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立虎 閆亮亮 方百會 肖 坤 冮 鵬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石油工程學院)
關于石油工程學院本科生就業工作的幾點思考
◆曹立虎 閆亮亮 方百會 肖 坤 冮 鵬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石油工程學院)
石油是國家的重要戰略物資,直接影響到國家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根據石油行業的特點,鼓勵和引導高層次石油工程專業畢業生到基層、到西部、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滿足石油企業對人才的迫切需求,同時鼓勵石油工程專業畢業生為祖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石油工程 本科生 就業
石油是國家的重要戰略物資,直接影響到國家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石油高校培養的石油工程專業畢業生是我國石油工業的主要專門技術人才。多年來,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石油工程學院始終堅持“以石油石化需求為主導”,在學生思想教育方面堅持對學生進行“學石油,愛石油,獻身石油”的教育,在就業工作中堅持“獻身石油工業是石油工程專業畢業生的永恒主題”的指導思想。把石油急需的優秀人才引導到石油工業急需的崗位上,體現“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發展”的思想,是對石油工業的貢獻,同時有利于學院的長遠發展。
學院領導十分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始終堅持正確導向,堅持服從和服務于石油工業持續發展的大局,確保畢業生為祖國的石油工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能源是國家經濟和社會安全的重要物質保障。隨著國際形勢的發展,中國的石油安全面臨嚴峻挑戰。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對石油的需求不斷增加。而石油石化企業大部分遠離中心城市,工作環境相對較差,特別是分布在沙漠戈壁之中的西部油田,生活工作條件就更為艱苦。隨著石油石化海外市場的拓展及海洋石油勘探開發力度的加大,企業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如何引導石油工程專業畢業生到基層去、到艱苦地方去、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成為擺在學院就業指導工作面前的重要任務。
受升學、高考等影響,我國的學校教育歷來重視對學生知識的灌輸和能力的培養,而誠信等德育教育無形中受到忽視,隨著近幾年就業壓力的增大,高校對學生的教育也越來越傾向于實用性,以解決就業為第一目標,對誠信這種精神層面的教育往往不自覺有所放松,一些高校甚至在無意中“縱容”了學生的違約行為,導致違約現象蔓延。因此,要加強誠信教育,讓學生明確市場經濟是一種有序的經濟,而這種“有序”則是通過信用和法制來維系的,信用是法制的提和基礎,信用是市場經濟重要的通行證。而且對畢業生的誠信教育不能等到畢業時才進行,必須提前滲透到教學、生活、管理等各個環節和過程,應貫穿大學生活始終,做到常抓不懈。
傳統的就業指導通常放在大學四年級,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聽完指導,馬上就可以進行實際應用。事實證明,學生的職業理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確定的,在短時間內要求學生完成職業生涯設計,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這顯然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性和投機性。所以就業指導教育必須搶前抓早,貫穿始終。
就業指導應該是貫穿于整個大學期間的。我們可以在大學四年中逐步遞進地開設一些職業指導方面的課程,如一年級可以開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本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現狀和前景分析”、“大學生應具備的能力與素質”等方面的專題講座,使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二年級可以開設“就業觀念”、“就業心理素質”等方面的專題講座,使學生對求職和就業有一個基本的心理準備;三年級可以開設“求職技巧”、“就業法律知識”等方面的專題講座,使學生提早進入求職和就業的狀態;四年級可以即時地開展一些有關就業政策和就業信息的指導,使學生對就業路徑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從而能有條不紊地完成好擇業和就業這一重要任務。這些課程可以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詢等有機地結合起來,貫穿于大學四年思政教育的體系。
教育畢業生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是我們的責任。事業是大學生擇業的永恒主題,基層是大學生成才的必由之路。新生入學第一堂課就是石油工業歷史傳統和形勢教育。石油工業寶貴的精神財富和資源,成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動教材。畢業生對條件艱苦但又十分需要人才的西部油田、邊遠地區的工作態度,最能集中體現教育的成效。
學院應不定期地組織專題講座,通過講座,引導畢業生樹立石油行業工作的苦樂觀、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就業觀,提高學生的擇業信心,教育學生擺正自己的位置,到祖國石油事業需要的地方就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社會實踐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徑,也是學生認識社會、了解社會、為自己的就業準確定位的有效渠道。所以,就業指導教育必須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通過校外實習基地的實踐鍛煉,對于培養學生科研型學習習慣,鼓勵學科間的交叉滲透,同時利用所學的知識投身于科學研究和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加強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起著良好的引導作用,為學生畢業后的工作和自主創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長期以來,我院一直注重社會實踐,多次組織學生深入油田基層,通過參觀學習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油田,更真實的感受石油精神。社會實踐活動,也是為即將走入工作崗位的學生開展的一次“零距離”的就業指導課,為即將奔赴油田的學生堅定地走好第一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以中石化東北油氣分公司(如圖1)為例,據統計,我院07、08屆畢業生均無學生到該公司就業,08年7月份赴東北油氣分公司社會實踐后,09屆畢業生中有2名本科生和1名研究生到該公司參加了工作,突破了0的記錄。

圖1 石油工程學院畢業生簽約中石化東北局統計分析

圖2 石油工程學院畢業生簽約中原油田統計分析
09年7月份赴中原油田社會實踐的成果也很顯著,除中原油田訂單班外,我院07、08、09屆到中原油田就業人數分別為:3人、1人、2人,而2010屆畢業生目前已有11人到中原油田就業(如圖2)。
堅持就業市場與人才培養相結合的理念,使就業教育更加關注社會需求。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教育和引導學生把實現個人價值與國家和社會需要結合起來,以國家經濟建設和石油石化行業的發展為己任,在接觸優秀企業的過程中開闊眼界、更新觀念、提升素質、鍛煉能力、增長智慧。邀請來自國內外知名企業的職業經理人、職場新人以及教育界專業人士,從職業規劃、實習求職、職業素質等方面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了解領先企業的多元文化和理念,增強對職場真實含義的理解、把握和規劃能力,使學生素質培養更加滿足社會需求。
在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今天,各石油院校均出現了一定的就業壓力,面臨的問題也基本相同。在這種情況下,院校應該積極開展畢業生就業觀念教育,指導畢業生務實理性地面對就業問題。引導畢業生改變固有的觀念,去掉束縛自己就業的思想包袱,把自己的命運和祖國的命運聯系在一起,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到能施展自己才華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