笪秉宏,余治國
(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人文管理系,安徽蕪湖241000)
基于種群模型的蕪湖汽車產業集群的發展策略研究*
笪秉宏,余治國
(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人文管理系,安徽蕪湖241000)
區域經濟發展是一個經濟與社會各個方面都發生深刻變化的過程。其中最為根本的決定因素是創新。在現代經濟中,產業集群中的自發創新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關鍵性的作用。因此,蕪湖汽車產業集群的發展對蕪湖區域經濟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嚴格來說,蕪湖汽車產業集群僅是一個雛形,尚未發揮產業集群的集聚創新效應。中心-衛星種群修正模型作為工具可以分析蕪湖產業集群演化的過程與決定因素,同時結合蕪湖汽車產業集群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可以對蕪湖市汽車產業集群的發展提供構建思路與建議。
創新;產業集群;企業種群;政府政策
區域經濟發展是一個地區社會生活中的各個方面與層次發生深刻變化的過程。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其中最為根本的改變主要是區域經濟結構、生產組織、知識創新等經濟基礎的變化。熊彼特指出,經濟發展并非從外部強加于它的,而是從內部自行發生的變化(這是一個部分或全部組織的信息均由構成組織元素的自我支持的自組織過程),經濟發展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創新,而創新是不斷地從內部革新經濟結構的一種創造性的破壞過程[1]。創新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根本驅動力。
然而,創新并不是由單個企業完成。現代經濟中的關鍵創新主要由產業集群完成。所謂產業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領域內互相聯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機構集合,產業集群包括一批對競爭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聯系的產業和其他實體,產業集群經常向下延伸至銷售渠道和客戶,并側面擴展到輔助性產品的制造商,以及與技能技術或投入相關的產業公司[2]。
邁克爾·波特指出:集群包括一連串上、中、下游產業以及其他企業或機構,這些產業、企業或是機構對于競爭都很重要,它們包括了零件、設備、服務等特殊原料的供應商以及特殊基礎建設的提供者。集群通常會向下延伸到下游的通路和顧客上,也會延伸到互補性產品的制造商以及和本產業有關的技能、科技或是共同原料等方面的公司上。集群還包括了政府和其他機構——像大學、制定標準的機構、職業訓練中心以及貿易組織等——以提供專業的訓練、教育、資訊、研究以及技術支援[3]。產業集群中所存在的大量企業和研究機構,一旦形成學習、交流和進步的共生機制后,就能通過地理位置上的集中或靠近,產生創新聚集效應,吸引區外的技術、資本和勞動等經濟資源向集群所在區域集中,為本地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要素條件[2],從而獲得創新優勢。因此,對于區域經濟發展而言,產業集群具有核心地位。
起步于1997年的蕪湖市汽車產業,在地域空間上以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中心,涉及周邊城市及附近鄉鎮,形成以奇瑞公司為核心的300多家整車及零部件配套企業,其中位于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企業有40余家,構成了一個較完整的汽車產業鏈,對蕪湖市經濟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對此,有學者認為,“蕪湖積聚了一批以奇瑞整車生產為核心的汽車及其零部件生產企業,產業積聚非常明顯”[4]。我們認為,蕪湖市汽車產業集群尚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汽車產業集群,只是汽車生產的地域集中,并未形成集聚創新效應。

圖1 蕪湖汽車產業集群結構
如圖1所示的汽車產業集群結構,蕪湖市汽車產業集群主要以奇瑞為核心構成一個尚待完善的產業集群雛形,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在蕪湖市汽車產業發展中,地方政府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蕪湖汽車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輝煌成就與安徽省及蕪湖市地方政府的有力推動密不可分。地方政府在地方產業政策、基礎設施建設、重大項目引進、配套資金籌措等重要方面起著主要作用。
2.關鍵供應商企業主要來源于省外資本。如圖1所示的供應商I并不是以奇瑞為核心的汽車零配件生產商,如西門子VDO、意大利菲亞特馬瑞利、德國博世、美國里爾等企業對奇瑞公司具有很強的談判與博弈能力。如圖1所示的供應商II主要以奇瑞為核心的本地企業,如鶴安座椅、奇瑞科技等企業。
3.企業規模較小,企業技術含量較低,集群競爭力不足。據調研[5],企業平均凈資產為1989萬元,約80%的企業為低于平均凈資產的中小規模企業,高于平均凈資產的企業則主要是供應商I類型的企業,約占全部企業的20.4%,其中凈資產超過5000萬元的僅有15家,僅占全部企業的8.3%。
據調研[5],從企業原始技術開發商的來源看,來自省外的比例達66%,區域汽車零部件產業還在較大程度上依賴于省外原始技術的支持。如表1所示,科技含量越高,附加值越高。據調研[5],盡管蕪湖汽車產業集群中的供應商II的產品種類較多,但主要產品仍然集中在一些低附加值的部件,如車身內飾件、底盤件、制動泵、密封件等。而供應商I來蕪投資的高技術產品,只在區域內完成附加值較低的最后幾道工序,其產品核心部件和研發還主要依靠外地采購或母廠提供,附加值較高的零部件并未在集群區域內生產。

表1 主要汽車零部件按科技含量分類表[6]
4.集群企業配套率低,研發能力弱,專業人才嚴重不足,產學研體系聯系松散。集群內供應商II類型的企業還主要以低水平、低集成的傳統機械加工零部件為主,無法提供模塊化供貨,標準化生產程度低,產品的質量和性能穩定性較差。奇瑞公司區域內的配套率僅為30%[5]。多數供應商與奇瑞之間只是松散的市場關系,并未形成集群內的合作戰略關系。集群企業的科技研發實力較弱,多不具備獨立研發的能力。
蕪湖及皖南以至于整個安徽地區自古就為人才輩出的人力資源發達地區,但高潛質的人力資源儲備卻無法有效轉化為集群發展急需的高技術人才,人才短缺成為制約集群發展的重要因素。如圖1所示,集群區域內的教育研究機構只有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工程大學、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等寥寥可數的幾所與汽車有關的工科高校,遠滿足不了集群發展對汽車研發與人才的需求。同時,大部分企業的創新動力不足,創新投入較低,與教育研發機構聯系不夠,陷入低層次的低利潤率、低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模式中。
產業集群可以分為以底特律汽車城為代表中心-衛星模型與以豐田汽車為代表的模塊化網絡模型。中心-衛星式的產業集群主要由于某一個核心企業的成功經營而吸引其他同行業的企業及相關性產業的企業加入,從而形成主導企業與衛星企業之間的穩定集群狀態[7,8]。由于前述的各種條件所限,以奇瑞為核心的蕪湖汽車產業集群發展趨勢應為典型的中心-衛星式種群結構。由于地區分割與信貸、財政資源的限制,奇瑞這樣的主導企業受到外部資源的限制,但當奇瑞充分發展時,衛星或半衛星企業所需的資源不僅可以利用區域內的資源儲備,也可以從外部引入。由此,可以對標準的中心-衛星種群共生模型進行修正,該修正模型能夠較好地描繪蕪湖汽車產業集群的發展的趨勢與軌跡。
不妨設區域主導企業的產出規模為x1(t),區域內半衛星式企業供應商I的產出規模為x2(t),區域衛星式企業供應商II的產出規模為x3(t)。在沒有區域供應商I和II的情況下,主導企業能夠自我發展,區域中只有主導企業時,產出規模滿足邏輯斯蒂方程:

其中,r1表示主導企業所在汽車行業的平均產出增長率;在給定時間與區域內,產業集群所能利用的各種要素稟賦不變時,將各種生產要素有效組合并充分應用的這種狀態為自然狀態,在該狀態下主導的潛在極限產量為N1;t表示時間。
供應商II的生產與發展主要依靠主導企業,因此,供應商II的產出規模的變化與主導企業的產出規模成正比,當主導企業不存在時則日趨萎縮,同時,各種生產要素可以從區域外部流入,緩解資源的限制,其產出規模為:

其中,δ3、r3為外生變量。
供應商I類型的企業產出規模不僅取決于主導企業,也取決于該集群外的其他客戶企業,為簡化起見,不妨假設由集群外部客戶決定的產出規模不變,因此,其產出規模的變化僅與該集群主導企業的產出規模相關:

其中,δ2、r2為外生變量。
為簡化起見,不妨將供應商I產出規模與主導企業相關的那部分也看成與供應商II相同,將供應商I并入供應商II。若δ2與δ3不等,供應商I部分并入供應商II,則總的外生變量δ'3仍然用δ3表示。以外資為主的供應商I的δ12應小于供應商II的δ13,原因在于供應商II與主導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更加緊密,而供應商I的發展并不依賴于主導企業的發展壯大,在技術與管理上對主導企業的影響不大,因此與供應商的合作關系并不緊密。一些國外知名的零配件生產商只將一些技術含量不高的工序放在蕪湖加工就是其表現。由于衛星或半衛星企業加入集群對主導企業具有促進作用,此時主導企業的產出規模為:

其中,δ13為外生變量。
在這種產業集群共生結構中,綜合式(2)和式(4),當集群達到穩定狀態時,集群內企業的產出規模不變,則:

從而,解得均衡點:

再由x1>0,x3>0,可得:

對式(1)-(7)進行分析,可得:
1.r1越大,x1產出規模越高。即汽車行業增長越快,對于汽車產業集群的發展越有利。
2.N1越大,x1產出規模越高。即以政府為主導的資源投入越多,對于汽車產業集群的發展越有利。
3.x1產出規模越高,x2產出規模越高。即集群中主導企業的產出規模越高,集群中其他企業的產出規模越高。但供應商I類型的企業受集群主導企業的影響較小。
4.在滿足式(7)的條件下,δ3越小,x1產出規模越高。即主導企業對集群中其他企業的影響越大,集群越得到充分發展。
5.在滿足式(7)的條件下,δ13越小,x1產出規模越高。即集群中的其他企業對主導企業影響越大,集群越得到充分發展。
在技術與管理創新方面具有自組織、自生長、自復制與自適應的特征是汽車產業集群形成的標志。盡管蕪湖汽車產業集群僅是一個雛形,但在已有規模上發展出內在的自發創新功能并非難事。由中心-衛星式產業集群種群修正模型的分析,結合蕪湖汽車產業集群的現狀,對于蕪湖汽車產業集群的發展,我們可以得到如下的結論與建議:
(一) 不能依賴于招商引資與國外技術,要形成以奇瑞為重中之重的自主創新能力。創新能力的關鍵在于緘默知識,這只能在自主創新的實踐中通過“干中學”逐漸積累與形成,因此不宜將“造不如招(商),招不如買”作為發展思路。蕪湖汽車產業集群中的供應商II過于弱小,不宜為將集群創新能力的培育重心放在集群配套企業上。集群創新的培育應以具備一定創新能力的奇瑞作為重心,在人才政策、資金籌措與市場銷售上給予更大力度的扶持,比如我國政府可以仿效韓國、印度,政府用車的采購只面對民族性的自主品牌。只要作為集群主導企業的奇瑞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時,集群中供應商II的創新能力必然通過知識的溢出效應和學習效應得到相應提高。
(二) 有效整合配套企業,建立集群的公共平臺,形成供應商II與主導企業之間良性的正反饋機制。通過兼并、重組、聯合,擴大集群中現有配套企業的生產規模,組建集團,培育大型骨干企業,提高生產集中度與技術附加值,強化集群競爭優勢。集群中的企業要保持長期穩定的供應關系,要以奇瑞為核心,吸收配套企業形成緊密而廣泛的協作網。奇瑞與其配套網絡要形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共同進退的緊密協作關系。國外跨國汽車集團對發展中國家的市場掠奪就是在整車廠與零配件配套廠商共進退的密切協作下完成的,蕪湖汽車產業集群供應商I中有很大一部分企業就從屬于這樣的跨國巨鱷。此外,政府要起到牽線搭橋的作用,促進成立以主導企業為核心的中介機構來為集群整體服務。如可以幫助集群企業中相關的技術、管理人員形成各種正式或非正式的活動,以促進技術之間的相互交流與擴散。
(三) 加大區域內汽車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加強區域內教育研究機構與企業的聯系,形成緊密而有效的“產學研”一體化機制。由于目前區域內大學、研究所的教育研究能力較為薄弱,在人才培養與資金投入上需要大力扶持區域內部分高校汽車及其相關專業的發展。如政府可以通過建立公共交流平臺,促進高校與企業的經常性交流與反饋,通過教育研究機構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來有效解決企業實際問題,這不僅能夠提高教育研究機構本身的競爭能力,還能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形成在人才交流、技術研發、人才教育上的良性循環。
參看文獻:
[1]約瑟夫·熊彼特.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M].吳良健,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2]王緝慈.創新的空間[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3]Porter M E.Clusters and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11).
[4]孫東升.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以安徽蕪湖奇瑞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群為例[J].經濟研究參考,2005,(69).
[5]談祚龍,潘君齊.蕪湖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現狀調查[EB/OL].蕪湖決策信息網,2008-08-08.
[6]莊繼德.汽車零部件系統工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1999.
[7]王海光.企業集群共生治理的模式及演進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8]張東風.基于復雜性理論的企業集群成長與創新系統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責任編校:譚緯緯)
F062.9
A
1008-4681(2011)01-0027-03
2010-09-05
蕪湖市科技計劃項目,編號:蕪科軟9(2010年)。
笪秉宏(1968-),男,安徽蕪湖人,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人文管理系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經濟預測與分析。余治國(1978-),男,安徽蕪湖人,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人文管理系講師。研究方向:管理科學和宏觀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