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 湉,侯忠偉
(重慶交通大學a.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b.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重慶400074)
基于4Rs理論的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
滕 湉a,侯忠偉b
(重慶交通大學a.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b.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重慶400074)
4Rs理論是“整合營銷傳播之父”美國人舒爾茨提出的以競爭為導向的營銷新理論,它強調了企業和顧客之間信息的流動性和互動性。以4Rs理論為基礎,將高校的人才培養戰略與營銷理論聯系在一起,論述了把握關聯、靈活反應、密切聯系、注重回報的高校人才培養的新模式,使高校以質量和特色求得更好的發展,真正達到一個企業得利益、學生得實惠、學校得聲譽的多贏局面。
4Rs;高校;人才培養
人才培養,是每個高校都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展,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以及社會各行各業對高級專業人才的需求。但與此同時,連續的擴招也帶來了高校生源質量的不斷下降,高校軟硬件設施的超負荷運轉,人才培養的質量問題也越來越深刻地凸顯了出來。如何提高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已成為社會各行各業關注的焦點。
4Rs[1]是近年來享譽世界的“整合營銷傳播之父”美國人Don E.Schultz提出的以競爭為導向的營銷理論,其中,R分別指代 Relevance(關聯)、Reaction(反應)、Relationship(關系)和Reward(回報)。4Rs理論闡述了一個全新的營銷四要素,它在新的層次上概括了營銷的新框架,著眼于企業與顧客的互動與雙贏,不僅積極地適應顧客的需求,而且主動地創造需求,與時俱進的跟隨著市場變化,運用優化和系統的思想去整合營銷[2]。高校人才培養可以看做是一種特殊的營銷,它既是學校對學生的營銷,以使學校獲得穩定充足的生源,同時也是學校對用人單位的營銷,以促進高校學生就業工作的穩步開展。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教育行業已成為競爭性行業,學生對學校的選擇權、用人單位對學生的選擇權越來越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學生可以看作是學校的顧客,用人單位也可以看作是學校的顧客,具體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學校、學生、用人單位的關聯
根據營銷理論,在競爭性市場中,顧客具有動態性,顧客忠誠度是變化的,要提高顧客的忠誠度,贏得長期而穩定的市場,重要的營銷策略是通過某些有效的方式在業務、需求等方面與顧客建立關聯,形成一種互助、互求、互需的關系[3]。因此,高校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慎重把握好與學生、用人單位的關聯度,從而獲取穩定的生源以及保持較高的就業率。
在今天的相互影響的市場中,對經營者來說,最重要的是如何站在顧客的角度及時地傾聽顧客的希望、渴望和需求,并及時答復和迅速作出反應,滿足顧客的需求。學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能敏銳地發掘市場的需求,并準確、靈活地作出相應的反應,主要表現在以下2個方面。
進入20世紀以來,隨著人們對于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認識不斷加深,一批又一批的新技術、新成果不斷涌現,人類進入了一個技術快速更新的時代。而由于教材更新速度緩慢,許多高校難以適應這種快速的技術更新節奏,在人才培養中仍然延續一些舊的、落伍的東西,導致培養出的人才難以立刻為企業所用。因此,高校應該提高對科學技術更新的反應速度,在具體教學中由教師在每學期課程開始之前,根據當前通用的技術、觀點,制定最新的教學計劃、講義,不限于陳舊的課本,甚至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脫離內容教學,以保證所教授內容的可用性及時效性。這種靈活的教學方法,無疑對教師的學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勵教師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并帶動越來越多的學生投入到對新的技術、方法的研究中,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學校科研的發展。
高校培養的人才,除一小部分考取研究生進行更進一步的深造之外,絕大部分都會走入社會。因此可以說,學校人才培養的主要目的是回饋社會,而用人單位是其中最大的攬才者。高校的人才培養,歸根結底主要面對的是用人單位的需求,高校與用人單位之間,在營銷中是一種人才營銷的關系。面對迅速變化的市場,要滿足顧客(用人單位)的需求,建立關聯關系,企業(高校)必須建立快速反應機制,提高反應速度和回應力,這樣可最大限度地減少抱怨,穩定客戶群,減少客戶轉移的概率[4]。因此,高校在人才培養中,一定要根據用人單位的需求做出及時的反應,這樣才能保證所培養人才的優越性。
在企業與客戶的關系發生了本質性變化的市場環境中,搶占市場的關鍵已轉變為與顧客建立長期而穩固的關系,從交易變成責任,從顧客變成擁躉,從管理營銷組合變成管理和顧客的互動關系[5]。高校的人才培養策略中,不能忽視的一個重要策略就是密切關系,學校與學生關系主要靠師生關系來體現,師生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影響學生對學校的評價和認可度。正如顧客如果認可了某家企業,就會認可其所銷售的產品。同時,高校與用人單位之間也存在這樣的關系,高校培養出的畢業生,在工作單位表現好,單位對學校的認可度就高,才愿意來學校招聘人才。
在關系營銷中,溝通是建立關系的重要手段。從經典的 AIDA[6]模型:“注意——興趣——渴望——行動”來看,營銷溝通基本上可完成前3步,即引起顧客的注意、激起顧客的興趣、使顧客產生購買的渴望,而且平均每次和顧客接觸的花費很低。也就是說,對于高校而言,溝通能夠有效地激發企業、學生選擇學校的行動力,從而為學校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收益,如圖2所示。

圖2 溝通激發學生、用人單位的行動力
高校可以通過與用人單位簽訂合作協議的方式,與用人單位建立友好合作關系,使用人單位成為學校的校外實習基地,定期組織學生去參觀、實習。不僅如此,還要積極為用人單位提供培訓機會,使其員工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深造,這樣,就促使用人單位與學校之間的關系,由單一的人才選拔變成了一種有協議約束的責任感,從而使二者之間形成了一種穩固的關系。
高校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注意與學生保持良好的互動,例如通過建立意見反饋網站、郵箱、電話等方式,多渠道地接受師生意見,以期及時了解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師生的要求,在往復循環的溝通過程中不斷改進人才培養思路,這樣才能更加適應新時期人才培養的需要。
“回報”兼容了成本和雙贏2方面的內容:一方面,追求回報是營銷發展的源動力;另一方面,回報是維持市場關系的必要條件[7]。追求回報,企業必然實施低成本戰略,充分考慮顧客愿意付出的成本,實現成本的最小化,并在此基礎上獲得更多的顧客份額,形成規模效益。這樣,企業為顧客提供價值和追求回報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客觀上達到的是一種雙贏的效果[8]。在高校的人才培養中,涉及到了3方面的回報關系,學校回報、企業回報和學生回報,這3方面回報相輔相成,互相影響,如圖3所示。

圖3 學校、學生、用人單位回報的相互影響
高校開放辦學,為的是培養優秀的人才。當然,學校希望通過人才培養這樣一種手段,得到自身實力的增強,規模的擴大,社會聲譽的提高,這無疑就是對學校的回報。有了這樣的回報,學校才能穩定而長久的辦學,才能獲得國家、企業更多的經濟資助,才能獲得優秀、穩定的生源,從而進一步提高自身科研水平與硬件設施,在社會上產生一定的影響力。
企業(用人單位)以追求經濟效益為目的,希望以最小的成本達到最優的效果。高校培養出來的人才,如果走出校門就可以為企業所用,甚至表現出很高的水平,自然能夠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技術創新能力,從而使企業獲得更多的利益。此外,企業與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能夠有更多機會組織員工進行培訓,提高原有員工的工作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企業的發展。
學生選擇學校,最終目的是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一部分為的是學習高水平的文化知識,以便更進一步的深造;而絕大多數為的是掌握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技術,以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通過高校的人才培養,學生在最終步入社會后,能夠迅速適應企業的要求,融入到企業當中,是對學生的能力的肯定,是學生擁有一個美好職業生涯的奠基石。
總之,對于高校的發展而言,4Rs是一個準確描述學校與學生、學校與用人單位(企業)關系的一種有效的營銷策略,有助于滿足當前全社會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普遍要求[9]。將4Rs理論應用于高校人才培養模式之中,以競爭為導向,通過關聯、關系和反應,兼顧企業、學生和學校的回報,不斷創新新形勢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以質量和特色求得更好的發展,才能真正達到一個企業得利益、學生得實惠、學校得聲譽的多贏局面。
[1] Don E Schultz,Philip J.Kitchen.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in U.S.Advertising agencies:An exploratory study[J].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1997,37(5):7-18.
[2]王秀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論4Rs營銷理論在教學中的運用[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12(3):80 -83.
[3]何云景.4Rs營銷新理論[J].中國中小企業,2001,12(4):27-28.
[4]菲利普·科特勒.市場營銷管理(亞洲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
[5]曹靈芝.4Rs營銷理論在供應鏈下的實施[J].理論學刊,2006,12(12):55 -56.
[6]博 宇.用4Rs打造全新營銷理論[J].政策與管理,2009,12(9):41 -43.
[7]郭 伏,王紅梅.“4Rs”理論與第三方物流企業營銷創新[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2(5):346-349.
[8]朱正浩,劉丁己.市場營銷戰略的經典要素:從4Ps到4Rs[J].改革與戰略,2007,20(13):78 -81.
[9]秦立強.淺析4Rs理論在我國民辦高校發展中的應用[J].現代商業,2009,36(29):121 -122.
G641
A
1674-5884(2011)08-0024-03
2011-05-10
重慶交通大學研究生教育創新基金(2010(下)-8)
滕 湉(1988-),女,貴州貴陽人,碩士生,主要從事高校黨建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責任編校 謝宜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