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王圣媛 李珍 張瑞山
陳云英:加強對特殊教育的關注
本刊記者/王圣媛 李珍 張瑞山
在臺灣代表團,有一位持著臺灣女人特有的甜軟口音的人大代表,她就是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原心理與特殊教育研究部主任)陳云英。3月8日,本刊記者在西直門賓館采訪了這位2003年當選、2008年連任的人大代表。
提起今年的兩會,陳云英說,這次兩會特別不一樣,雖然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造成巨大沖擊,但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快速走出金融危機陰霾。“十一五”期間,我們取得了碩果累累的成績,聽了溫家寶總理所作的報告,我們非常自豪。在這么困難的國際金融危機中,不但沒有發生特別大的困難,還克服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天災,比如地震、泥石流,這是全國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凝心聚力的結果。
今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經過這次會議,未來的發展藍圖會更加清晰,各行各業也會按著“十二五”規劃,準確定位自己應該做什么,在哪里著手,著重解決什么,重點謀劃什么。比如說兒童領域,陳云英說:“我在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工作多年,都是做特殊教育領域的工作。在兩會當中,我建議國家要更加重視特殊教育領域的發展。”
陳云英說,她的建議主要不是圍繞學校建設標準的問題,而是國家在建立這個標準、特別是在建設特殊教育學校的同時,加強對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的培養,加強課程改革的力度,提高教師教學質量,還有加強對特殊兒童方方面面的研究。
特別是圍繞兒童發展障礙,要加強對兒童的早期監測、早期干預。具體說就是,為每一個新生嬰兒建立一個生長、發展監測的檔案,從出生開始,記錄和測量他的發育情況,每半年對孩子的發育監測一次。一旦發現出現滯后的現象,就可以進行早期干預。早期干預措施包括醫療、營養、康復、教育和心理介入。
陳云英最后強調,特殊教育領域的合作,對兩岸教育事業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教育領域是非常廣泛的領域,兩岸在各方面的經驗也有很多的互補性,可以舉辦校際的交流,可以舉辦校長與校長之間的論壇和交流,也可以舉辦教師之間的交流。

全國人大代表、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美國喬治敦大學客座教授陳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