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市立醫院(266071)楊一丁 李德愛 劉峙 武剛毅
山東省青島市海慈醫院(266033)張偉
山東中醫藥大學藥學院(250355)楊文婷
腦血管性頭痛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之一。我們使用院內制劑清腦鎮痛口服液治療缺血性腦血管性頭痛,并對患者治療前后頭痛的緩解程度、血脂指標變化和血液流變學指標變化進行觀察和初步研究,借此探討缺血性腦血管頭痛的理論依據和相關治療措施。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90例患者均為本院住院病
人,并在本院門診復診。其中男性31例,女性59例,年齡45歲~72歲,平均年齡57. 2歲。患者經診斷均為:缺血性腦血管性頭痛,排除感染性發熱疾病等,其中缺血性腦血管性頭痛合并或并發有腔隙性腦梗塞34例,高血壓41例,冠心病11例,糖尿病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高血脂癥。病程最短者18天、最長者16年。頭痛呈周期性、反復發作性,限于一側頭痛45例, 雙側頭痛33例,全頭痛12例。
1.2 診斷標準 患者符合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1],以及國際頭痛學會的分類診斷標準[2]。
1.3 選擇標準 選擇缺血性腦血管伴有頭痛者,排除其他疾病所引起的頭痛;排除血壓不能控制在160/100mmHg以下者;排除不合作或不能堅持連續治療者;排除血糖不能控制在10mmol/L以下者。入選患者隨機編為兩組即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均為45例。
附表1 治療組對照組治療前后血脂測定結果(±s) c/mmol·L-1

附表1 治療組對照組治療前后血脂測定結果(±s) c/mmol·L-1
治療組(n=45) 對照組(n=45)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TG 1.73±0.421.34±0.311.75±0.351.67±0.44 β-LP 5.44±0.574.62±0.485.45±0.245.21±0.49 TC 5.65±0.215.11±0.205.60±0.415.37±0.22 HDL-c 0.37±0.040.41±0.030.36±0.050.39±0.02 LDL-c 1.47±0.611.31±0.501.49±0.481.42±0.36 HDL-c/TC 0.180±0.10640.2255±0.0960.1731±0.10140.1942±0.1084 AI 4.50±3.333.72±2.0004.52±2.9594.13±2.112
附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測定結果(±s) c/mmol·L-1

附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測定結果(±s) c/mmol·L-1
治療組治療前后比較*P<0.05,**P<0.01;對照組治療前后比較△P>0.05
治療組(n=45) 對照組(n=45)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全血比黏度(高切) 6.34±0.436.25±0.31* 5.27±1.225.56±1.22△全血比黏度(低切) 13.54±2.1111.03±2.30* 12.73±2.0312.12±2.45△全血比還原黏度 12.13±2.4511.82±1.74* 10.27±2.349.78±2.00△血漿比黏度 1.77±0.121.76±0.9* 1.86±0.251.82±0.19△血細胞比容(%) 44.72±3.442.61±2.8* 44.47±4.1144.05±4.04△PBC電冰(t/s) 19.518.6* 19.419.1△凝血因子I(ρ/g·L-1) 3.93±1.073.30±0.79** 3.37±1.023.61±0.98△血小板聚集功能(ρ/μg·ml-1) 1.27±0.2541.62±0.05* 1.30±0.211.34±0.132△
2.1 治療組
2.1.1 中藥組成 治療組中藥組方由當歸、白芍、川芎、桃仁、菊花、鉤藤、紅花、藁本、地龍、枸杞子組成(劑量涉及專利保護內容,不便提供)。
2.1.2 中藥制備工藝 以上十味中當歸、川芎、菊花加水蒸餾,收集的蒸餾液再蒸餾約100ml,另器收集;藥渣與桃仁等其余7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時,第二次45分鐘,第三次30分鐘,合并煎液,濾過,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4~1.16 (70~80℃)的清膏,靜置,冷至室溫后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達65%~70%,攪勻,靜置24小時,濾過,濾液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1.25 (70~80℃),濃縮液與上述蒸餾液合并,加入蜂蜜150g,加水至1000ml,攪勻,靜置,濾過,灌封,滅菌,即得。
2.1.3 方法 給予中藥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其他治療組與對照組保持一致,在治療期間停用降脂藥物,30天一個療程。
2.2 對照組 給予中藥太極通天液治療,30天一個療程。其他用藥與治療組一致,并在觀察期間停用降脂藥物。
2.3 監測指標 治療組與對照組前后均測定血脂(使用設備:日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7600-110)與血液流變學(使用設備:BRC-5ID WUXI BRC-51D WUXI OPIENT INSTITUTE HEMORHEOLOGY)。
3.1 療效標準
治愈:頭痛消除半年以上,無生活、學習、工作影響。
有效:頭痛明顯減輕,頭痛能忍受,不影響生活、學習、工作。
無效:頭痛無明顯改善或頭痛尚能忍受,但對生活、學習、工作有一定影響,甚者需要臥床休息。
3.2 觀察結果
治療組45例,臨床治愈27例,有效15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3.3%;對照組45例,臨床治愈16例,有效17例,無效1l例,總有效率73.3%。治療組明顯好于對照組。
缺血性腦血管頭痛屬于祖國醫學頭痛的范疇。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清陽之府”,六淫外襲和內傷不足均可導致頭痛。現代醫學認為:其發病機理為高血壓、腦動脈硬化、血粘度增高,血管緊張度輕-中-高度變化,以及腦血流量減少或微小血栓形成所致的深支小動脈不暢。而且缺血性腦血管頭痛與調節血管運動有關的中樞神經部分功能失調密切相關,造成血管舒縮功能紊亂、血管彈性降低,可引起血管神經緊張性疼痛,血管痙攣可造成腦供血不足而疼痛。

附表3 治療組與對照組療效評價效果
缺血性腦血管頭痛病機多為氣滯血瘀、瘀血阻絡和血行不暢,故痛有定處,久而不愈。臨床以頭痛呈搏動性鉆痛、鈍痛、刺痛,多見于一側或兩側顳部、眼眶或前額部劇烈疼痛,或遍及全頭,常伴惡心、嘔吐、眩暈、反復發作等特征。
清腦鎮痛液在治療缺血性腦血管頭痛上以活血通絡為組方依據,在《醫宗金鑒》涼血四物湯的基礎上,根據臨床實踐經驗加減化裁而成,方中桃仁、紅花、當歸、川芎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為君藥;地龍、蒿本、鉤藤助君藥通絡定驚,祛風止痛為臣藥;白芍養血柔肝,平抑肝陽,枸杞子、菊花滋補肝腎,散風清熱,以為佐使。全方共奏活血通絡、化脂消瘀、滋腎平肝之功。臨床觀察見,該制劑除了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外,還有顯著的降脂和改善血液流變學作用,使用安全,療效可靠,是一種對治療缺血性腦血管頭痛有開發價值和廣泛臨床應用前景的純中藥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