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劉麗梅 侯彥明
黑龍江省新農村建設環境下對經濟管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黑龍江 劉麗梅 侯彥明
黑龍江省“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緊緊圍繞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充分發揮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各類職業學校和培訓機構的主渠道作用,以服務“三農”為基本宗旨,構建以黑龍江省農村經濟管理和農業企事業單位為服務對象,面向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管理、農產品營銷與代理、鄉村行政管理、農業企業管理等工作崗位,為新農村建設及農業產前、產中和產后經營環節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管理人才。
摘要:新農村建設;經濟管理;應用型人才
黑龍江省是我國的農業大省,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肩負著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發展現代農業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使命。全省共有農業人口1800萬,占總人口的近一半,農村勞動力資源總量為1079萬人,農村從業人員979萬,他們是黑龍江省發展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
近幾年來,在黑龍江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全省職業教育對農村應用型人才培養培訓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為我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村應用人才開發培養的質量。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把加強職業教育作為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強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統籌,促進農科教結合。強化職業教育資源的統籌協調和綜合利用,推進城鄉、區域合作,增強服務“三農”能力。加強涉農專業建設,加大培養適應農業和農村發展需要的專業人才力度。
新農村建設需要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落點在“村”,重點在“農民”,為的是農民,靠的也是農民。農民的文化素質、技術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決定新農村建設的興衰成敗。農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力軍,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是將農村巨大的剩余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的根本途徑。
黑龍江省從2003年啟動“村村大學生計劃”,實行“村來村去”,不遷移戶口,不改變現有身份。各培養高校按照農村的實際需求制定培養方案,主要突出培養具有從事所學專業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門知識,較強的技術應用和實踐能力,了解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村發展的基本知識,既能把握農村區域經濟總體發展,又掌握專業實用技術、技能,服務于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擴大農業產業化規模、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應用型人才。
為切實推進農村應用型人才開發工作,我省在面向三農服務,以建設新農村為主線,對農村人才的培養模式主要有網絡模式、短平快培訓、校會戶聯動、站校所聯手等6種為農服務模式和訂單培訓、能人帶動、跟蹤拉動等10種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模式。發揮職業教育為三農服務工作,培養一大批懂技術、會經營,扎根農村、服務“三農”的農經管應用型人才。
這一類人才要求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多種專業知識,并具有熱愛農村、熱愛農業的優秀思想品質,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復合型人才,這種人才農村的需要量最大。
目前我國鄉鎮公務員中,中專以下學歷占70%以上,領導干部中,中專以下學歷占60%。農村基層管理人員的文化程度不高,管理水平較低。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對農村管理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農村需要一大批思想解放、勇于實踐、政治素質高、有文化、有技術、懂管理的高素質管理隊伍。
隨著我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的全面推進,“八大經濟區”、“十大工程”的建設,會帶動我省農村城鎮化、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產業結構不斷調整,技術不斷升級,我省各地農村必須要有大批與之相適應的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和經貿人才,要求這些人才既要有較高的實踐技能,又要有農業企業管理、營銷等方面的知識。提高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還必須要有大批懂得外貿知識和經營的人才。
這是未來農村人才的主體,也是農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主要目的和方向。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以往的小農生產的經營方式已完全不能適應現代農業的要求。未來的農村勞動者要求熱愛農業、思想活躍、勇于創新、有理想、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能致富。
農村經紀人是活躍在農村經濟領域,以收取傭金為目的,為促成他人交易而從事農產品產加銷中介服務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是農業管理部門與廣大農戶之間宣傳落實農業方針政策的橋梁,是農業生產者與農產品市場聯系的紐帶。農村經紀人不僅要有市場經濟、法規政策、經營管理和國際貿易等方面的業務素質和服務技能,而且還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誠實守信、合法經營。
黑龍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十二五”時期,經濟建設以“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為引領,圍繞加快發展新型產業以促進全省實現跨越式發展;哈爾濱市提出“北躍、南拓、中興、強縣”的發展戰略,必然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應用型人才是新農村的生力軍,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農村應用型人才就是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主要力量。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對經濟管理應用型人才是農村經營管理和行政管理人才要求具有現代經營與管理知識、具有市場理念,有開拓精神,懂經營、善管理的農業產業的經營者與農村行政管理者?,F代農業的發展和農業產業化強調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經營,而我省目前以家庭為單位分散生產和經營的農業生產現狀,影響生產效率。因此,需要大量的經營管理人才去做好產后服務、開拓市場、提供信息、促進銷售,從而帶動農業生產和產業化經營。當前農村需要有技術、有魄力、有眼光具備較強管理、溝通協調能力的農村經濟管理人才。
黑龍江省培養經濟管理應用型人才依據黑龍江省產業發展趨勢,區域經濟發展脈絡,農村一線實際需求,培訓農產品經紀人、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等經營管理人才,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所謂“定制式”,主要是針對農村人才圍繞以下幾方面進行培養:在農業產業化方面,圍繞推進農產品加工項目,重點突出農業產業化經營管理、農村股份合作制企業經營管理等知識培訓,培養一批有知識、懂經營、善管理的從業人員;在農業商品化方面,圍繞推進農產品商品化進程,重點突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管理、農產品新興流通業態連鎖經營等知識培訓,培養一批信息廣、思路寬、市場意識強的農村經營人員;在農業商品化方面,圍繞推進農產品商品化進程,重點突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管理、農產品新興流通業態連鎖經營等知識培訓,培養一批信息廣、思路寬、市場意識強的農村經營人員。
新農村建設已對農村領導者和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一定的文化素質,理論水平,還要求掌握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律,具有農村管理或城鄉企業管理經驗。要培養優秀的農村領導人才和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只靠政府層層選拔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優秀的領導人才和管理人才是經過多次理論和實踐反復培訓出來的。職業院校具有人才和教育資源優勢,有能力與地方政府聯合培養能適應農村經濟的農村企業管理人才。
搭建政策、環境、資金、項目、技術等多種平臺,引導、帶動大量的農村實用人才共同發揮作用,讓他們真正感到有為、有用、有效、有地位、有人格、有面子。以新農村建設為背景,依據農村實用人才的自身特點,挑選技術好、能力強的農村實用人才組成生產、加工、銷售等人才服務小組;以職業教育為支撐,培養適合農村經濟建設需要的懂管理、外貿知識,掌握農產品運營,熟悉物流、電子商務在農村運作模式,進一步提高農村實用人才服務群眾的能力,還十分注重把優秀農村實用人才選拔到村級班子中來,為他們更好地發揮作用提供廣闊的舞臺。

農民是新農村的主體,由于長期缺少教育和培訓,許多農民文化知識貧乏,生產技能低下,依然保持著傳統農民的生活方式。要進行新農村建設,必須提高廣大農民的素質,應培養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農民。地方高校在培育新型農民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應充分發揮地方高校的成人教育的特色,開展培訓新型農民工作。既要圍繞農業建設,向農民傳授現代農業適宜技術,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促進科學種田、科學養殖,切實把農業發展轉入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又要面向城鄉勞動力市場需求,對廣大農村勞動力進行培訓,結合職業教育突出經濟管理應用人才的培養,通過各種培訓班、短訓班,建立各種培訓基地,多層次、多形式地開展農村經濟管理方面的教育和培訓工作。
[1]劉彥隨.中國新農村建設創新理念與模式研究進展.地理研究,2008.
[2]賀聰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研究綜述.農業經濟問題,2006.
[3]肖建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人力資源思考.經濟師,2011.
[注]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廳高職高專院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新農村建設環境下高職經濟管理應用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項目編號:11535028)。
(作者單位:黑龍江農業工程職業學院)
(編輯 王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