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英
膝關節鏡后患者可發生膝關節劇烈疼痛,并可持續48 h以上,疼痛使患者恐懼,限制了患者的活動,影響愈后。因此探索有效的而不良反應少的鎮痛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大量研究表明,膝關節鏡術后關節腔內注射局麻藥可以提供早期的鎮痛,我們研究發現臂叢N阻滯加用地塞米松和小劑量嗎啡用于上肢手術后鎮痛,鎮痛時間長,效果好,不良反應?。?]。本研究對地塞米松加羅哌卡因配伍關節內注射用于膝關節鏡手術后鎮痛的效果和不良反應進行了觀察。
1.1 一般資料 選擇ASAⅠ~Ⅱ級擇期腰麻下行單側膝關節鏡手術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在手術前24 h內無服用鎮痛藥物史。男36例,女24例,年齡24~63歲,體重49~84 kg,手術時間40 ~85 min。
1.2 方法 將患者隨機分為A、B組,每組30例。經L3-4間隙行腰麻穿刺,布比卡因量均為15 mg,手術結束時放止血帶前10 min分別向關節腔內注射:A組地塞米松5 mg+0.894%羅哌卡因4 ml;B組0.894%羅哌卡因5 ml;術后所有患者均不用其他鎮痛鎮靜。給藥后8、24、36、48 h在患者雙足站立,膝關節伸展狀態下行視覺模擬評分(VAS),分值為0~10分,評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劇烈。采用SPSS 1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年齡、體重、手術時間等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所有病例中麻醉效果滿意。在關節腔內注射藥后8、24、36和48 h分別對患者進行VAS評分,評分結果如表所示;A組VAS評分顯著低于B組(P<0.05或P<0.01);術后48 hr內所有患者均未出現局麻藥中毒等不良反應。
表1 視覺模擬評分(VAS)結果(±s)

表1 視覺模擬評分(VAS)結果(±s)
注:△P<0.05,△△ P<0.01
組別注藥后時間(h)8 24 36 48 A 組(n=30) 0.70±0.20*△ 0.60±0.20*△ 0.60±0.10*△△ 0.50±1.10*△△B組(n=30) 1.90±1.10** 1.70±1.00** 2.70±1.20*2.60±1.20
羅哌卡因是一種新型的酰胺類局麻藥,具有心臟毒性低,同時有收縮血管的作用,還可產生運動-感覺分離阻滯,因不易形成半抗原,而極少出現變態反應[2]。在離體大鼠實驗模型上發現,低濃度羅哌卡因較同濃度的布比卡因更易阻滯A和C纖維,高濃度時兩者藥效相似[3],并且其獨有的作用人體黏膜細胞抗炎作用加強了術后24 h以后的鎮痛作用。同時0.25%羅哌卡因就具有收縮局部血管作用,有利于減少藥液吸收入血而多數存在關節腔,發揮鎮痛作用。國外有報道,羅哌卡因的大濃度量,可以加強術后24、48 h鎮痛效果關節鏡手術后給予關節腔內注射羅派卡因,羅派卡因可直接作用于關節腔內N阻斷疼痛。
近年來研究地塞米松能顯著延長硬膜外,臂叢陰滯時布比卡因和嗎啡的鎮痛時間,增強其鎮痛作用。本研究I組使用地塞米松加羅派卡因關節腔內注射后,48 h內VAS評分均較Ⅱ組小,且無不良反應,站立時基本無膝關節的疼痛感,取得了理想的鎮痛效果,這證明地塞米松亦可延長羅哌卡因在關節腔內的鎮痛作用,增強其鎮痛作用。地塞米松和羅哌卡因配伍所顯示的長效術后鎮痛作用,其機制可能是其抗炎作用機制鎮痛抗水腫且收縮血管作用與羅派卡因的鎮痛作用起協同作用的結果。
本實驗研究表明,膝關節腔內注入地塞米松加羅哌卡因用于膝關節手術后的鎮痛,具有效果好,便于護理和患者早期活動等優點,且實施方法簡單,無使用麻醉性鎮痛藥引起的惡心、嘔吐、皮膚瘙癢等副作用,可以推廣使用。
[1] 盧尚亭,李愛榮.臂叢神經阻滯加用地塞米松和小劑量嗎啡用于術后鎮痛效果觀察.海南醫學,2002,173:12-13.
[2] 王振猛,曹云飛,孫天寶,等.局部府邸新進展//麻醉與復蘇新證.上海.第二醫大學出版社,2001:6.
[3] 王明山.羅哌卡因的藥理特點.國外醫學麻醉與復蘇有冊,1998,19:22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