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梁學亞

▲1957 年,當時的院長孟繼懋(前排右三)受到毛澤東主席的親切接見
2011 年1 月28 日,是北京積水潭醫院55 歲生日。
55 年,彈指一揮間。院中380 年歷史的誠親王新府花園已舊貌換新顏,玉蘭花開映柳綠,荷塘月色照亭臺。坐擁一泓碧水的北京積水潭醫院,已發展成以骨科和燒傷科為重點學科,內、外、婦、眼、口腔、耳鼻喉、皮膚性病、中醫內科、中醫正骨、針灸、理療康復科等并駕齊驅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其中,脊柱外科、創傷骨科、矯形骨科、手外科、小兒骨科、骨腫瘤科及燒傷科等早已蜚聲全國,躋身國際先進水平。
1957 年,我國骨科界前輩專家孟繼懋任北京積水潭醫院首任院長,創建了中國規模最大、專業最全的創傷骨科,設有燒傷、創傷、手外科、顯微外科、普通骨科及腫瘤7 個亞科。隨后,他又在院內創建了北京市創傷骨科研究所并任所長,開展創傷骨科基礎和應用研究。當時同一個醫院內骨科各專業如此平衡地高度發展,在全世界恐怕也是不多見的。孟繼懋曾連任兩屆人大常委委員,20 世紀50 年代還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1964 年,在孟繼懋的積極倡導和支持下,醫院小兒骨科專業組成立。20 世紀80 年代中期正式成立的小兒骨科,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小兒骨科專業科室,年手術量2800 多例。隨后,針對兒童骨折的微創治療方法陸續展開,多發創傷合并大面積皮膚剝脫傷,一期清創,骨折內固定,皮膚反取皮游離植皮技術等使兒童骨折的治療水平始終處于國內前沿,在兒童良、惡性骨腫瘤和類腫瘤疾患的診斷和治療上卓有建樹。近一兩年開展的計算機導航下治療股骨頭骺滑脫和骺早閉骨橋形成后的骺開放技術已處于國際領先地位。
1964 年2 月9 日,內蒙古自治區達茂聯合旗一對小姐妹(姐姐龍梅11 歲,妹妹玉榮不滿9 歲)為保護公社的羊群,在風雪中整整奮斗了20 多個小時,龍梅和玉榮因凍傷經當地醫院搶救后,分別被截掉壞死的右腳拇趾和左腳的前部大半,這對英雄小姐妹后來成為全國青少年學習的榜樣。
1965 年4 月27 日,因這對英雄小姐妹康復治療效果不太理想,行走不便,北京積水潭醫院小兒骨科迎來了這對英雄小姐妹。在首任院長、全國骨科前輩專家孟繼懋的領導下,創傷骨科和小兒骨科主任聯合為姐妹倆進行了多次仔細的檢查和會診,做了后期的理療和康復治療。在醫院治療了半年后,英雄小姐妹的行走功能得到更好恢復,高高興興地康復出院。
1984 年,醫院成立了國內首家骨腫瘤科。從宋獻文擔任第一任骨腫瘤科主任開始,23 年隨訪骨巨細胞瘤的治療及50 例分析的論文引起世界轟動,到后來籌建骨腫瘤資料庫和骨腫瘤規范化治療的研究,給許多被迫放棄治療的患者帶來了生存的希望。30 多年來,骨腫瘤科的臨床經驗和科研成果已達到了國內國際領先水平。
1997 年,在院長田偉帶領下,醫院成立了脊柱外科專業。脊柱外科是國內最早常規使用微型磨鉆磨削技術的專業科室,成立后通過創新改良和規范頸椎后路棘突縱割式椎管擴大成型術,開展的Magerl+Brooks 手術治療寰樞椎半脫位,是該領域國內首次進行的系統的臨床和實驗研究。2002 年,脊柱外科將導航技術應用于臨床,提高了手術精確性和安全性。目前已完成脊柱手術8000 多例,其中計算機遠紅外導航手術600 多例。2008 年6 月,海峽兩岸首次成功實現了頂級脊柱外科專家和神經外科專家聯手同臺手術視頻轉播。

▲1965 年,北京積水潭醫院醫護人員與草原英雄小姐妹龍梅(前排左二)、玉榮(前排左三)合影
創傷骨科成立40 多年來,在孟繼懋、洪若詩、郭子恒、王亦聰、崔甲榮、蔡汝賓、榮國威、翟桂華及王滿宜等專家的帶領下,診斷關節損傷幾十萬例,每年診治四肢創傷患者超過3 萬例,創立了肩關節、腕關節、髖骨盆髖臼等十多個國際水平學術專業組。此外,矯形骨科年手術量超過1800 臺,關節置換的數量以每年20%~30%的速度遞增。
手外科現有129 張床位,76 位醫療護理人員,是世界上少有的以急診手外傷治療和功能重建而聞名的臨床中心。目前已完成世界首例同體異位斷足再植術,3 例十指離斷再植手術,在國內率先開展手部支具康復治療系統,組建全國手外科學組。醫院陸續為全國培養手外科醫生3000 余名,被譽為“中國手外科醫生的搖籃和發源地”,如醫學界最高榮譽“人民好醫生”獲得者韋加寧、手外科主任田光磊等。
2005 年,經過10 多年的臨床積累,醫院運動損傷科正式成立并成為國家體育總局指定運動員就醫單位?,F有48 張病床,醫生13 人,包括主任醫師2 人,副主任醫師3 人。目前以膝、肩、肘、髖、踝關節運動傷病為主體開展較大規模的關節鏡和切開手術,年手術量近2000 例,為北京市創傷燒傷搶救中心成功搶救燒傷面積達80%的患者幾百例,總治愈率達90%以上。醫院受衛生部委托承辦骨科燒傷科進修班,已培養進修醫生5000 余人。
2003 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戰役,考驗了團隊的力量。在醫院領導班子的帶領下,醫務人員轉戰402 醫院,創造了“零”死亡的奇跡。面對恐懼、感染和死亡,共產黨員出現在生死第一線,從沒有硝煙的戰火洗禮中走來的一幕幕至今令人難忘。
2008 年的北京奧運會讓世界了解了中國,醫院的200 多名志愿者在競賽場館、訓練場館和興奮劑檢測中以出色的醫療服務給世界留下了一張北京積水潭醫院的名片。醫療經理梁學亞榮獲“北京十大志愿者”的光榮稱號。
2009 年,玉樹地震發生后,醫院派出了專家組,他們克服高原缺氧和寒冷的困難,兩次進入海拔4200 米的玉樹地區,翻越海拔5267 米的巴顏喀山,巡診19 家醫院,會診傷員2000 多例,完成重大手術5 例,受到了衛生部和青海省衛生廳的高度贊揚。創傷骨科主任、副院長蔣協遠榮獲全國抗震救災模范光榮稱號。
赴北京市延慶縣千家店鎮菜木溝村“送溫暖、送健康”活動,是醫院黨委創建的“崇高的傳承”品牌項目的一項重要內容,自2007 年以來已連續開展5 年,受到了當地群眾的熱烈歡迎,并被北京市衛生局評為“最佳品牌項目”。5 年來,醫院領導、專家、年輕黨團員和要求進步的積極分子等幾百名人員赴當地為老百姓提供了幾千人次的醫療服務,并送去了上萬元的藥品和生活用品。
2001 年,我國第一個“骨科培訓中心”在醫院成立。2007 年12 月,我國第一個分子骨科實驗室在醫院投入使用。2008 年,醫院所設亞洲最大的數字化手術室開始接待患者。同年,醫院年手術量達到33176 例,居亞洲之首。2008 年9 月,經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與香港骨科醫學院聯合認證的首家積水潭骨科??漆t師培訓中心成立。
2010 年,北京積水潭醫院清華骨科學院成立。同年在積水潭骨科論壇(JOF)、北京骨科年會(BOA)和第三屆亞太地區脊柱外科論壇、脊柱脊髓會、中華醫學會骨科年會(COA)上,北京積水潭醫院專家和參會代表為北京乃至全國骨科學術發展搭建了高端的交流平臺,使醫院成為培養中國骨科醫師的搖籃和中國骨科的航空母艦。
多年來,醫院以顯著的醫療特色和醫、教、研、防成為北京大學第四臨床醫學院。目前設有職能處室16 個,擁有一名工程院院士,200 多名專家級醫師,床位1500 張,其中,北京積水潭院區床位1000 張,回龍觀院區床位500 張,且回龍觀社區服務部已開診一年余,與社區醫療中心的一體化醫療模式的優勢正在顯現。

▲首任院長孟繼懋(前排左一)及醫務人員與外國專家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