味。

▲陽春砂原植物
偽品砂仁種子團的形狀通常呈類球形、長卵形,氣味較淡甚至有其他異味,目前發現的偽品有多種,其中與正品比較相像的有紅殼砂、海南假砂等,紅殼砂仁果實較小,類球形,縱向棱線明顯,刺狀突起較大而稀疏,種子較小,表面略光滑,紋理呈條狀,辛涼味淡。海南假砂,種子不規則卵圓形,表面紋理呈條狀,辛涼味淡,且有異味。
除了這兩種偽品,常見的還有山姜、華山姜、艷山姜等,均為姜科植物,因此,鑒別砂仁時應特別注意分辨不同種的植物特征,必要時還要借助顯微或理化方法鑒別。
砂仁一般在產地加工時就將果殼與種子團分離,入藥時為種子團,根據“逢子必搗”的入藥原則應將其搗碎,利于煎煮出有效成分,可是搗碎的砂仁不利于鑒別。北京太洋樹康中藥飲片廠在購進原料時也常常會發現已經打碎的砂仁,考慮到這樣不完整的砂仁中可能大量摻偽,也會損失相當一部分揮發油,該廠在購進砂仁時會盡量選擇完整的種子團。
砂仁沒有復雜的炮制工藝,日常生產時,只需凈選即可,保存時要特別注意放置在陰涼干燥處,不可陽光直射,從而保護砂仁中所含的有效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