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素素
(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江蘇南京210094)
CNKI數據庫中關于信息安全的文章的統計分析
左素素
(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江蘇南京210094)
對CNKI數據庫中從1999-2008年間收錄的信息安全的文章,運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分別對論文文獻量年代分布、論文期刊分布、論文著者分布及論文主題分布等方面進行統計分析。基于這種分析,總結出國內信息安全的研究狀況,以期為今后信息安全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信息安全;CNKI數據庫;統計分析
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也成為衡量國家綜合國力的一個重要參數。一方面,信息安全已上升為一個事關國家政治穩定、社會安定、經濟有序運行的全局性問題;另一方面,信息安全對政府部門、圖書館界和個人用戶來說其重要性也日益凸現。隨著來勢洶涌的網絡危機,信息安全問題已成為全社會關注和研究的焦點。為了更好地了解國內信息安全的研究狀況,嘗試用文獻計量學的原理與方法對1999-2008年期間國內所發表的有關信息安全的研究成果進行統計分析,為今后信息安全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統計數據來源于CNKI中的核心期刊(目前核心期刊論文是學術界公認的高水平論文,所以利用核心期刊論文來進行研究分析具有較高的可信度),對有關“信息安全”的論文進行了統計個分析。檢索日期為2009年10月7日。檢索時間段為1999-2008年。在CNKI的論文統計中,選取“篇名”為檢索入口,“信息安全”為檢索詞,“匹配”為“精確”,對1999-2008年間的論文進行檢索,檢索結果為557篇,實際確定關于“信息安全”的論文為543篇。
文獻的數量反映了該學科的研究水平和發展程度。因此,檢索出來的文獻數量不僅是對信息安全研究的歷史和現狀的直觀反映,而且,從這10年的文獻積累數據中,也可以對該研究領域的未來發展趨勢有所預測。[1]在此,將通過年代文獻量對樣本加以分析和說明。1999-2008各年度有關信息安全研究論文的年度文獻量分布如表1。
表1 信息安全文獻年度分布
由表1可以看出:①1999-2008年國內信息安全研究領域的論文數總體上呈逐年上升趨勢,且上升幅度較大,特別是2003年,比2002年增加了21篇,2007年發文104篇,達到峰值,占總發文量的19.15%。說明對該領域的研究已趨于成熟,2007年是我國信息安全研究的活躍期,達到了頂峰。但是其中也有下降的年度:2004年就比2003年少18篇;
②2008年的文獻量呈突然下降的趨勢,其發文量創有史以來最低。根據事物螺旋式上升的發展規律,可以預見相關研究雖然這二年處于低谷,但是下一個高峰正處于醞釀中。
通過對某領域研究論文所在期刊的分布進行分析,可了解該研究領域論文的空間分布特點和掌握該領域的主要學術期刊,為文獻的收集管理提供依據,為讀者提供指導,還可以反映各刊物的辦刊特點,指導刊物發展。筆者通過檢索、存盤并通過仔細地統計分析,發現547篇文章分布在近180多種期刊上。為了方便列舉,筆者選出發文量最多的前10種期刊進行統計分析。信息安全研究論文按期刊(發文量最多是前10種期刊)分布的排序見表2。
表2 1999 -2008年信息安全論文按期刊分布排名
表2顯示,《情報雜志》、《計算機工程與應用》等發文量前十名12種期刊的載文量占論文總數的39.41%,按照布拉德福劃分核心期刊的三區分法,這12種期刊處于信息安全研究的布拉德福核心區,是該領域的重要信息源。《情報雜志》刊載有關論文36篇,位居榜首,表明圖書館界的學術期刊在信息安全的信息交流與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位居第二的是《計算機工程與應用》,這說明計算機類的期刊業是研究信息安全論的發文的重要園地。如果要研究該領域,可著重參考這2種期刊。
通過論文作者分布分析,可以了解某領域的主要作者與核心作者群,有利于讀者了解某作者的研究情況,促進學術研究與交流,有利于了解某領域的研究狀況。
筆者對研究范圍內的543篇論文的作者進行統計分析,得到了表3和表4中的數據。
表3 核心作者的發文情況
1999-2008年共有517位作者發表了543篇研究論文,其中發表4篇以上論文的作者4人(見表3),發表3篇論文的作者2人,若界定發表3篇論文以上的作者為該領域的核心作者,則有6人是核心作者,占論文作者總數的1.2%,余下的511人發表的論文數位1篇或者2篇,占作者總數的98.8%。由此可見,信息安全的研究隊伍呈現多而散、多而不專的局面,絕大多少作者在信息安全方面沒有做到深入持久的研究。可見,今后需要加強這方面的研究隊伍的建設。發文量較多的核心作者蘇桂平與馮登國,前者主要從實踐上對信息安全進行探討,即探討信息安全技術中的隨機序列發生器的研制,而后者主要從理論上研究信息安全的現狀和未來趨勢,各有自己的研究特點。
論文合著是科研中的普遍現象,合著率為合著論文篇數與論文總數之比[2],合著率是衡量科研論文合作程度的重要指標。
表4可見,在543篇文章中有242篇是單個作者撰寫的論文,占論文總數的44.57%,余下301篇論文是二人以上合作撰寫的,即合作率為55.43%。由此可見,信息安全的研究領域里作者合著率還是相當高的。且每一次合作中的人數也是比較多的,最多達到六人,這說明合作中有小范圍的二人合作,也有較大范圍的多人合作。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由于信息安全的研究主要靠實踐去保障,而實踐靠單個人往往是很難做好的,需要多個人、多部門、多機構去共同完成。
表4 合著情況統計
筆者對研究范圍內的543篇論文的內容進行研究,根據主題歸納成以下大類(對于多主題的論文,根據內容重點歸入某一主題),具體情況見表5。
表5 信息安全論文的主題分布
表5顯示網絡信息安全的論文研究篇數最多,占總論文數的20.07%。可見網絡安全是信息安全中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也是當前信息安全領域中的研究熱點。近些年來,企業信息安全也是信息安全領域里關注比較多是一個熱門話題。企業信息安全的研究論文數量在總論文數中占的比例為13.44%。如今,人們特別是企業的領導人對企業的信息安全問題的關注達到了有史以來最高峰。據統計,一美元的IT投入中就有15美分是用于信息安全方面,安全員工的雇傭比率也是逐年攀升。可想而知,企業信息安全研究方面的論文數量在信息安全研究領域占有重要的位置。1999-2008年,信息安全技術研究的論文有62篇,占總論文數的11. 42%。這是因為信息安全技術是達到信息安全的有力保障。數字時代,圖書館和檔案館收藏資源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電子資源,如何保證這些數字資源的安全,就成為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和方向。所以,圖書館信息安全和檔案館信息安全方面的論文發文數非常多,二者的發文數占到了總論文數的13.44%。主題為信息安全評估、信息安全人才培養、信息安全環境研究、域外信息安全研究、信息安全綜述和其他主題的信息安全研究的論文的發文量雖然不大,但也占一定的比例,說明這些方面也被重視起來。
我國的信息安全發展環境和研究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諸多不足之處。我國信息安全研究的理論探討較多,雖然實踐研究正在日趨上升,但是信息安全技術力量薄弱,自主研發能力不強,而且信息安全產品和服務質量有待提高。[3]我國的信息安全研究和應用主要在國家的機密部門如軍事等領域。政府和機構還有企業對信息安全重視不夠,信息意識相對比較薄弱。信息安全工作的法律道德規范也有待完善。總之,信息時代,如何在充分利用信息化優勢的同時,更好地保護自身的信息資產,已經成為一個嚴峻的挑戰。因此對信息安全進行研究是非常有意義的。
[1]劉雅晴.LISA數據庫中關于信息經濟學的文章統計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06(7):102-104.
[2]陳峰.信息安全的研究現狀及發展[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77-80.
[3]崔光耀.以什么樣的視角看待信息安全問題[J].信息安全與通信保密,2006(3):1.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Essays on Info Security in CNKI Database
ZUO Su-su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4,China)
The paper make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essays on info security from CNKI database ranging from 1999 to 2008 by using bibliometrics.By analyzing distribution of years of literature quantity,journals,authors,themes,etc.,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ing situation of info security at home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reference and useful information for future study of info security.
information security;CNKI database;statistical analysis
TP 309.32
A
1672-2434(2011)02-0091-03
2010-10-28
左素素(1980-),女,館員,從事研究方向:信息資源安全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