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陽區藥品檢驗所(100028)張艷霞
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100050)孫磊
《中國藥典》2010年版二部已經收載紫杉醇原料藥及制劑的HPLC有關物質檢查法[1][2]。由于藥典和相關文獻[3][4]的色譜條件梯度變化較劇烈,造成紫杉醇主峰流出后的色譜圖基線波動較大,影響其后雜質峰的檢出和定量,因此筆者優化了色譜條件,并進行了方法學驗證,分析時間稍延長,但提供了更好的分離和識別效果。
Waters2695高效液相色譜儀(2487紫外檢測器,Epower2工作站),島津2010a高效液相色譜儀(紫外檢測器,CLASSVP工作站),紫杉醇、三杉尖寧堿(雜質Ⅰ)和7-表-10-去乙酰基紫杉醇(雜質Ⅱ)對照品均為USP reference standard,乙腈(色譜純,Fisher),實驗用水為Milli-Q系統制備,紫杉醇注射液。
2.1 色譜條件 色譜柱為Alltech C18 (250 m m×4.6 m m×5 μm);檢測波長227nm;柱溫35℃;流速1.2ml·min-1。乙腈為流動相A,水為流動相B,梯度洗脫程序如下:
2.2 系統適用性試驗 取紫杉醇、雜質Ⅰ和雜質Ⅱ對照品適量,用乙腈溶解并稀釋制成每1ml含紫杉醇1.2mg、雜質Ⅰ和雜質Ⅱ各6μg的溶液作為系統適用性溶液。取該溶液連續進樣6次,進樣量15μl,理論板數按紫杉醇峰計應不低于25000,紫杉醇峰與雜質Ⅱ峰的分離度應不低于1.2,雜質Ⅱ峰面積的RSD應不大于2.0%。
2.3 溶液的制備
2.3.1 供試品溶液 精密量取注射液2ml置10ml量瓶中,加乙腈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

附表 梯度洗脫程序
2.3.2 對照溶液 精密量取供試品溶液0.5ml置100ml量瓶中,加乙腈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
2.3.3 賦形劑溶液 精密量取賦形劑2ml置10ml量瓶中,加乙腈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
2.4 有關物質測定
取系統適用性溶液、對照溶液、供試品溶液和賦性劑溶液各15μl分別注入色譜儀,記錄色譜圖,60分鐘前所記錄的色譜圖中,扣除賦形劑溶液中的色譜峰,雜質Ⅰ(雜質Ⅰ峰面積乘以校正因子1.26)與其他單個雜質峰面積均不得大于對照溶液主峰面積(0.5%),各雜質峰面積的和不得大于對照溶液主峰面積的4倍(2.0%),見附圖。
2.5 專屬性試驗 對紫杉醇注射液進行酸液(0.1mol/LHCl)、堿液(0.1mol/LNaOH)、氧化(3%H2O2)、高溫(80℃水浴加熱4.5小時)、光照(日光下直射30分鐘)等破壞試驗并用上述色譜條件檢查,結果表明光破壞、熱破壞、氧化破壞后的樣品未產生新雜質,酸和堿破壞的樣品產生新雜質,各雜質峰分離均良好。
2.6 線性范圍、檢出限和定量限 精密稱取紫杉醇對照品6.06mg,置入10ml量瓶中,加乙腈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對照品儲備液。取該溶液配制成一系列濃度的7份溶液,每份溶液進樣2次,進樣量15μl。以進樣量(ng)為橫坐標,峰面積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得回歸方程:y=1983.632x-5659.408,r=0.9997,表明紫杉醇在1.212~454.5ng范圍內呈良好的線性關系。
以信噪比S/N≈3,測得紫杉醇檢出限為40ng·ml-1;以信噪比S/N≈10,測得紫杉醇定量限80ng·ml-1。
2.7 穩定性和重復性 照供試品溶液制備法制備溶液1份,取該溶液分別在0h、5h、12h、16h和24h測定,進樣量15μl,各雜質峰面積RSD均小于2%,表明供試品溶液穩定性良好;照供試品溶液制備法制備溶液6份,取6份溶液各進樣2次,進樣量15μl,各雜質峰面積RSD均小于2.5%,表明重復性良好。
流速考察 將流速降低到1.1ml·min-1,其他條件不變,有雜質峰消失;將流速升高到1.3ml·min-1,其他條件不變,雜質峰的數目和分離效果與原先基本一致。因此,流速應在1.2ml·min-1~1.3ml·min-1。
柱溫考察 將柱溫降至30℃,其他條件不變,有2個雜質峰消失;將柱溫升至40℃,其他條件不變,雜質峰的數目與原先基本一致,個別峰分離度更好。因此,柱溫應在35℃~40℃。
pH值耐用性 將pH值降低0.2單位,其他條件不變,雜質峰的數目和分離效果與原先基本一致;將pH值升高0.2單位,其他條件不變,雜質峰的數目和分離效果與原先基本一致。因此該方法能夠耐受較小的pH值變化。
色譜柱耐用性 另采用AKZO NOBEL Kromosil 100 C18色譜柱及迪馬鉆石C18色譜柱(均為250 mm×4.6mm×5μm)對同一樣品進行了測定,色譜圖基本一致,表明該法對色譜柱的耐用性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