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監會將加快推動場外交易市場建設,積極推動新三板擴容,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創新型企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企業發行上市和再融資,積極推動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的發展,完善相關各項制度。——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姚剛2010年11月30日在金融與戰略性新興產業論壇上表示
點評:有力的政策之手!

中國創業板一年來運行應給予積極正面評價,但仍面臨九方面問題值得思考。第一是尋租股東突擊入股現象比較嚴重。第二是券商直投與上市保薦人制度利益關聯現象比較嚴重。第三是資金超募現象嚴重。第四是高市盈率現象非常嚴重。第五是頻繁的高管辭職現象。第六是信息泄露相當嚴重。第七是退市機制難產。第八是扭曲的創富效應。第九是套現意愿。——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院所所長吳曉求1月8日在第15屆(2011年度)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上表示
點評:出了問題不怕,積極解決才是關鍵。不能因為有問題就不發展。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十二五”期間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將進一步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加快外匯市場發展,完善外匯儲備經營管理體制,穩步放寬跨境資本交易限制,健全跨境資金監測分析體系,在信息監測及時有效、風險可控的基礎上,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1月18日發表題為《加快外匯管理理念和方式轉變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署名文章表示

現在所有出臺的政策是隔靴搔癢,隔山打牛,這個政策不可能遏制房價的上升。2010年在所謂最嚴厲的樓市調控政策下,以北京為代表的一線城市又上漲了40%,所以我們不能說這個調控是成功的。盡管下半年采取了一些行政手段,勉強壓住了上漲的勢頭,但現在還在一個緊張的僵持的階段。——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華生1月15日于主題為“轉型改變中國,2011中國經濟走勢分析與展望”2011中國經濟展望高峰論壇上表示
點評:這個絕對有目共睹,開發商的態度很明確:你調控你的,我漲我的價。
世界性的金融危機中,中國的危機實際是制造業的危機,而目前中國制造業,可能還將面臨貨幣和原材料的定價權之戰。金融危機爆發后直到目前,制造業的議價權能力并沒有好轉,而在危機后仍面臨新的定價權危機。——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郎咸平1月9日在“世紀管理名家講堂”上表示

點評:擺脫中國“制造”的舊有發展模式,實現新的突破是決定“中國制造”未來走向的重大戰略問題。

此次央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意在收回2009年、2010年造成的市場上過多的流動性,并不意味貨幣政策開始緊縮。加息也是收回過多流動性的選擇之一,不過如果面對貨幣供應量突然增加很多情況下,加息對回收流動性的影響需要一系列的政策傳導機制,在時間上有延后效應,效果不如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直接和明顯。——夏斌1月5日在第四屆國際金融市場分析年會上分析

產業政策的好多思想建立在政府官員比企業家更有遠見,更能預測未來,更能把握技術發展的方向,更懂得市場規律。這個是不成立的,而我們從中國的實踐來看,我們大部分的產業政策都是失敗的。包括我們的汽車政策,至少在早期,假如我們允許中國的汽車更自由發展的話,好比我們中國民族品牌的汽車應比現在強大得多。如果我們讓市場可能更自由地發揮作用,讓企業家更好的,特別是有一個更長遠的眼光看待未來發展的話,好多錯誤其實是可避免的。——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張維迎1月15日在由經濟觀察報主辦的2010年度觀察家年會上發言
點評:政策也好制度也罷,時間總是可以檢驗一切的。

央行必須對通脹保持警惕,目前國內通脹率仍存在進一步走高的空間。通脹水平依然高于預期。去年12月國內消費物價指數(CPI)年率上升4.6%,升幅低于11月份的5.1%,后者是兩年多來最大升幅。去年12月的CPI漲幅有所放緩,但仍有進一步上升空間。通脹率可能仍將進一步上揚,我們應對此保持警惕。——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1月30日接受海外媒體采訪時表示
點評:這話很實在,落實更重要。

2010年,中國對世界的主要影響就是它高速的增長,據估算,2011年中國經濟增長可達10%,在全球金融經濟危機中,中國10%的增長是鶴立雞群的。發達國家逐漸向高速國家邁進是一個連續的有力勢頭,同時,也幫助了世界經濟復蘇。據預測,東亞地區2011年的經濟增長可達9.3%,所以中國在2011,可說是世界復蘇的一個很重要的火車頭。——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1月25日于CCTV2《今日觀察》五期年終盤點系列節目之《2011:世界經濟會好嗎?》中表示
點評: 啥時工資這節車廂能掛上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中國經濟在未來十年或三十年增長速度肯定是有一個回落,但是回落的幅度是非常溫和的。因為中國經濟有很多回旋余地。實際上增長速度快不快、慢不慢,從經濟學角度來說主要是從潛在增長力來做比較的。或說增長的是不是協調。城鄉之間,內外需之間,不同區域之間,或說發展方式是不是一個科學發展的方式。從經濟角度來說,如果整個資源、勞動力、儲蓄、土地這些資源能夠支持這個增長,潛在增長力在增長速度附近,這個增長應是可持續、可接受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1月31日于經濟之聲特別策劃“六大家看十年——新世紀的中國經濟”第六集中表示
點評:平衡發展優化結構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條件。

加入世貿組織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里程碑。10年來,中國的平均關稅水平從15.3%下降到9.8%,中國開放了100多個服務貿易部門,也經歷了歷史上最大的清理法律法規工作,涉及3000多個法律法規。中國走出了一條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道路,完成了從世貿組織的新成員,參與者,逐漸成為推動者的角色轉變,成為成熟的世貿組織成員。——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1月27日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出席一個題為“中國對全球貿易和增長的影響”的分論壇時表示
點評:自豪!

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全世界來說,轉型是現在必須要做的事情,如果不轉型,我們在全球經濟危機過程中,已在恢復過程中,就會落后。在下一輪競爭中,就會處于第二流的位置上。人民幣國際化是對外的一個國際事務,但事實上它的深厚基礎在國內,包括利益的市場化,發展有深度,有彈性的國內金融市場,特別是國內債券市場,及匯率制度彈性化,資本項目進一步開放,人民幣可兌換等等。國內經濟結構也是不合理的。所以如果說全球經濟格局需要轉型,中國也需要轉型。——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1月15日在2011中國經濟展望高峰論壇上表示

人民幣國際化當然是正確政策,但在操作上要加倍小心,建議透過人民幣對外貸款的方法進行,但由于人民幣升值,外國借款方未必愿意以人民幣貸款。另外人民幣升值也令中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占境內生產總值(GDP)的比率正快速下降。鑒于發達國家政策在短期內不會回歸常態,當中國努力控制通脹和資產泡沫時,資本流動或現不平衡。像其他新興市場國家一樣,中國必須加強對跨國資金流動管理。——中國社會科學院高級研究員、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前任專家委員余永定1月30日在接受訪談時提出

“十二五”期間應加快財稅體制的改革,鞏固和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分配的分稅財政體制;完善預算編制和執行的管理制度,顯著提高我國預算的完整性和透明度;繼續實施和優化結構性減稅。——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2011年1月15日在2011中國經濟展望高峰論壇表示

不要輕易提加稅建議,這種建議很容易被政府吸收,我們操作機制當中,加稅很容易變成政策,減稅非常困難。所以提一條加稅建議,同時要提一條減稅建議,政府出臺加稅政策,要告訴其他領域怎么減,這樣才能使總稅負,在國民所得當中放在一個恰當的地位,否則會派生出很多隱患。——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周其仁1月15日在由經濟觀察報主辦的2010年度觀察家年會上發言
點評:說的好!

目前民間資金集中于部分人手中,但是卻沒有更好的去處,房產是相對理想的保值渠道,因此成為資金追捧的對象。對照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泡沫破滅的后果非常嚴重;要想維持住當前的泡沫,并逐漸消化,需要開放更多的民間投資渠道。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把投資渠道這個口子一開,我看房價馬上就能降下來。——天則經濟研究所所長茅于軾1月11日在“2010年地產峰會”上表示
點評:不太容易啊。

國有經濟、國進民退、國富民窮等等不利于民主法制的發展,甚至可說威脅民主法制。世界歷史上,找不到一個以國有經濟、國有企業為主體的社會是一個法制社會的先例。基本上都可得到這樣一個結論,國有經濟比重越高的社會,一般來講,民主法制的可靠度、程度都不會太高。——經濟學家、美國耶魯大學教授陳志武2011年1月15日在由經濟觀察報主辦的2010年度觀察家年會上發言表示
點評:或者不要這么極端,就像效率與公平,可以兼顧,可以協調,國有與民主也是一樣的。