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 江亓佳
淺談中專語文教學的目標與方向
黑龍 江亓佳
在職業技術教育逐步成為人才培養的熱門話題時,中等職業學校也在通過自身的改革,逐步適應社會對中職教育的要求。在改革中,曾為教學主科目的語文,更是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首先,大眾輿論的影響。學生對語文教育作用的漠視,改革中部分教師對語文學科功能性認識的偏頗,使語文逐步走向可有可無的境地。其次,學生生源的變化和中職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教學如果再按照以往循規蹈矩的教育方式將不符合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面對以上情況,作為一名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師,打破常規、另辟蹊徑的改革固然重要,但首先要為未來的中職語文教育定位,只有掌握了新形勢下語文教學的發展方向,才能在改革中,有目標,有計劃的使語文課程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
語文是一門在積累中不斷成長的課程,它內在的養分不光可以使學生獲得文學上的知識,讓學生體會文學中的飽藏的歷史、文化、思想。更能獲得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中等職業教育的目標是使學生在三年的學習中掌握足夠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語文既不是點鈔,也不是速算,在中專生的學習生涯中將發揮什么作用呢?
葉圣陶曾說過:“我們鑒賞文藝,最大目的是接受美感經驗,得到人生的受用。”作為中專生來說,個人的態度,情緒、心境、審美情趣甚至人生觀、價值觀在中專階段不斷的成熟,并即將通過三年的學習邁向社會。那么,在教學活動中注重培養學生體驗生活的“美”,引導學生像作者那樣積極觀察,深入思考,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心靈去感悟就尤為重要。通過討論分析得出生活中的美與丑,真與善。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質,正確認識社會、人生和自我。通過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積極健康的情感。
愛因斯坦說過:“學校培養出來的不是某一方面的專家,而是一個和諧的人。”一篇文章的文字和語言就是作者的心靈體會,情感的集合。那么,語文教育說到底應該是一種思維啟迪,是情感教育。
在中專語文教學中,我們往往發現,學生在情感方面的盲點。因此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開發利用情感因素,使情感成為學生智力的催化劑和學習的原動力,讓學生學會用心感受生活。比如:《致大海》中普希金對自由的珍惜與渴望,讓學生學會珍惜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事,從朱自清的愛國主義精神里,讓學生們感悟到奉獻的偉大與可貴。在“披文入情”中把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情感披露出來,以情動人的同時,讓學生懂得情感什么是,如何去對待它,更讓學生懂得學習、生活中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中專生基礎較差,在初中及中考的失敗中,已經失去了學習的信心和勇氣。所以在學習過程中經常表現出一種被動的態度,在課堂上思考不積極,消極懈怠。這時,即使教師把容納畢生所學的書籍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也無心翻閱。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興趣是人們認識世界、渴望獲得文化科學知識、不斷探求真理而帶有主觀色彩的意向活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學生來說,當他們對學習重新產生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使學生對知識、對自己的未來產生濃厚的興趣,求知欲會帶著他們找到打開未來之門的鑰匙。當學生在興趣中汲取大量知識的同時,也就逐漸的重塑了自信。同時,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不光可以成就一個學生的學業,更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給他注入新的血液。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在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游離于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中專生在掌握專業操作技能的同時,大多數語文基礎很差,讀文章讀不懂、說感受無重點、寫文章錯字多。而聽說讀寫能力及基本功的訓練,重在培養學生語言文字應用、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的能力,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使學生具備從事職業生涯必需、夠用的語文能力。
在中專語文教學中,教師了解掌握學生實際情況,重視學生發展,對學生施以情感的啟迪,讓學生學會用心去感悟生活的真諦,給學生機會讓他施展才能。把教與學兩方面結合起來形成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合力,語文課堂將回復已有的活力,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商務學校)

(編輯 李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